
内容提要: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保证能源来源“多元、安全”至关重要。但“多元”之下,国内能源发展应力避一个“乱”字。
《BP2030世界能源展望》预计, 到2030年,非常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的强劲增长将对全球能源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改变对主要经济体的预期,并影响全球贸易流向。
受美国页岩气革命影响,世界能源生产中心随之西移;而与之相对的东方,中国和印度的能源需求量持续增长,能源需求重心东移。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历经了20年的国际能源合作,在全球能源变革的大局势下,中国如何面对考验?
面向全球的能源合作
151亿美元可以买到什么?
151亿美元可以创造一个历史。2013年2月,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
151亿美元可以改变什么?151亿美元,使中海油买到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使其储量资产增加30%,产量也将增加近20%。151亿美元,使中国进入一些一直想进入而进入不了的重要的战略地区。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一直在海外迅速扩张,2012年,它们在海外并购方面支出逾350亿美元。根据中国三大油企更为积极的2013年资本支出预估,未来他们可能进行更多的海外并购。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15年,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生产的石油将足以与科威特的总产量抗衡。
在资源短缺的大背景下,从长远的石油供给市场平衡来说,中国能源企业的海外收购意义深远。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管理研究所产业室主任史炜分析,“以中海油收购尼克森为例,除了尼克森的石油资源以外,拥有的开采权力和开可采石油量之外,实际上买到的是一个产业链,比如石油的开采,石油的冶炼加工,成品油的销售,包括开采技术等等。”
市场人士认为,中国相对依赖中东和非洲能源市场,当下中国亟需拓展“多元化”的能源进口市场,以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
在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中国与世界资源大国的能源合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俄罗斯作,此行重点是加强中俄的能源合作,特别是在务实合作方面。在未来几年,中俄将在传统领域加深能源的合作力度和广度,并依次进一步扩大在水电、核能、页岩油等非常规能源的合作,真正地完善中俄能源“立体合作”。
4月,在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签署了向中国供应至少3万桶/日石油的两年长期协议。这是墨西哥总统佩尼亚·涅托本次访华的重要成果之一,双方愿意就扩大经贸、能源、矿产和投资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美国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其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将逐渐降低,甚至在不远的将来,会变成能源出口国,这让依赖美国市场的石油生产国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开拓新的市场,这对能源需求大国中国来说,或许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遇。
多元化的能源发展
中国正逐步走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培育和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2015年和2020年非化石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1.4%和15%的目标。
在谈及能源结构调整问题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表示,“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速一直保持高位增长,但能源结构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几乎没有太大优化。未来,调整能源结构仍是重要目标,各项相关政策的搭配应该围绕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来进行。”对此,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管理研究所产业室主任史炜指出,“国家必须在能源的自我供给和石油类产品进行海外生产的同时,专门制订配套的新能源政策。”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针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中国已颁布多项措施,包括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页岩气等多个方面。
核电重启。一方面,采用成熟、先进的核电技术,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省区加快发展核电;一方面稳步推进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等中部省份内陆核电项目,形成“东中部核电带”。
水电开发提速。国务院批复长江、黄河等七大流域的综合规划,深化流域的治理开发,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国内光伏市场启动。光伏产业以分布式发电为契机,快速并大力发展国内光伏市场,保证中国光伏展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国家电网对于分布式发电项目,尤其是光伏分布式发电项目的建设和接入电网也给予了很大支持,民间投资分布式发电项目的热情已被调动起来。
地热开发渐热。《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地热。2月,国家能源局、住建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四部委联合发布了《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3月,国家地热能研发中心成立,旨在为商业化开发提供平台。
页岩气开发加快。国土资源部宣布,为了摆脱对天然气进口的依赖,到2020年,将把页岩气产量提高到150亿立方米,到2030年提高到1100亿立方米。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大伟说,中国页岩气资源的开发目标是,到2020年在全国优选出50个至80个有利目标区和20个至30个勘探开发区,页岩气可采储量稳定增长,达到1万亿立方米,页岩气产量快速增长,达到常规天然气产量的8%至12%,使页岩气成为中国重要的清洁能源资源。
“我们知道,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只有在旧的能源变得非常贵的情况下,新能源才能催生。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为了避免油价过高时的输入型通胀风险,应该两条腿走路,发展新能源。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做好各种准备,中国的能源安全才能够得到一个保障。”财经评论员刘戈用一个通俗易懂的比喻,说明了中国能源发展多元化的重要性。
变革前夜的机遇与挑战
2012年,“债台高筑、停滞、绝望”,当大西洋彼岸正要吟唱这种唱衰论调时,美国再一次重新发现自己,再一次证明了自己会强势走出危机。一场页岩气革命,使美国工业没落的趋势终止。国际能源机构预计,到2020年,美国的石油产量将超过沙特,美国将由石油进口国,变为石油出口国。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谈及美国页岩气革命,在国家智囊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任职的邓郁松表示,页岩气革命对中国的启发是,应该适当地调整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和管理的体制和思路。他认为,“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使整个非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取得了重大突破。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使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将改变全球石油天然气的供给结构。这个供给结构一旦发生变化,必然会对全球油气价格的中长期形势,以及全球能源格局的安全带来重大影响。常规油气资源分布在欧佩克国家和俄罗斯,而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加拿大、美国、中国、欧洲。一旦页岩气开采技术真的能向全球扩散,那意味着全球的油气生产格局将会不断发生更有利于消费国的一些重大变化。”
“只有增加全球的石油供应,才能保证中国的石油安全。所以中国企业在全世界参加石油并购,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参与全球石油勘探开发,那就增加了全球的石油安全。增加全球石油供应能力的同时,可以抑制油价,也就保证了中国自身的石油安全。”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在中海油海外并购尼克森时分析指出:“中海油作为全球大石油公司的一员,它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全世界更加接受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石油勘探开发,这也为未来更多的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范例。”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2012年12月,中国单月原油进口量一度超过美国)。2012年,中国石油产量2.07亿吨,进口2.71亿吨,对外依存度接近60%。新华都商学院副院长林伯强预计,中国石油海外依存度到2035年将达80%,远超50%这一国际公认警戒线,解决能源安全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中国的能源替代问题。十二五期间,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页岩气作为重要战略资源也备受关注。4月25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利用工作。吴新雄强调,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开发利用对优化中国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1世纪前20年是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应当致力于提高把握国际、国内能源市场机遇和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能源供给保障体系,在开放的格局中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北美能源独立将对全球起到正面影响,也将有助于加强中国在低碳能源方面的国际合作。在全球能源格局变动的大背景下,中国正在摸索一个成熟、完备、经过时间检验的“中国模式”。
(选自《新能源经贸观察》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