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能源人中为什么常出高官?
作者:汤涌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内容提要:选定正部级及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标准很多,“能源人”的工作经历绝对是一个加分项目。

 

提到中国高级官员的出身,往往会用到两个词:一是“战线”,二是“系统”。这些战线或者系统,往往是一个干部初始工作的背景,一个人的基层工作经验大半在哪个系统,往往意味着他担任高级官员的时候,有没有优势,以及在哪个职位上更有优势。

 

低迷三十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摆在毛泽东等最高领导人面前的重要任务,除了巩固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就是仿效苏联,工业立国。

 

那个时候,虽然对煤炭、石油和电力也是高度重视,但是,在高级官员的任用和选拨中,能源系统和钢铁、纺织、汽车制造等领域相较,不可同日而语。

 

人民币图案的选用,可以说具有一定的政治导向作用。第一套人民币二十元面值纸币上,曾经有煤炭工人推车的图案,但这个图案到第二套人民币就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汽车、飞机、轮船、桥梁、延安、火车头、拖拉机、人民团结、丰收等图案,唯一一个真实的能源业图案是水电站。

 

到第三套人民币,图案是农民、长江大桥、挡车女工、拖拉机手、车工、炼钢工人和各民族大团结。看上去没有哪一个能够离开能源,但都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能源行业。头戴铝盔走天涯的荣耀,或者风钻操作工人的自豪,在票面上并没有什么表现。进过北京、见过毛泽东、向周恩来汇报过工作的石油铁人王进喜,尚不如一个拖拉机手辉煌。

 

这也许和能源业的现实有关。中国仍在蒸汽机时代,煤炭是最主要的能源。开采石油,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运输用油(那时候很多城市的汽车要用煤气包,臃肿也不安全)。美国学者伍达德1980年发表于美国《共产主义问题》杂志的论文《中国能源的前景》指出,在1960年代到1970年代末期,中国从石油生产上获得的收益和购买能源设备的花销差不多。

 

时光荏苒。到1978年,能源系统一下子为中国贡献了两位副总理:余秋里,康世恩。

 

余秋里是位军人,在军队的财务、后勤部门工作过。1958年起,担任石油部长。他做石油部长的第一任务,是找油。

 

康世恩也是军人出身,长期在西北地区战斗,1949年出掌玉门油矿。上世纪六十年代,直接指挥了大庆会战,为中国的原油自给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一变化也和当时的国内、国际局势息息相关。

 

国内,“文革”已经结束,经济要发展,民生要提高,能源尤其是石油需求越来越大。

 

国际上,中苏交恶,苏联早已经中断了对中国的石油出口。自1977年起,苏联和阿富汗矛盾加重,对波斯湾地区的石油供给也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中国必须改善自己的石油安全状况。两位有石油战线工作经验的人物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今天看来,既有经济全局发展的考虑,又有石油战略的考量。

 

冒险与创新

 

中国石油储量丰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美国也有人对中国的石油资源抱有期待,希望中国的石油能够大量出口。

 

但是在《中国的能源前景》中,伍达德认为这种期待不现实,因为中国的运输业和加工业正在飞速发展,会迅速变成一个消费大国,而且中国受制于产油国面临的共同困扰:容易开采的石油都被开采了,再开的新油井可能在海上、在荒漠、在更深的地下,开采成本高,而1980年代的中国,缺乏的正是资金。

 

中国有用煤产品替代石油,把石油产品出口换取外汇的做法,但是伍达德认为中国以后可能不会再这么做了。

 

中国渴求更多的燃料,为此石油人冒了更大的风险,甚至把目光瞄准了渤海。1979年,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72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3700多万元。萝卜快了不洗泥的蛮干和各级领导的不负责任,导致石油工业部部长被撤职,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被记大过。

 

也正是对石油的渴求,促使中国石油工业开始了改革和走出国门。

 

1980年,石油工业部向中央提出了一亿吨原油产量包干的改革建议。中央很快批准:从1981年起对石油工业实行一亿吨原油产量包干政策,在完成原油生产任务后,可将超产原油按国际市场价格出售,价差收入由石油工业部留用。这是能源业最早的承包责任制,这也是中国石油工业走向世界的开始。

 

也是在1980年,国务院还批准了石油工业部基建局组建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CPECC),开始了国际化进程。

 


[1][2]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重现蓝天:中美清洁空气合作核心机遇分析
重现蓝天:中美清洁空气合作核心机遇分析
评论(0)  2016年12月16日
《2025中国风电度电成本》白皮书
GE发布的白皮书选择平准化度电成本作为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尺,剖析目前我国陆上风电的经济竞争性在整个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也借机梳理未来的十年里度电成本的发展路线图,何时能够达到真正参与电力市场竞争的水平,跻身主流能源形式。
评论(0)  2016年10月19日
《PERC电池专刊》
专刊中阐述了PERC电池工作原理、技术应用以及发展方向等内容,为高效电池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评论(0)  2016年10月27日
绿色电力消费者购买意愿调研报告
公众对于环境污染问题有共同的担忧,尤以北京居民最为突出。
评论(0)  2016年9月23日
《2025展望:全球石油和天然气市场分析》
卢克石油《2025展望:全球石油和天然气市场分析》 中国相关内容
评论(0)  2014年5月15日
中国石油产业如何改革?
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国情的石油产业规制改革的对策,既是顺应石油产业市场化改革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国家转变管理职能及方式在石油产业领域的创新。
评论(0)  2013年11月26日
天然气的未来
IHS剑桥能源研究协会(CERS)近期发布由丹尼尔•耶金和迈克尔•斯托帕德合著的特别报告《天然气的未来》,这也是丹尼尔•耶金今年4月17日在休斯敦第17次LNG大会上重点发言的基调。
评论(0)  2013年10月16日
寻梦之旅 一口页岩气井的考察报告
一位独立学者独自驱车几万公里,自费考察中国四川富顺-永川合作区的页岩气开发;一口不普通的页岩气井,承载着中国乃至全球能源革命的新希望。
评论(0)  2013年8月22日
分布式发电 举步维艰的并网
尽管专家一致认为,新能源的分布式发电并网已不存在技术问题,但并网依然举步维艰,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评论(0)  2013年8月14日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勇于承担责任并为以往的错误买单,好好利用社交媒体,请媒体记者定期来喝茶交流,外国能源公司的很多做法值得借鉴。最重要的是,要有长远的眼光,持续不断地与公众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才会在某日收获一份不错的回响。
评论(0)  2013年8月9日
能源人事大变局
今年上半年,能源圈人事变动频繁,格局大变。
评论(0)  2013年7月31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