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为支持光伏产业发展而实施近4年的金太阳示范工程,随着国家财政部下达的清算通知,或将寿终正寝?
国家财政部下发《财政部关于清算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金的通知》,要求对2009-2011年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中已完工且并网的项目按补贴标准进行清算。同时,文件也对未及时完工或未并网发电项目的处置做出了具体说明。
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这是近年来国家首次对“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进行全国性的考核清算,一时间,市场对于“金太阳示范工程“政策未来的走向议论纷纷。
金太阳的阴影
2009年7月,在国内光伏制造业规模和光伏装机规模极端不对称的背景下,财政部联合科技部、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决定由中央财政从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中安排一部分,支持光伏发电技术在各类领域的示范应用及关键技术产业化,希望通过示范资金拉动,壮大中国光伏应用市场规模,彻底改变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局面。
金太阳示范工程的推进对国内光伏装机规模的扩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是上报造价过高。由于刚开始时金太阳工程是以按项目总造价的50%和70%进行补助,有小部分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补贴,采取“低购高报”的办法,提高系统总造价,借以骗取国家补贴。
二是项目不能有效落实。一些企业在项目招标实施初期,为挤占项目指标,匆忙凑报申报材料。而在项目批复后,发现自身条件不具备,或者根本不赚钱,出现了消极怠工的情况,项目推进速度慢,或者干脆“围而不建”,使财政拨付资金长期不在运行状态。
三是项目工程质量差。在金太阳示范工程实施之初,对于项目工程质量的管理缺乏详细具体的要求,使一些中标企业倾向于采购使用劣质低价产品,甚至是出口到国外因为质量问题而被退货的产品,以期蒙混过关,骗取国家补贴。
四是项目无法并网运营。由于金太阳示范工程是针对项目建设的补贴方式,很多企业在项目建成后,不注重电站的运营,部分项目达不到并网运行状态或者并网不久就处于瘫痪停运状态,成为“一锤子”买卖,造成了国家补贴资金的浪费。
明日黯淡
种种问题,都将金太阳示范工程推到了风口浪尖,如何完善金太阳示范工程政策或者出台比金太阳示范工程更好的补贴政策,成为业界思考的问题。
部分业界人士认为,金太阳示范工程补贴方式最大的不足在于其是“事前补贴”,这给投机分子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如果能够将“事前补贴”改为“事后补贴”,实施“度电补贴”的方式,将项目收益和项目工程运营时间、上网电量挂钩,则会使中标企业将目光从“低价主导”转移到“质量主导”,项目工程的建造质量将会更有保障,更能为清洁发电贡献力量,国家财政补贴也将会更落到实处。同时,这种补贴方式也会使低负债、高现金流、具有持续研发能力的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从而加快中国光伏产业的整合和产业结构升级。
目前,这一观点获得了业界的普遍认可,也吸引了财政部、国家能源局等主管单位的注意,政策调整步伐加快。此次出台的《财政部关于清算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金的通知》,既可以视为对金太阳示范工程的一次全面检阅,也可视为是金太阳示范工程重大调整的开始。
我们注意到,在《财政部关于清算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金的通知》的第五条,明确提出“示范资格取消的项目如继续实施,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分布式光伏发电度电补贴政策”。“度电补贴”概念在政府决策中的出现始于2012年末,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研究了光伏产业遇到的问题与对策。在对策方面,会议提出“根据资源条件制定光伏电站分区域上网标杆电价,并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进行补贴”。“按照电量进行补贴”实际上被认为是“度电补贴”方式的解释。这种补贴方式,将按照项目的周期上网电量进行补贴,使得投资方的收益长期化,投机的可能性更小,更能保证项目的质量,防止骗补情况的发生。特别适合于东、中部那些土地资源匮乏,大规模集中式电站建设不易,适宜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地区。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决策后,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网公司等执行部门也在积极行动。一方面,国家电网公司于2013年2月出台了《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对做好光伏分布式发电上网工作做出了服务承诺,这将为用户侧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大幅发展提供动力。另一方面,在2013年3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价格政策通知》征求意见稿。文件显示,国家拟针对大型光伏电站的标杆上网电价按照不同地区资源的情况制定四档电价,从0.75元/千瓦时到1元/千瓦时不等。这样,大型光伏电站的补贴方式也将逐步转向长期化。
从上述政策的出台不难看出,金太阳示范工程的短板已被决策层深刻认识到,出台上述政策即为剔除短板,这也意味着金太阳示范工程在今后独立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小。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金太阳示范工程政策将走向寿终正寝。
(选自《新能源经贸观察》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