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这里有石油天然气,有稀土,还有宝贵的铀。
年初,日本和哈萨克斯坦在东京举行的经济峰会上达成协议,日本将在哈萨克斯坦开采和提炼铀矿,以及稀有金属矿藏。这项协议标志着日本开始挺进哈萨克斯坦市场。而中亚地区也是中国能源企业近年来大规模合作和开发的重要地区。
在日哈东京经济峰会上,除了铀矿的合作意向,日本和哈萨克斯坦还签署了对于稀土开采和提炼的九项协议。日本正在努力争取着稀土来源的多样化,并逐渐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从目前来看,日本的稀土进口有80%以上来自于中国。哈萨克斯坦的稀土对日本极具吸引力,此举也正迎合了哈国的胃口。哈萨克斯坦一直在执行着多边关系多样化的路线,中国人在哈萨克斯坦的稀土、铀、铁和有色金属的开采,以及油气矿藏的开发方面占有极具重要的份额。日本在向中国发出新的挑战。东京计划向哈萨克斯坦提供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最优惠的贷款投资,将在哈萨克斯坦的稀土市场与中国展开激烈的竞争。
稀土除了天然开采,还可以从提炼铀之后的残土中提取。哈萨克斯坦铀的储量非常丰富,已探明储量150万吨左右,占全球储量的19%左右。它还是全球最大的铀矿生产国,其产量占全球需求量的1/3以上,2012年产量达20900吨,其中很大一部分被日本买走。
以往,哈萨克斯坦的天然铀在中国再加工后,日本再从中国进口用于核电站,但是,自福岛核事故之后,日本对这种原料的需求在明显减少。尽管如此,此次日本还是从哈萨克斯坦手中购买了中国人用于提炼的部分铀矿。与此同时,日本还将出资在哈萨克斯坦开采新矿,并帮助该国建立自己的提炼厂,这将截断中国的财路。
目前全球稀土供应量的一半以上来自中国。但是,这种重要资源的大量出口和开采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充满争议。与此同时,近20年来,中国国内的稀土消费量增加了10倍。自2005年起,中国开始收紧稀土出口,这也导致了国际稀土价格暴涨,在2011年顶峰时,稀土价格曾暴涨至10倍以上,这使得日本的高新技术产业陷入困境。
为了摆脱极为依赖中国稀土供应的局面,从2010年开始,日本就着手研究稀土供应的“脱中国”之路。
此前,日本政府一直在就稀土进口与哈萨克斯坦进行交涉。去年5月,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枝野幸男访问哈萨克斯坦,就两国稀土资源共同开发达成一致。根据协议,日本将可从哈萨克斯坦获得每年约1500吨的稀土,这一数量相当于日本全年所需稀土量的7.5%。预计截止到2014年,哈萨克斯坦将向日本提供3000吨至4000吨稀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共同开发的协议中还包括极为稀缺的重稀土。此前日本的重稀土进口几乎完全依赖中国,这也是日本首次从中国之外的国家进口重稀土。
日本将与哈萨克斯坦共同在哈北部建立工厂,从已有的铀矿山和新开发矿山的残土中提炼稀土资源镝。镝是稀土元素中非常稀有的重稀土,是制造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所用磁石的必需材料。作为一个重要的核原料大国,哈萨克斯坦大量开采铀,提炼铀之后的矿土里富含稀土类元素镝。哈萨克斯坦国内的工厂每年将为日本生产60吨稀土元素镝。这一数量可以确保日本总需求量(约500吨)的约10%。
据悉,日本住友商事和哈萨克斯坦国营资源公司——哈萨克斯坦国家原子能公司共同投资3000万美元,组建新的合资公司SARECO(哈方拥有51%的股份,日方拥有49%股份)。新公司将从事稀土镝的生产和出口。目前,SARECO公司在阿克莫林州首府斯捷普诺戈尔斯克市的工厂已投入生产。
哈萨克斯坦原子能工业公司负责人表示,合资之前,公司主要生产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的重稀土,其中大部分供应给日本市场。合资后的SARECO公司不仅生产稀土,还将生产稀土磁铁。
目前中国的稀土开发利用技术还不发达,稀土产业想要升级,可能还要花很长时间。因此,一旦日本减少从中国大量购买稀土,中国在短时间内将很难找到替代的买家。
(选自《新能源经贸观察》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