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福岛核危机之后,为保障能源安全,日本在全球展开了能源战略布局。
2013年3月10日,距东日本大地震过去已有两年光景,仍有一万多人聚集在日本东京国会大楼附近举行反核游行。毫无疑问,福岛核事故带给日本民众的梦魇仍未散去,事故摧毁的日本公众对核安全的信心仍未恢复。
然而,在持续高涨的“反核”“去核”呼声中,日本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现实,那就是其作为一个本土能源匮乏的国家,将如何度过这段“弃核”的阵痛期,如何为占日本国内发电量比重达30.8%的核电寻求稳定的替代能源。如今来看,日本已经度过最艰难的时期,其强攻天然气、稳定传统能源、坚守新能源的战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欲做天然气掌舵者
一直以来,日本就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进口国,福岛核危机后日本天然气的消费量更是迅速攀升,2011年度达到8318万吨的高点,2012年度更是创下8686.5万吨的历史纪录。在各种电源的发电量构成比中,占比为39.5%,增加了十个百分点。
从安全、供应稳定性以及对环境影响等多个角度来看,使用了大约40年的液化天然气一直是日本能源的政策核心。从这一层面上来看,福岛核危机似乎更应该看成是日本加速天然气战略以及能源战略转型的催化剂。
事实上,日本有能力在短时间内迅速采购到所需的液化天然气,因为在此之前,日本综合商社已经在全球天然气上游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布局。以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为首的日本综合商社,在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卡塔尔、俄罗斯远东萨哈林地区等世界重要的液化天然气产地的重要项目中均有参股,并通过液化天然气生产线、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建设与上述国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综合商社是日本独有的一种特殊形态的贸易公司,它肩负着日本国内外贸易的重大使命,更重要的是,它们是日本资源战略的优秀执行者。
福岛核危机后,综合商社在全球天然气领域的活动更为频繁。以三井物产为例,2011年6月,其联合另一家综合商社住友商事与印度尼西亚油气监管机构BPMigas签署了一项从边际油田开发天然气项目的协议。同年9月,三井物产宣布在一处其持股20%的莫桑比克近海矿区探测到储量超过30万亿立方英尺的世界最大规模天然气田。2012年4月,三井物产联合三菱商事斥资20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石油和天然气巨头伍德赛德能源公司在西澳大利亚州开发的布劳斯液化天然气项目15%的股权。
除此之外,日本综合商社甚至将进口天然气的目标瞄准了能源监管严格的美国。2012年4月,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开始与美国加州能源巨头桑普拉能源公司洽谈每年各向后者购买400万吨液化天然气事宜,如今这一愿景已经实现,在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的促使下,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在2013年2月与美方签署了供应合同,计划从2017年开始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桑普拉能源公司旗下的卡梅伦液化气接收站购买液化天然气。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目前,关于天然气的全球环境正发生剧变。在北美,已经开始全面生产页岩气,推动燃气价格大幅下降。不过,与原油价格联动的面向日本的液化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日本企业不得不以较高的价格进行采购。此时,作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进口国的日本又一次找到新的契机,开始进入构筑液化天然气采购新体制的时期。
2013年3月29日,日本经济产业省确定了在2014年度内创设液化天然气期货市场的方针。如果日本建立起液化天然气期货市场,那就是在全球首开先河。当交易价格摆到明处之后,便可形成液化天然气的价格指数,其价格也能够从与原油的联动中解放出来。如果交易变得活跃,便可以符合供需关系的价格来采购液化天然气了。日本便可从不合理的日本溢价中解放出来。
新能源“大跃进”
福岛核泄漏事故之前,资源贫乏的日本政府志在发展核电,曾期望在2030之前,核电站能够供应本国一半以上的电力。而“3·11”地震、海啸及核泄漏事故改变了这一切。震后日本政府态度转变,可再生能源领域也成为其关注的重点,比如太阳能与风能。在此之前日本可再生能源仅占总能源供应的9%。
为推动可再生能源行业的迅速增长,2011年8月,日本国会下议院通过可再生能源补贴法。该法案要求公用事业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来自地热能、太阳能以及风能发电的电力,从而促进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
补贴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市场发展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这一法案的激励下,2011年日本太阳能电池全球出货量(内需+出口)年增13.2%至2758兆瓦。其中,内需成为了增长的主要动力。2011年日本太阳能电池内需出货量劲扬30.7%至1296兆瓦,出货量史上首度突破1吉瓦。
2012年7月,日本开始实行可再生能源固定价格收购制度后,全国各地纷纷开始建设“百万瓦级太阳能电站”。从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日本新增清洁能源装机容量1394MW,其中太阳能光伏占1329MW。
在全球太阳能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前景不容乐观的近两年,日本太阳能行业却正在经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已取得靓丽的成绩。日本计划在21世纪20年代前期将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占发电总量的比例提升至20%的这一战略正在稳步推进。
据守传统能源阵地
在大力发展石油替代能源的同时,日本并未停止在石化能源上的耕耘。日本2012年的石油进口增幅同比增长2.7%至365万桶,为9年来最高。
为继续保障日本稳定的石油供应,此时,在日本国内遭到反对的日本顶尖的核电技术则成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进行能源外交的王牌。
4月30日至5月4日,安倍晋三对沙特、阿联酋和土耳其等三个中东重要的油气生产出口国家进行了访问。安倍与阿联酋和土耳其签署了核能协定,与沙特就启动核能协定谈判的前期工作磋商也达成一致。此举的重要目的就是保障沙特、阿联酋对日本的石油供应。
事实上,早在2007年安倍首次担任首相期间就对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和埃及等中东5国进行了访问,并向沙特提出构建“石油共同储备构想”,即将部分位于冲绳县的石油储备基地提供给沙特国有石油公司使用,而日方在紧急情况下可优先购买这些石油。
当日本政府与石油输出国积极斡旋的时候,日本石油公司的使命则是积极在上游布局。日本的海外自然资源开发战略是,到2030年,在向日本进口的全部原油中,日本公司拥有产权和股权的比例达到40%。
此外,加快近海能源的开发也成为日本能源战略的重要一环。今年3月12日,日本政府宣布成功从近海地层蕴藏的甲烷水合物(俗称可燃冰)中分离出甲烷气体,成为世界上首次成功实施海底可燃冰提取采集天然气的实验。据估算,日本周边海域可燃冰的天然气潜在蕴藏量相当于日本100年的天然气消费量。4月15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又宣布在新潟县附近海域进行日本近10年来首次大规模近海石油和天然气试开采。
种种迹象表明,福岛核危机之后的日本,不仅加强了传统石化能源的需求和布局,更是大规模开发天然气、太阳能等新兴资源,为日本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选自《新能源经贸观察》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