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美国人为何不愿征收碳税?
作者:网络转载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经历了未能团结起来解决重大问题的20年后,美国及其政治领袖似乎对自己团结协作的能力失去了信心。一个预计自己会失败的政治体制,不会下大功夫做出其他什么成果”。《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杰拉德·塞布两年前曾这样说过。

 

目前,美国的预算、能源和环境问题最明显的解决方案之一居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这个方案就是碳税,它带来的痛苦最轻,而且具有最好的长期效果。而与此同时,自动减赤这个愚蠢至极的解决方案却被放在台面上。

 

正在被讨论的事项包括:缩减针对慈善的税收减免,削减社会安全福利、面向老年人的联邦医疗保险和面向穷人的联邦医疗补助。然而,碳税却不在考虑之列,尽管碳 税能消除赤字、净化空气、削弱石油独裁者、让美元坚挺、推动清洁科技创新,还有余力降低企业税和所得税。也就是说,一些双输且导致分裂的解决方案在考虑之 列,而能让多方共赢——并在保守派和自由派两大阵营都有支持者——的解决方案却不在考虑之中。

 

2007年,曾为乔 治·W·布什总统和米特·罗姆尼担任高级顾问的哈佛大学经济学家N·格里高利·曼昆在《纽约时报》撰文支持碳税。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庇古就曾 倡导用矫正税来解决污染。为了纪念他,经济学教科书现在把这种税称作“庇古税”。用庇古税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也是早就提出的构想。共和党顾问建议,说出“税”这个词后必须马上接着说“削减”,而民主党顾问建议,说出“征税”这个词后最好马上说“针对富人”。

 

没错,要让任何碳税获得通过,共和党人会坚持要求碳税达到财政收入中性,即完全被企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削减所抵消。但他们可能被说服接受其它方案。理想情况下,45%的碳税收入可用于减少赤字,使我们不用削减那么多福利,这一点对自由派和环保人士很有吸引力;45%的收入用于降低企业税和所得税,以鼓励就业 和投资,这一点对保守派很有吸引力。剩下那10%的收入可用于补贴低收入家庭;对这些家庭而言,碳税将是个负担。

 

根据无党派的未来资源组织旗下的气候与电力政策中心的测算,对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征收25美元的税,“将每年筹集大约1250亿美元”。这笔钱“可以让联邦个 人所得税下降约15%,或让企业所得税下降约70%——如果全部碳税收入被用于替代当前的税收收入。或者,可用于在未来10年期间减少大约1.25万亿美 元的联邦赤字”,这大致相当于我们正试图通过愚蠢的“自动减赤”达到的数字。这样的碳税将导致每加仑汽油价格上涨21美分,每度电价上涨1.2美分。它可 以随着经济的逐渐好转分阶段实施。

 

专家认为,开征碳税本身所发出的信号,将足以促使企业提高能效。可惜美国两党目前都试图给对方造成最大的痛苦,而不是共赢。

 

现如今,为了当选并连任,你必须从企业、富人和会费丰厚的工会那里筹集大笔资金,而所有这些钱导致“高层政治决策的扭曲”,以及官僚体系-行政当局层面的“监管遭到把持”。化石燃料、汽车和电力公司为了阻挠碳税,收买了众多政坛人物。

 

要想绕过他们,唯一的方法是由领导人直接号召民众,但这需要在中间地带构建“治国联盟”,而非那种能让人当选、但别无他用的“政治联盟”。奥巴马正试图这样做,尽管有些晚了,而共和党人试都没试过。这是真正的领导作为。他们不只追踪民调结果,而是努力引导民意。

 

不过,我们不能全怪到游说者身上。我们这代人也难辞其咎。我们是美国历史上最自我放纵的一代人,索取的服务总比愿意付出的多。

 

正如《21世纪的治国之道:东西方之间的中间道路》一书中所指出的,我们更喜欢一种“健怡可乐文化——既甜又没有卡路里、只消费不储蓄、只享受福利而不交税”。难怪艰难或聪明的方案都不在考虑之列。是我们自己酿成了这种局面。

 

(据《纽约时报》)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晶科能源24年业绩发布
评论(0)  2025年4月30日
国家电网一季度新增新能源并网超5000万千瓦
评论(0)  2025年5月5日
冀北电力优秀动画作品斩获北京国际电影节奖项
评论(0)  2025年5月4日
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储能电站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3日
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分布式光伏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2日
冀北电力申请并网双馈风电场参数整定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1日
创建配电网 高质量发展样板
评论(0)  2025年4月30日
国网冀北电力领导层调整
评论(0)  2025年4月29日
国网冀北张家口风光储输新能源申请专利
评论(0)  2025年4月28日
东方日升推广会广东站圆满落幕!
评论(0)  2025年4月28日
华北电力大学和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专利
评论(0)  2025年4月27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