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渤海湾畔的河北秦皇岛,每年端午节前后,是长城沿线漫山遍野的桲椤树长得最好的时节。这天一大早,秦皇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桲椤叶饼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杨桂云就进山采摘新鲜的桲椤叶了。
“端午这会儿桲椤叶的清香味道正浓郁,叶子不嫩不老,最适合做桲椤叶饼,这边家家户户都会到山上采叶做饼。”杨桂云说,“老话说得好,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桲椤叶饼真遗憾。”

▲当地农户采摘新鲜的桲椤叶(刘学彬摄)
桲椤叶饼又名“戚家饺子”或“戚家饼”,相传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镇守山海关时,军中多南方义乌兵,行军久了非常思念家乡粽子,一名火头军便以长城脚下生长桲椤树叶为皮,包裹菜馅蒸制,既解决了戍边将士的饮食难题,又缓解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康熙年间,满族旗人将宫廷面点技艺融入这道乡野小吃,逐渐演变为兼具山海风味的节令珍馐。

▲桲椤叶饼形似饺子,饼皮有凝脂感(王续摄)
时至今日,桲椤叶饼作为秦皇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秦皇岛地区的风物之美,更有南北方饮食文化的交融,成就了其跨越地域的味觉记忆。

杨桂云将精挑细选采摘回来的桲椤叶逐片清洗,选的都是叶脉舒展、形如掌心的鲜叶,依照古法用泉水浸泡祛涩,将土豆淀粉用冷水调匀,冲入开水形成冷热分层,加面粉揉团后均匀抹在桲椤叶上,这饼皮就做好了。春天馅儿里调的是韭菜鸡蛋虾仁,秋天时候则会放板栗香菇和五花肉。蒸制时讲究“大火蒸香小火催熟”,竹屉旺火催生叶香,上汽后文火慢蒸十五分钟锁住汁水,出锅后置于阴凉处晾出凝脂般的剔透感。

▲蒸制时讲究“大火蒸香小火催熟”(王续摄)
“按这种传统工艺制作,就算全力生产,桲椤叶饼每天的产量也不足两千枚。”杨桂云感慨道,“再加上面食的保质期非常短,这就导致桲椤叶饼这么多年只是我们本地的一个小吃,不可能大量生产。”
为了弘扬非遗美食,紧跟乡村振兴的脚步,2016年杨桂云和丈夫注册了“木兰之鲜”商标,将自家的桲椤叶饼加工坊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引入自动和面设备、真空包装机和-18℃智能速冻冷库,和面效率和存储能力大幅提升,桲椤叶饼日产量提升将近十倍。在速冻冷链的加持下,桲椤叶饼离开了长城脚下,走出了秦皇岛,开始销往全国各地。


▲桲椤叶饼的电气化工坊(王续摄)
2021年,随着桲椤叶饼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桲椤叶饼加工坊的产能逐渐跟不上订单量的激增,加之近几年乡村企业的加速发展,工坊所在的石门寨镇浅水营南村用电量大幅增长,原先的变压器开始带不动新增的冷鲜设备了。
杨桂云夫妇各方奔走,寻找应对之策。

2022年3月,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石门寨镇供电所员工在开展用户走访的时候,发现了他们的用电问题:变压器需要增容,用电设备老化急需改进,用户配电箱位置设置不合理。
供电所员工将这些问题告诉杨桂云夫妇时,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最近工厂里一直若隐若现的烤胶皮的味道竟是当初进行电器设备升级时,缺乏发展规划意识造成的:新上的制冷设备功率过大,达到了用户线路的最大负载率,加之线路老化后绝缘性能下降,受热之后便产生了一股焦糊味。
“这个问题还好发现的早,这都属于火灾隐患。不过您不用着急,就按照我给定的标准去买电线就行,不用多,大概10米就够用。”石门寨供电所所长王恺对杨桂云说,“到时候要是不会换给我打电话,我再来帮咱们换了。”



▲石门寨镇供电所员工走访桲椤叶饼工坊,检查线路设备(王续摄)
同时,考虑到变压器需要增容的问题,王恺第一时间将该村农网改造工程列入项目储备,并积极协调,推进项目落地实施。
2023年,石门寨镇供电所为浅水营南村新建一台200千伏安变压器,极大地增加了供电可靠性。这次电能提升,让杨桂云桲椤叶饼加工坊的电气化设备彻底放开了手脚,也给桲椤叶饼的品牌化铺平了道路。
如今的工坊里,全自动和面机与手工包制默契搭档,恒温电蒸箱精准复刻着“大火蒸香小火催熟”的温控曲线,真空冷鲜机让桲椤叶饼的赏味期从3天延至15天,冷链物流车每日将精致包装的桲椤叶饼送往北戴河景区,成为游客必尝的“秦皇岛味道”。
“电力给老手艺安上了翅膀,这份老味道才能真正地普及,让咱们山海关的饮食文化传下去,让‘戚家饼’的故事讲下去。”杨桂云拍拍新设备,眼中透着欣慰,“我们现在日产能突破两万个,老味道走出大山,年轻人尝到了乡愁,同样也是传承。”

▲非遗工坊制作的桲椤叶饼产品(王续摄)
随着供电质量的提高,桲椤叶饼的产业“朋友圈”越来越大。在浅水营南村建起了淀粉厂,米子粉的制作过程变成了纯机械化的作业,颗粒更细腻、蒸制后更劲道。2024年,桲椤叶饼产业产值突破2000万元,带动周边100余户农家共同打造饮食文化品牌。
据了解,2021年秦皇岛海港区共有9家单位被认定为首批“非遗工坊”,从同年开始,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开展“电能助力非遗传承活动”,开通助力非遗办电“直通车”,为传统食品企业建立档案、统归数据,整合打造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企业用电负荷。同时各供电所根据工坊特色,研究“电力节能方案”,科学降低工坊能耗。定期派专人上门走访,进行用电设施义诊,助力非遗工坊电气化改革。
山海依旧,烟火焕新。电力发展将秦皇岛的非遗味道,送入千家万户的团圆宴席。正如当地游客所言:“咬开桲椤叶饼的瞬间,仿佛看见了祖辈在长城下劳作的背影,尝到了永不褪色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