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群雄逐鹿煤制气
作者:王禾丽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由中石化投资500亿元、世界规模最大、转化效率最高的煤制天然气生产基地,日前在新疆乌鲁木齐启动建设。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大型国有能源企业纷纷进入煤炭资源丰富的新疆、内蒙古等地,开辟煤制气的新战场。

 

据专家介绍,煤制气是当下最实际的煤化工能源,和页岩气相比,煤制天然气技术更加成熟,是中国现行能源战略的重要选择之一。

 

“两桶油”新疆抢地盘

 

中石化此次将在新疆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城北新区建设“新疆煤制天然气总部基地”及“准东煤制天然气总部基地”两个煤制气总部基地。不仅如此,中石化还与新疆当地煤制气公司实现项目绑定,与华能、华电、国电、中电投、广汇、万向等9家企业签订了煤制气外输管道工程气源协议。

 

新疆历来被认为是中石油的“地盘”,中石化此举,颇有同中石油在新疆分庭抗礼的意味。在煤制气领域,中石油也早已布局新疆。早在20121216日, 中石油集团与新疆政府就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新建煤制天然气战略合作协议。

 

在中国天然气需求不断上涨的大环境下,气源短缺问题日益突显。为保证国内供应,作为天然气资源供应主体的中石油,目前的天然气进口量已占到总销量的20%。低廉的天然气销售价格,高昂的进口气价格,使进口天然气价格产生严重的倒挂现象,这让中石油着实压力很大。而煤制天然气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常规天然气能源,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替代部分的进口天然气,成为常规天然气的一种补充,这让极度渴望天然气资源的中石油来说或无疑是个不能错过的机会。

 

“多一个气源总比少一个气源要好。”东方油气网天然气分析师吕颖说。“在国内天然气产量增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增速的背景下,煤制气可以成为国内常规天然气的有益补充,这对两桶油来说是减轻气源压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气源少,需求大,这是煤制天然气获得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

 

成熟丰富的管道运输,是中石油掘金煤制气的王牌。

 

中石油不仅拥有全国大部分的天然气资源,还拥有3.5万公里的天然气输气管道,占全国天然气管道总长度的90%20129月完工的中石油伊宁——霍尔果斯输气管道工程是中国首条大管径的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工程,作为西气东输三线的一条支线,主要将伊犁煤制气通过西气东输系统外输,设计输量每年300亿立方米。除此之外,中石油目前还规划建设了5条出疆管道、8座煤制天然气集气站、14条煤制天然气接入支线,在疆管道建设投资超过1000亿元。目前,中石油与新汶、庆华、中电投等12家企业签订了技术协议,接纳煤制天然气的总量达到795亿立方米/年。

 

中石化也在新疆加快开展“新疆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项目”,这是中石化系统第一条从新疆开建的煤制天然气的输送管道,被称为“新浙粤管道”,从新疆伊犁起途经浙江最后到广东韶关,全长8300公里,预计投资1363亿元,设计输气规模为300亿立方米/年,这与刚刚贯通的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的输气规模几乎一致。

 

群雄逐鹿

 

煤制气作为煤化工的一种最基础项目,已经深得各路企业的热衷追捧。

 

除中石油和中石化之外,国电、大唐等央企均涉足煤制气项目。短短几年时间,煤制气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群雄逐鹿的目标之一。

 

卓创资讯透露,大唐国际赤峰市克什克腾煤制天然气项目将配套建设天然气输送管道,该工程已于20098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批核准。管路途经克什克腾旗、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河北省承德市到达北京密云,全长359公里。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212月,中国煤制天然气项目共计43个,今年新签项目4个,总年产能已达1969.84亿立方米。这些项目多集中在新疆与内蒙古地区。新疆煤制天然气主要项目集中在准东地区和伊犁地区。目前新疆在建、核准的煤制气项目达30个,涉及金额6000多亿元,规模达到年产1000多亿立方米。

 

项目上马,这一局面让新疆政府感到欣喜。他们当然不能错过发展的好时机。新疆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却因为运输问题不能很好地利用。为加快推进“疆气东送”,他们大力配合和促进新疆煤制天然气产业开发。政府更是给出各种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把新疆的煤制气项目烧得火热。

 

争议不断

 

煤制气项目一拥而上,随之而来的争议却未间断。

 

首先是经济效益之争。煤制天然气在技术上没有问题,但生产成本与煤价息息相关。劣质煤的成本低,但含碳低,转化率也低,经济效益不高。

 

其次,环境成本受争议。中国的煤制天然气项目主要位于内蒙古和新疆等环境脆弱地区,环境承载能力将是一大笔看不见的“成本”。煤制气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水电,对当地的水电承载会产生一定的压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等其它污染,也将考验当地的生态环境。

 

此外,卓创资讯天然气分析师李凌轩还表示,中石油的西气东输三线和中石化的浙粤管道走向相同,途径省份相似,外输管道重复建设,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而未来是否有足够的气源支撑两条管道的供应,也是个未知数。

 

(选自《新能源经贸观察》5月刊)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晶科能源24年业绩发布
评论(0)  2025年4月30日
国家电网一季度新增新能源并网超5000万千瓦
评论(0)  2025年5月5日
冀北电力优秀动画作品斩获北京国际电影节奖项
评论(0)  2025年5月4日
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储能电站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3日
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分布式光伏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2日
冀北电力申请并网双馈风电场参数整定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1日
创建配电网 高质量发展样板
评论(0)  2025年4月30日
国网冀北电力领导层调整
评论(0)  2025年4月29日
国网冀北张家口风光储输新能源申请专利
评论(0)  2025年4月28日
东方日升推广会广东站圆满落幕!
评论(0)  2025年4月28日
华北电力大学和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专利
评论(0)  2025年4月27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