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8日,无锡尚德电力收购案中,顺风光电半路杀出,提交5亿元接盘定金以表收购诚意,原拟定接收尚德电力的几家公司先后退出,最后只在顺风光电和无锡国联之间角逐。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顺风光电是在今年8月份直接找到无锡市政府谈判,“这和原尚德副总裁雷霆跳槽应该有密切关系。”该知情人士透露。雷霆是中国光伏界的元老级人物,也是中国太阳能领域知名的专家。在2008年加入尚德之前,在新疆特变电工公司任职,尚德期间主要负责尚德中国业务和能源工程公司。“郑建明收购顺风光电不久之后,雷霆带着一个团队加入了。”一位顺风光电的人士向本刊透露说。
“雷霆和他的团队对中国光伏市场非常熟悉,而且在尚德期间负责的能源工程积累了丰富资源,顺风若收购尚德成功,那么雷霆在光伏电站上发挥的空间将会更大。”一位资深人士透露。这也充分表明了郑建明几度出手收购光伏企业的最终目的:成为国际最大的光伏电站运营商。预计到2013年年底,顺风光电已签订总年度设计产能将超过1079 MW,所兴建及营运的太阳能发电站的总年度设计产能将超过600兆瓦,并可于2014年初入电网,该规模前所未有。
一连串的大手笔收购,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郑建明迅速打造了从上游硅片到下游电站的光伏产业链。 2013年5月21日,新疆建设兵团的网站上挂出郑建明和彭晓峰一起考察新疆建设兵团的新闻,受新疆蕴藏的光伏商机启发,从7月开始,郑建明的收购动作便密集而快速。
Martec迈哲华(上海)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能源电力总监曹寅认为,郑建明的现金及融资能力都比竞争对手强。在光伏发电成本已降低的情况下,现在入手是比较好的时机。“他收购的价格已经是非常低了,关键在于他有钱,在光伏普遍缺钱的时候,他来得太及时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尚德高管说。
“抄底”高手
在可查的信息中显示,郑建明(又名郑见明),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海南特区时报》副社长等职务。他以地产起家,在上海、海南等地有多个实业布局,旗下主要有上海明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钱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
据知情人士透露,以房地产起家的郑建明,成功的秘诀就是“抄底”。郑的人生分水岭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之前他是公务员,之后下海经商。海南和上海的房地产热潮均被他赶上,但赚的最多的还是2002年起转战香港炒卖写字楼,5年时间赚了5亿港元,身家估计超过10亿港元。如今,从一个外行转战光伏,他同样采取的是老牌套路——“抄底”,他是一个“抄底”高手。
“如果郑建明像施正荣一样爱跟媒体打交道,那么他就不会抄底光伏。”知情人士说,郑建明的“抄底”并不盲目,也未过分动用自身的资金,他的“抄底”进退自如。在收购的光伏电站中,都是以共同经营的方式,工程项目方垫付了光伏电站的开发和建设资金,郑建明的资金进来只负责运营,在电站真正取得收益的时候,双方共同分享利益。
而短时间内如此高密度的“抄底”光伏,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光伏目前处于缺钱的触底期,此时有钱便掌握了谈判主动权。在这个时机,郑建明可以获得更多的谈判空间;另外,他的出身背景强硬绝对不容忽视。有可靠消息透露,中国将增加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从原来的每度电提取8厘钱增加到1分2,太阳能光伏的补贴支付将会更加可靠及时。中国是即将爆发的光伏应用大国,这才是郑建明抄底的真正筹码。
“郑建明是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走出来的,他对政策的嗅觉更加敏锐,”知情人士告诉本刊。“郑建明的收购,核心是围绕下游电站进行,从现有的公司人员配置来看,也主要集中于资本运作和电站项目上。不到最后关头,他的底牌不会亮出来,抄底者都是神秘的。”至少从目前来看,郑建明的频繁出手,均显示出其财大气粗运营光伏电站的决心。
(选自《新能源经贸观察》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