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5年前启动“绿色创想”计划以来,GE在能源增效产品中获得的年收入已达到270亿美元,同时由于中国能源环境问题逐步凸显,这些要素成为GE加大投资中国清洁能源领域的动力。在新能源领域、传统能源的能效管理以及电力领域等清洁能源领域,GE的市场占有逐年扩大。在投资策略中,凭借雄厚的技术和资金实力,GE同时选择了耐心和激进两种截然相反的投资方式,颇耐人寻味。
联姻中国公司快进电力市场
GE在电力设备领域的世界排名靠前,但拥有充分技术优势并没有让GE选择步步为营。这次,GE的做法比较激进,入股中国西电集团,成为该集团第二大股东,强强联合参与中国输配电力领域。
据公开信息显示,2013年8月底中国西电向GE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定向募集33.83亿元,用于与GE共同设立自动化合资公司及后续投入、以及补充上市公司后续业务发展所需流动资金。本次发行后,GE持有中国西电15%的股份,成为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中国西电集团作为控股股东,仍持有51.10%的股份。在满足特定条件基础上,GE承诺所持股份十年内不予转让。行业普遍认为,这充分体现出GE对该项战略合作的高度重视,及对其加入中国西电后业绩成长性的长期看好。
这次联姻在分析人士看来是GE的技术与西电的渠道优势互补,“GE深谙中国市场,这次快速的巨资出击,看好的是中国未来智能化电网建设对智能化电力设备的需求。”评论人士认为,在电力设备产能普遍过剩的背景下,出手阔绰而快速,是因为GE已经认识到中国政府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决心,电力和电网问题将成为中国在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这将直接导致中国智能化电网的加速发展,GE善于捕捉机会。”
中国西电连续多年保持中国电气百强之首,在中国输配电设备制造行业占主导地位。GE中国区媒体联络人刘娟对本刊表示,投资中国西电后,双方将在输配电一、二次设备领域实现深度合作和快速融合,在中国输配电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发挥双方的品牌优势,将在中国电网建设和智能电力设备领域抢占市场制高点。GE数字能源高压电力设备全球产品线总经理张先国则认为,中国市场的潜力不可小觑,智能电网建设和分布式能源接入的不断发力,将给智能电网设备市场带来更多的机遇。
耐心培育“新概念”
在伊梅尔特宣布加大中国清洁能源领域投资力度之前,GE已经开始在中国推广“工业互联网”概念,这个概念在能源领域的直接体现则可概括为能源的数据化和智能化应用。GE高层则认为这个概念将掀起“第三次工业变革浪潮”,在能效和能源利用方式中大有作为,并指出到2030年,这一“新概念”将有潜力为中国经济带来3万亿美元的增长机遇。这种看法与当前畅销书《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的观点不谋而合,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GE致力于在中国开始培育数据化能源的智能应用,在推广这个概念的过程中,GE选择了传统谨慎的投资方式。
在中国大力倡导和推广分布式能源应用的前提下,GE开始推出适用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数据应用系统。据GE分布式发电销售总经理贾中汉介绍,关于分布式能源在数据中心的应用,该概念在中国算是刚刚起步,降低能耗和提升供电可靠性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据贾中汉介绍,以天然气三联供在数据中心的大致应用为例:一方面能够产生电能,另一方面又能够将发电之后的废热转化成为制冷,取代的制冷机组用电量,使得天然气的梯级利用达到高效率,甚至比传统式发电系统的效率来得更高,70%的综合能源利用率,也达到了中国对分布式能源的奖励措施的标准;而常规的发电厂,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也就是50%。目前GE已同中国华电在上海成立合资公司,在比较重要的工业园区开始应用“工业互联网”概念,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以及提升供电的安全可靠性。
GE今年发布的《全球创新趋势报告》中显示,来自25个国家的66%的企业高管认为中国的综合环境非常有利于创新,“工业互联网”不仅涵盖了能源领域,同时也包括交通、医疗等其他领域。“这是一个超前的创新概念,在中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GE在航空、医疗、发电、水处理、石油天然气等行业,将继续在中国进行投资,予以更多的投入。”GE全球副总裁兼GE全球软件和分析中心负责人鲁威廉在接受本刊采访中表示。他认为将互联网应用在能源领域,是由市场驱动的,而GE的投资做法也是相当市场化的,先将概念植入中国,在植入过程中实现市场竞争的领先地位。
(选自《新能源经贸观察》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