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页岩气创新第二季
作者:樊晓武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美国页岩气开发的热潮过后,一方面随着页岩气开发带来的天然气充足供应,让北美的天然气价格显著降低,直接影响了世界能源格局;另一方面,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这些变化,让本来就踌躇的中国企业更加捉摸不透页岩气在中国的命运。带着这些疑问,本刊专访了贝克休斯北亚区油田化学品运营总监刘青。

Q:新能源经贸观察   A:刘青

            美国的页岩气开发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在过去几十年,由于美国政府对非常规能源的油气开发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强有力支持,例如对非常规能源开发实施长期的税收补贴,很多私人融资的小公司都投资买地进行页岩气的开发。在2000年后,水平井和分段压裂这两个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这些小公司很快复制了这些技术,开始商业化生产。这是最繁荣的时期。

            随着美国天然气价格下跌,美国的页岩气开发出现了什么变化?

            美国天然气价格下跌有一个重要原因是,2011~2012年冬季出现历史上罕见的暖冬,生活用(供暖用)天然气需求大幅减少。终端气价下降直接导致公司投资回报率的下降,一些小型投资公司没有专业技术团队,无法通过有效的综合技术支持来继续降低开发成本、增加产气量,从而造成公司运营困难,而这时一些国家石油公司(national oil company)和老牌国际石油公司(international oil company)开始大规模收购这些小公司,它们有国际作业的经验,资金实力雄厚,可以通过综合技术支持和项目管理来降低成本,在低气价的时期实现收支平衡或少量赢利。这就造成了所谓”国进民退“的现象:国有、国际大公司进入,小型的私营企业撤出。

            “国进民退”让页岩气的开发在技术上有哪些新的趋势?

            美国页岩气开发现在进入到了精确开发阶段,精细化的探索地层、有目的地钻井和压裂改造成为趋势,而过去小公司的粗放型管理和模仿式开发的做法被淘汰了。现在,为数不多的、顶尖的油服公司已经有了一套经验,拥有了新的技术开发模式和先进的设备仪器,这是新一轮技术创新的开始。

            中国是否应该发展页岩气,中国应当如何面对美国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现在还面临着能源短缺的问题,我们需要大力推广使用类似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中国的页岩气储量丰富,发展页岩气能提高国家的能源储备,才能有备无患。

            中国的页岩气开发刚刚起步,这是劣势,同时也是追随者的优势:可以借鉴美国成功的发展经验。面对今天美国页岩气开发市场“国进民退”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精确开发的技术模式,中国不应该再走粗放型开发的老路。

            我认为中国应当大力开发页岩气,但不能操之过急。

            中国的页岩气两轮招标,中标企业的开发进度非常缓慢,主要的原因在哪里?

            中标的企业,大体有三类,一是专业能源企业,二是分布式能源相关的企业,第三类是相关性的地方企业。

            这些企业遇到的问题和美国小企业投资的教训是一样的。有些企业模仿美国的经验和技术对照开发,但并不清楚其中的技术细节和项目管理流程,投入的钱打了水漂。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是,中美两国地质情况并不相同,美国是海相地层,中国的区块很多是河湖相地层,并没有强烈的对照性。

            如果不能完全照搬美国的经验,那么应当如何解决中国页岩气开发的技术难题?

            必须要意识到页岩气是技术革命的过程。我个人认为中国油气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革命,第一次“革命”在解放初期,当时面对紧张的国内外环境,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第一代石油人靠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迈出了中国石油产业发展的第一步。从50年代到现在,我们拥有了自己的专业施工队伍、技术支持和研发团队,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国油气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石油带来了第二次“革命”,中国政府对外国油企开放了浅海作业权的同时也将外国的先进技术引入中国,中国油气行业突飞猛进发展,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中国石油装备和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制造在国际石油领域已经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我认为页岩气开发将为中国石油工业带来第三次革命,它将带来一次技术、理念、管理体制和模式的革新。在页岩气开发中,如果只是追求使用好的技术,却没有将各个关键技术很好的协调应用,一样会导致开发失败。另外,近几年页岩气开发思路也悄悄发生了改变。我们以往的开发思路是根据确定的储层位置进行钻井设计,然后进行钻井、测井、下套管固井、射孔、完井、生产等作业。而在页岩气开发中,要先进行产层研究,确定储层开发方式,然后研究如何压裂和完井工具如何配合,最后才是考虑在钻井中如何解决完井和压裂对井筒、井身结构、测井的要求,并以此来进行钻完井设计和区块整体开发方案。

            页岩气开发带来的开发模式的改变也将触动中国能源企业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的改变,能够使中国能源企业有效整合内部资源,提高效率,为将来更好的开发致密油气资源和国际化发展带来机会。

 

(选自《新能源经贸观察》10月刊)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晶科能源24年业绩发布
评论(0)  2025年4月30日
国家电网一季度新增新能源并网超5000万千瓦
评论(0)  2025年5月5日
冀北电力优秀动画作品斩获北京国际电影节奖项
评论(0)  2025年5月4日
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储能电站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3日
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分布式光伏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2日
冀北电力申请并网双馈风电场参数整定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1日
创建配电网 高质量发展样板
评论(0)  2025年4月30日
国网冀北电力领导层调整
评论(0)  2025年4月29日
国网冀北张家口风光储输新能源申请专利
评论(0)  2025年4月28日
东方日升推广会广东站圆满落幕!
评论(0)  2025年4月28日
华北电力大学和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专利
评论(0)  2025年4月27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