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BC击长空:不止数字,不止创新
作者:白建华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光伏的牌桌上,玩家你方唱罢我登场。共识是,全行业健康发展才最重要。但共识之下依然暗潮涌动。

从去年隆基绿能宣布All in BC,BC的成长有目共睹。在市场上,BC的市占率从3%上升到10%,在节奏上,隆基绿能连续发布新品如Hi-MO 9、Hi-MO X6 Max,皆可看到BC技术的身影。

从数据来看,BC电池理论效率极限为29.1%,高于TOPCon电池(28.7%)和HJT电池(28.5%)。但伴随着高效率而来的是业界对BC的观望与质疑。第一,成本问题。第二,发电效率。在发电功率和发电收益方面是否确凿,依然是客户选择的存疑支出。
01 BC,不止数字
一石激起千层浪。BC这块重舱之石,究竟价值几何?不如让数字来说话。

在7月25日隆基的BC线上实证发布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教授、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CPVT)副主任朱晓岗以及来自多位电站业主,分别从技术原理、户外实证检测以及实际电站运行表现三个维度,证实了BC技术产品在发电性能、可靠性以及稳定性方面的诸多优势。

7个月的户外实证发电测试显示,隆基Hi-MO X6极智家(防积灰设计)组件该组件较常规组件表现出明显的发电增益,月度相对增益达2.84%,最高月(2024年1月)相对增益达5.4%,最高日增益达10%以上。基于IEC63556标准的验证测试也显示,隆基BC组件与当前主流的TOPCon组件的综合序列测试情况对比结果也显示,BC组件的衰减值保持在2%左右。

用价格来显示可能更直观。以1万平方米安装面积为例,30年全生命周期,采用Hi-MO X6 Max组件的电站要比TOPCon同等功率组件电站多发电53万度,多收益31.8万元,相当于1辆赛博坦克。

除了实证数据,隆基七年磨一剑的成果,还有投入和市场两项数据让BC后墙不倒:公司已累计研发投入了235亿元,且一直在持续增加;截至目前,隆基BC组件全球已出货超过10GW。

与此同时,2024年上海SNEC展上有超过10家企业纷纷展陈了自家的BC概念产品,越来越多的头部企业加入BC队伍,这也意味企业用脚投票,从质疑、观望到下场跟随。

被誉为光伏界“劳斯莱斯”的BC组件,除了在技术界刮起一阵“奢侈风”,在招聘界也不遑多让。由于BC技术是近两年才兴起,人才紧缺,招聘薪资也高于市场正常水平,BC光伏工艺技术经理的岗位薪酬便有2.2万-4万。

02 BC,不止实力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在同行中脱颖而出或许需要利刃,但在行业触底和贸易壁垒中突围,则需要深耕细作。2024年,对于光伏行业来说异常艰难。放眼全球,欧洲、美国、印度等国家或地区陆续推出贸易壁垒、补贴政策,扶持本土光伏制造业发展,中国光伏出海之路愈发波折。反观国内,价格跌破成本、企业竞争加剧、产能增速放缓、部分企业退出、贸易保护加码、产品出口受阻……关键时期,BC的横空出世划破了光伏暗夜。但它的实力,绝非一日之功。

以一支“研发铁骑”所向披靡的隆基绿能早在2017年就开始布局BC技术。当时,隆基绿能已将TOPCon的实验效率提升至业界最高水平,但与此同时,另一条路线BC开发了一种新型材料,能将原来的步骤减少 4 步,减少 4 步之后的工艺流程较现有的 TOPCon 技术还少 2 步。

由此,BC才得以在技术界“重见天日”。将尘封的技术解封恰如轻拂珠宝上的灰尘。经过隆基绿能充分论证,公司认为 BC 比 TOPCon 更具投资价值,但这还远远不够。

BC技术的高成本并不能让它“飞入寻常百姓家”。隆基绿能通过2017年开始在产业化、工程化、应用方面积累技术基础;2021年底开始进行商业化应用研发时,组建了技术、工程、制造多方面的团队共同参与的研发团队……不断试错、不断自我革新,最终实现500MW到今天40GW的量产规模,HPBC2.0 和 TOPCon 成本在电池端几乎接近。在现有的 1.5GW量产线上,HPBC2.0 的生产良率在 95%以上。

除了研发团队背后的努力,还有其自身的不可替代性。BC 结构具备多重先天性优势,除了正面没有栅线,外观美观,还有正面光线吸收率高、无需更高温硼扩、表面复合更优和耐湿热性能更可靠的优势。最近比较火的小米汽车的工厂它的屋顶就安装了光伏组件,与建筑本身的融合也让BC更加出彩。

隆基绿能从2000年创建至今,经历了几番风雨。在行业大势中,隆基绿能总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李振国曾在一次访谈中提及,“如果说我们做对了什么?我想只不过是在认知的范畴内,做出了基于常识的选择。”

大浪淘沙,风云诡谲,做出基于常识的选择才是最难的。

隆基绿能一直坚持“不领先、不扩产”。公司在思考产能扩张的时候,首先思考的是公司是否具备能够在相关领域创造独特价值的能力,是否能够做到真正的领先,这里的“领先”不是指规模,而是实现有收益和现金流的高质量发展。如果不能做到,公司一般都不会介入。

作为全产业链研发的公司和团队,针对BC二代技术,公司联合硅片技术团队进行互动研发。未来在硅片方面还会有持续的突破,预期短期内效率将会继续提升。

目前,隆基绿能在装备方面做了较大的技术升级,核心装备都是双向保护、联合开发,有助于效率提升。隆基绿能还表示,如果客户有其他需求,公司可以进行生态搭建,将不同专业领域最优秀的公司组成一个生态,以最好的品质服务客户。

正如钟宝申董事长在隆基全球分布式研发中心启用仪式上的讲话所言,“一个新技术的出现,我们大家一定不是一个企业的事,而是一个企业与我们广大的供应链的合作伙伴,甚至和我们的客户在一起组成一个生态,通过这种合作来促进行业技术的完善,使这项技术最终能够有竞争力,能够产生社会价值。”

03 BC,不止创新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创新从不是什么横空出世的说法,在光伏行业,这个词却成了今年的高频词。“创新”可以说是产品的创新,但更重要的是行业的创新。

今年以来,光伏专利战多次打响。2024上半年电池片出货量前五中的晶澳科技正在就TOPCon电池专利起诉正泰新能,天合光能也用技术专利为自己筑起城池,先后对阵了阿特斯、润阳等企业。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行业共识,但同样会造成被诉讼企业产品销售、技术扩散太慢的问题。一个以技术为主的行业需要的是对创新的尊重,非拿来即用。用友好的方式改变专利混战进行“创新”,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光伏行业内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呼声高涨。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隆基绿能、天合光能、通威集团、华为等头部企业均就保护知识产权进行呼吁和实际行动。在今年SNEC论坛上,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公开为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发声。过去这些年,光伏的核心还是创新驱动,但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有所缺失,导致整个技术扩散太快。所以,在知识产权方面,确实要加大保护的力度。

政策也开始对光伏行业的创新提振信心。7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公开征求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到了知识产权问题。创新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保护知识产权有利于鼓励和保护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Edmund Phelps)曾指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根本在于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活力,这需要三种文化力量的支撑:创新的自由度、创新的能力,以及最重要的创新的欲望”。

在光伏这片热土上,缺乏的从来不是创新的自由度和能力,而是缺乏保护创新欲望的机制。
值得庆幸的是,关于创新的重要性和机制正在形成。有责任的光伏企业,更应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旗手,培植创新的沃土,也种下创新的种子。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如卡尔·波普尔所言,“一个追求自主创新的经济体拥有一个开放的未来。”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晶科能源荣登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评论(0)  2025年9月1日
Tiger Neo 3.0 与BC组件LCOE对比研究
评论(0)  2025年9月1日
成都分布式电站实证:TOPCon弱光增益7.18%
评论(0)  2025年7月29日
晶科全新Tiger Neo 3.0破局行业“内卷”
评论(0)  2025年7月25日
30家光伏企业2025年上半年组件出货量榜单
评论(0)  2025年7月25日
晶科Tiger Neo组件助力哈萨克斯坦20MW光伏电站
评论(0)  2025年7月22日
晶科N型TOPCon组件助力打造“5A电站”
评论(0)  2025年7月17日
晶科能源Tiger Neo 3.0组件性能远超行业其他组件
评论(0)  2025年7月2日
绿色希冀走村串巷 开启“电”记服务模式
评论(0)  2025年7月1日
空中地面协同巡检 绿色希冀筑牢防线
评论(0)  2025年6月30日
网格式服务 精准化管理
评论(0)  2025年6月29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