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降雨来临 国网冀北电力筑牢电网安全防线 |
|
|
“一场秋雨一场寒”,10月的冀北,气温在连绵阴雨中“跳水式”下跌。风雨之中,国网冀北电力各单位员工逆雨而行,在泥泞的巡线路上、在巍峨的铁塔下、在寂静的变电站里,用坚守与专业,为千家万户筑起一道坚实的供电防线。
御严寒保运行,立体巡检护核心
10月8日,寒露时节,承德千松坝地区笼罩在连绵秋雨中,气温骤降至3℃。在500千伏千松坝变电站值班室,国网承德供电公司超高压输变电运检中心的值长焦猛正与员工田雨、许乃丹通过监控系统紧盯站内设备运行与负荷变化。
 ▲国网承德供电公司员工巡视500千伏千松坝变电站(郝运摄)
面对恶劣天气,变电站值守人员第一时间启动防控部署,精准研判暴雨、持续低温对电网运行、设备状态及作业安全的影响,确保各项防范措施落地。
“加热器是低温下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二人牢记值长叮嘱,按照标准化作业卡,仔细排查户外端子箱、机构箱、汇控柜的密封,严防雨水渗入,并逐一检查加热驱潮装置运行状态。
红外测温是另一项关键任务。在主变前,许乃丹熟练操作测温仪,重点检查油位、气压,田雨则准确记录数值。二人配合默契,对充油充气设备、开关、刀闸等关键部位逐一检测,确保无死角、无遗漏。
巡视刚结束,雨又落下,对讲机传来焦猛的声音:“赶紧回来避雨吧,下午雨停我们再巡视一次。”此时,田雨和许乃丹仍穿着单薄夏季工服,在坝上清寒中坚守。
 ▲国网承德供电公司员工巡视500千伏千松坝变电站(郝运摄)
面对连续降雨,千松坝变电站值守人员将持续执行24小时值班制,落实防雨雪、防寒措施,依托智能辅助监控系统,采取智能巡检和人工特巡模式,强化设备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外破风险,全力以赴守护电网设备安全。
踏泥泞护银线,精准排查树障隐患
“这几天下雨开始降温了,多穿些衣服,别冻感冒了!”10月8日清晨,唐山地区秋雨绵绵,气温骤降至10℃。送变电公司唐山运维工区巡视小组组长高迪和组员驱车前往500千伏安裕一二线,展开专项树障隐患排查工作。
车内,窗外的阵风裹挟着雨丝,高迪再次强调:“低温降雨下,树木导电性增强,巡视必须仔细,不能放过任何一处隐患。”组员张天宇随即补充道:“雨水浸泡后树根变软,树木倾斜度可能变化,数据都得重新测量。”
 ▲送变电公司唐山运维工区巡视小组对500千伏安裕一二线进行树障隐患排查(张天宇摄)
抵达巡视点后,巡视小组全员整理好工装、戴好安全帽、穿上防滑靴,沿线路展开徒步巡查。在速生杨区,风雨中树叶簌簌作响,高迪举起望远镜核对铁塔标识,冯继从则蹲稳身体,操作测距仪精准测量导线与树干距离:“净空距离8.2米!”他迅速记录树木位置、种类、倾斜角度,并多角度拍照留存。高迪紧盯树冠提醒:“顶部枝条有向线路侧生长趋势,标注为重点关注对象。”
正午时分,雨势稍歇。巡视小组已完成8处树障的复测工作。张天宇将复测情况逐项汇报给工区技术组,确保后方能实时掌握一线隐患信息。暮色降临时,40公里线路排查全部结束,共更新树障台账15条,标注重点监控树木4棵。返程途中,他们仍惦记着倾斜的杨树:“明天得再确认下状态。”
进入秋季降雨期后,唐山运维工区已多次组织专项巡视工作。巡视人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用详实的记录、细致的排查,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守护线路的平稳运行。
跨区段排险情,筑牢立体防护网
10月9日一早,秋雨初歇,晨雾未散。送变电公司遵化运维工区的巡线员们已整装列队。“大家要仔细核查每一处杆塔,刚下过雨,设备易受湿气影响,必须把隐患掐灭在萌芽里。”工区负责人李泽凡的叮嘱道。
遵化工区线路横跨平原、山区与丘陵,地形复杂,部分区域沙土广布,持续降雨易导致杆基土壤流失。工区精准部署,对防汛重点区、“三跨”区段及异物隐患源集中地带展开“拉网式”自查。
 ▲送变电公司遵化运维工区巡线员们在雨中对天乐一线进行特巡(李昊翰摄)
巡线员们深一脚浅一脚穿行在泥泞小路上,裤腿浸透泥水,目光却始终聚焦于杆塔基础、沟渠边缘和低洼地段,不放过任何土壤松动或积水痕迹。“雨天巡线,第一关就是要不急不躁。线路安全无小事,天气越是恶劣,越要细致。”李泽凡一边抖落雨水,一边向新同事解释。
在青龙河涉水区域,天乐双线跨越的塔位是此次巡查的重中之重。河水因降雨略显湍急,巡线员们徒步沿河岸前行,逐一记录杆塔基础状况,比对历史数据,分析土壤稳定性。另一组人员则奔赴乐姜双线重点塔位,对丘陵地带的特殊区段进行加固评估。他们用手触摸杆基,用仪器测量倾斜度,仿佛为线路做一次“全身体检”。
降雨未止,坚守不息。国网冀北电力的员工们以高度的责任感,持续加大巡视频次与精度,将隐患消除于萌芽,将风险阻挡在源头。
|
|
|
|
更多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