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2021中国(深圳)城市能源大会在深圳隆重召开
作者: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以变革为动力,以人民为中心。2021年11月25日,“2021中国(深圳)城市能源大会”(简称“大会”)在深圳隆重召开。大会由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担任主席,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深圳)和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共同主办,采用线下盛会+云端连线+线上直播的方式同步展开,吸引了国内来自“政、产、学、研、用”等领域近500位大咖、专家到场参与互动交流,累计近3万人观看了线上会议直播。


2021中国(深圳)城市能源大会现场

线上同步直播

大会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城市能源专业委员会、国能联合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能源界网联合承办,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能融合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港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中节能工业节能有限公司和国家电投集团新疆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重点单位联合支持与协办,汇聚国内专注城市能源发展的权威机构和重点企事业单位。

大会以探索“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城市能源的新发展为主题,来自国家政府部门、各能源央企、国企等领导、科研院所等资深专家及各领域装备与服务企业、社团组织、金融、媒体机构等政府行业精英们重点围绕零碳城市、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源服务等重大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多维度解码构建低碳清洁、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城市系统,为能源创新发展服务“双碳”战略献计献策。

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深圳)技术负责人马志同主持大会

群贤毕至,精英咸集。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潘家华、国家节能中心原副主任李行、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赵伟、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院长李翔、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城市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潘一玲、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陶冶、广东省节能中心/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原主任陈健等30余位领导、专家到场致辞,作主旨分享、专题报告和圆桌论坛对话,会场气氛热烈融洽,为我国城市能源创新发展提供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指导,以及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案参考。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构建现代城市能源系统已时不我待

会上,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中国城市能源大会主席张玉清表示,城市能源正成为能源变革的主战场,推动城市与能源协同发展,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城市能源系统,更好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已经时不我待。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中国城市能源大会主席张玉清

国家节能中心原副主任李行:城市是“双碳”目标实现的最大应用场景

国家节能中心原副主任李行称,城市是“双碳”目标实现的最大应用场景,开展绿色低碳智慧城市建设则成为全面开展“双碳”战略的强有力推进方式。伴随国家“双碳”战略的进一步落地,传统的以智能化设备为核心的智慧城市模式,或者以城市大脑为核心的标准化流程管控式的智慧城市模式显然都已不再适用,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到绿色低碳发展新阶段。

国家节能中心原副主任李行

清华大学赵伟:城市必然是能源领域深刻变革的“主战场”

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赵伟表示,“双碳”目标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用能主体的城市,必然是能源领域深刻变革的“主战场”。现代化城市的能源互联网建设,将建立多元化能源供给架构,更多利用可再生能源,形成集中与分布并举、协同、安全、可靠的能源电力供应基础设施,实现多能互补、供需互济、节约高效的用能用电方式,构建起支撑整个城市低碳绿色发展的智慧化综合能源服务体系。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赵伟

李翔:“双碳”战略将对中国乃至全球产生重大影响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院长李翔认为,“双碳”战略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能源和气候环境问题,更是影响广泛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势必对中国乃至全球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院长李翔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潘家华:城市碳中和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所在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潘家华作《双碳目标下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指出,城市碳中和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所在,是提升的机遇所在,碳中和就是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潘家华

国家信息中心单志广:能源数字化转型一定以业务驱动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表示,今天能源的数字化转型一定以业务驱动,而不是技术驱动,是以能源各个系统之间的业务的转型,更加高效的耦合适配来实现跨界能源体系的建立为基础的。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陈超华:双碳或重构经济和产业型态

“从某种意义来讲碳达峰、碳中和对我们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或者说整体国家行业的变革会带来重构的态势。”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秘书长助理陈超华在主旨报告环节对城市公共交通电动化作了系统阐述。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秘书长助理陈超华

国家电投刚直:到2025年氢能将迎规模化发展拐点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新总监刚直在题为《碳中和背景下的氢能产业与实践》中提到,行业的判断,现在的行业共识在2025年左右是整个氢能行业规模化发展的拐点,之前是产业培育和技术的储备,2025年实现产业化发展。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新总监刚直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叶灿滔:加快城市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必然选择

“预计到2050年,持续的城镇化带来2-3亿的新增人口,区域的发展和能源的转型成为一个主要的场所。”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助理叶灿滔作了《面向低碳城市的区域分布式风光地综合能源利用技术》的主旨分享,他总结认为,实现国家的“双碳”目标,加快城市低碳转型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助理叶灿滔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饶建业:智慧能源促进城市工业体系可持续发展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清洁能源研究院副院长饶建业认为,智慧能源可带动传统工业领域的低碳化的升级,促进我们城市工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智慧能源和传统的城市建筑相融合,构建起一个便捷、宜居的城市,如在城市建筑一体化的设计当中融入了智慧能源的要素,像屋顶光伏、地源热泵,热点冷三联供系统等。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清洁能源研究院副院长饶建业

2022深圳能博会规划出炉——打造世界一流“能源会展集群”

会上,中国城市能源大会主席张玉清发布了“2022中国(深圳)城市能源博览会规划”(简称“2022深圳能博会”),搭平台勾勒城市能源创新发展新蓝图。

张玉清介绍,2022深圳能博会召开期间将举办专业论坛20余场,内容将覆盖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源服务、光伏、风电、储能、供配电、节能、燃气、分布式能源、新能源汽车、零碳园区、绿色金融、城市经济等城市能源生产端与消费端各个领域,同时还将举办能源展览集群,展区覆盖综合能源服务、绿色电力、天然气利用、城市节能、城市供电、绿色交通、绿色金融和零碳园区等,展出面积预计将达6万平方米,参展单位预计达800余家,推动“政、产、学、研、用、金”各环节融合聚力,促进能源跨领域深度合作,聚合能源全产业链进一步探索“双碳”目标下城市能源创新新路径,挖掘和释放城市能源创新的源源活力,共同打造世界一流“能源会展集群”。

精彩纷呈,亮点迭出。下午与会专家就双碳目标下城市能源创新发展的具体路径、实践案例作了生动的阐释,令城市能源变革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场景更加清晰、多元。下午的大会由北京城市规划设计院原副院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城市能源专委会主任委员潘一玲主持。

北京城市规划设计院原副院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城市能源专委会主任委员潘一玲主持大会

国家发改委陶冶:预计“十四五”分布式光伏新增量达1.5亿千瓦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陶冶在题为《中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方向与趋势》的主旨报告中预测,“十四五”期间整个光伏+风电新增量在5-6亿千瓦左右,预计分布式光伏在其中至少要占到1.5亿千瓦以上的水平。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陶冶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孟冲:高质量绿色建筑助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健康建筑研究所所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健康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孟冲作了《高质量绿色建筑助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主题分享。他认为,未来绿色建筑一定要强有力地支持双碳目标的实现,绿色建筑特别是在城乡建设领域实现“双碳”目标达成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孟冲

中广核新能源周易景:“双碳”背景下推动公共建筑领域综合能源发展

会上,中广核新能源综合能源服务(深圳)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能源服务部经理周易景作了题为《“双碳”背景下如何推动公共建筑领域的综合能源发展》的主题分享,分享了综合能源发展的概况,分析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广核新能源综合能源服务(深圳)有限公司能源服务部经理周易景

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陈世和:打造城市清洁低碳能源新体系

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陈世和围绕城市能源新系统的概念、华润电力建设城市能源新系统的愿景以及具体实践和典型案例作了全面的介绍。

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陈世和

兴业银行吴迪:绿色金融助力城市能源高质量发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源头活水来。会上,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经理吴迪带来了题为《绿色金融助力城市能源高质量发展》专题报告,就绿色金融、碳减排支持工具进行了专业解读,为金融企业与能源企业对接力促“双碳”提供了借鉴。

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经理吴迪

国网电动汽车董晋阳:车网互动,让电动汽车成为新能源车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晋阳博士在《车网互动,让电动汽车成为新能源车》的专题报告分享中表示,到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市场规模将增长15倍以上,相应的充电桩市场规模将增长35倍以上。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晋阳博士

深能智慧能源陈正建:未来风电、光伏装机将达70亿千瓦

深能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正建在作《新型电力系统下综合智慧能源业务的思考》专题报告时称,未来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达到80亿千瓦,其中风电、光伏装机大概有70亿千瓦,占比达到70%以上。

深能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正建

广东省节能中心陈健:依法推进企业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

广东省节能中心/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原主任陈健作了题为《依法推进企业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的专题分享,从法规和立法角度对企业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解读。

广东省节能中心/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原主任陈健

港华能源谢贝:零碳之路——加速园区零碳化的港华解决方案

会上,港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资本合作总监谢贝带来了《零碳之路——加速园区零碳化的港华解决方案》专题报告分享,从商业模式角度详述了港华能源推进能源转型的具体实践。

港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资本合作总监谢贝

中能融合曹洋:能源工业互联网建设实践分享

中能融合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洋带来了《能源工业互联网建设实践分享》专题报告分享,介绍了中能融合成立的背景、能源工业互联网体系规划、具体实践案例、发展愿景四大方面。

中能融合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洋

阿里云刘志龙:阿里云电力领域能源数字化实践

阿里云能源行业华南区首席构架师刘志龙在《阿里云电力领域能源数字化实践》的专题报告中,以具体实践案例从云计算如何支持双碳落地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阿里云能源行业华南区首席构架师刘志龙

“头脑风暴”带来双碳新启迪

作为大会的压轴环节,以“双碳目标下城市能源的新发展”为主题,圆桌论坛聚焦双碳目标引领下的综合能源服务发展、绿电助力城市绿色发展、“城市碳中和”创新模式与发展路径和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等六大热点话题展开 “头脑风暴”,带来全新视听体验。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董凯军博士主持圆桌论坛

论坛上,深圳市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专家联合会副理事长孙长富、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深圳)技术负责人马志同、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慧能源研究院副院长银磊、阿里云能源行业华南区首席构架师刘志龙、阿特斯中国区分布式业务总经理徐文科、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陈世和和深圳市英威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卫峰等嘉宾就相关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双碳目标下嘉宾们新思维、新理念碰撞出的新火花,给现场代表、观众带来了全新启迪。

圆桌论坛现场1

圆桌论坛现场2

圆桌论坛现场3

引领不止于此

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落脚于城市能源创新发展,以及电气化、低碳化、智能化的应用实践已经成为必然趋势。2021中国(深圳)城市能源大会精准靶向未来能源变革主战场,搭平台筑体系,为我国加强能源国际合作,促进粤港澳经济稳定繁荣发展,发挥深圳在对外开放战略的桥头堡作用,以及能源机制创新的引领效应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创新永不止步,引领不于此。旨在推进我国实现“30.60”双碳目标,为建设“能源强国”、“美丽中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做出更大的奉献,大会的专业高效、实用,以及对服务双碳战略所作贡献获得了与会嘉宾、观众的高度认可,更让各界对2022深圳能博会打造中国品牌下的世界一流“能源会展集群”满怀期待和憧憬!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晶科能源2025年三季度财报发布
评论(0)  2025年10月31日
这座新型电力系统展厅 斩获国际设计金奖!
评论(0)  2025年10月30日
新米破壳 电能助力
评论(0)  2025年10月29日
“冀北范式”亮相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
评论(0)  2025年10月28日
冀北工程激发“三型”党建工作活力
评论(0)  2025年10月27日
复杂带电作业“零感知” 配网施工转型见实效
评论(0)  2025年10月26日
“花生之乡”的丰收新故事
评论(0)  2025年10月25日
国网承德供电公司AI赋能筑牢安全“电力防线”
评论(0)  2025年10月24日
冀北电网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评论(0)  2025年10月23日
冀北新能源华电丰宁10Mvar调相机并网成功
评论(0)  2025年10月22日
“十四五”国网冀北电力发展成效·供电保障篇
评论(0)  2025年10月21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