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大气中国2021》发布:合肥登顶2021蓝天百强城市榜
作者: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10月27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在“2021中国蓝天观察论坛”上发布了最新报告《大气中国2021: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整体空气质量实现七连升,“达标”成主旋律,在亚洲发展中国家中成绩亮眼。报告指出,中国已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将会对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带来利好,建议中国在“十四五”期间协同空气与气候目标与路径,启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持续深化能源、交通、产业结构调整,助力实现清洁空气与“双碳目标”。

“达标”成中国城市空气主旋律,蓝天行动促减碳目标完成

报告显示,自2013年以来,中国空气质量已连续七年显著改善,2020年全国六项污染物年评价浓度整体实现全面达标,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数量也增至202个。其中,2020年全国PM2.5年均浓度降至33μg/m3,首次迈入中国国家标准达标线,近年来有抬头趋势的臭氧在2020年实现了年评价浓度首次同比下降。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区总监付璐说,中国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得益于重视结构调整、末端治理和科学支撑的组合拳。报告显示,2020年,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降至56.8%,煤电装机比重首次降至50%以下,同时,煤电超低排放总装机容量达到了88%。

“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更多’蓝天’,意味着对公众健康多一份保护,”付璐说。“同时,“大气十条”《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也推动了中国能源、产业、交通结构的优化,对“十三五”碳减排目标超额完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021蓝天百强城市榜出炉,合肥跃升榜首

本次报告同时发布了“2021年蓝天百强城市榜”。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已连续三年发布该榜单。与传统的空气质量城市排名不同,“蓝天百强城市榜”评估的是城市的三年滑动平均空气质量改善情况和政策措施,分别得到“成效分”和“努力分”,加总得到“综合评分”,旨在鼓励城市加大措施力度不断改善空气质量。

在纳入评分的168个重点城市中,合肥市摘得综合评分排名桂冠。综合评分20强城市中,广东省占7席,浙江省占6席。与上一年榜单相比,安徽省城市进步明显。

榜单显示,努力分排名靠前城市均为一线或新一线城市,除了北上广深,还有成都、武汉、青岛、天津、郑州等,可见经济发达城市的空气治理力度更大。
成效分排名中,临汾和晋城因空气质量改善较大,摆脱了此前的垫底境况。成效分落后城市主要集中在河南省,鹤壁在成效分和综合评分排名中均垫底。

“从排名靠前的城市的得分情况来看,‘努力’对城市‘蓝值’影响尤为重要,”付璐说。“排名靠前的城市,大多建立了领先的科学决策基础和评估方法,同时,这些城市在能源、工业、机动车等方面采取了积极的减排措施。”

实现清洁空气与碳中和,目标和路径需协同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这是中国继2020年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之后的又一重磅宣言。

付璐说,《意见》明确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将为中国城市继续改善空气质量注入新动能。但要实现清洁空气和碳中和,仍有一些关键问题需要突破。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说,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同根同源,减污降碳可以协同增效,自2013年以来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让公众收获了更多的蓝天,也带来了可观的减碳效果。
报告提出,“十四五”是指导中长期协同规划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已经提出“3060双碳目标”,如何将碳中和的目标和路径与清洁空气协同起来,需要统筹考虑。

付璐认为,越来越多的城市迈入达标的行列,说明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难以担当引领城市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的标杆作用。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在更新版《全球空气质量指南》加严了多项污染物的健康指导值。报告建议,我国应在“十四五”期间适时考量修订中国国家标准,收紧包括PM2.5和臭氧在内的污染物限值,并研究增设臭氧长期目标值。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教授说,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存在源头控制与健康效益“双协同”,“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应加强代表中国人群特征的本地化科学研究,为推进中国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结构调整道阻且长,相关部门及行业规划应统筹

贺克斌强调,实现清洁空气和碳中和,核心就是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

报告显示,我国结构调整任重道远,需要多部门统筹协作。当前,中国煤炭消费总量依然处于高位平台期,煤电新增核准控制不严;去产能工作进展迅速,但钢铁、水泥等行业产量仍在增长;过去三年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进展低于预期。

据悉,中国已提出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由中央统领,推动分领域分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保障方案。

付璐建议, “十四五”期间,应尽快建立多部门、多行业对空气与气候协同治理的共识、形成中长期各规划之间的协同,结构调整应采取总量控制与措施灵活并重的策略。有条件的城市,应通过包括成本-效益分析等多种政策分析手段,识别能够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措施组合,优化减排路径。

朱彤教授说,健康效益应当成为协同政策路径选择的重要考量,我国需加强以健康效益驱动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协同治理目标与路径优化方面的能力。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晶科能源2025年三季度财报发布
评论(0)  2025年10月31日
这座新型电力系统展厅 斩获国际设计金奖!
评论(0)  2025年10月30日
新米破壳 电能助力
评论(0)  2025年10月29日
“冀北范式”亮相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
评论(0)  2025年10月28日
冀北工程激发“三型”党建工作活力
评论(0)  2025年10月27日
复杂带电作业“零感知” 配网施工转型见实效
评论(0)  2025年10月26日
“花生之乡”的丰收新故事
评论(0)  2025年10月25日
国网承德供电公司AI赋能筑牢安全“电力防线”
评论(0)  2025年10月24日
冀北电网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评论(0)  2025年10月23日
冀北新能源华电丰宁10Mvar调相机并网成功
评论(0)  2025年10月22日
“十四五”国网冀北电力发展成效·供电保障篇
评论(0)  2025年10月21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