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中国能源高端论坛——储能安全专题研讨会顺利召开
作者: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近年来,在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技术引领下,我国储能产业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迅速迈入GW时代。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预测,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推动下,储能产业在“十四五”期间将保持57%年复合增长率,可以预见,规模化储能产业将实现跨越式发展。然而,储能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内外各种事故频发也给储能产业敲响了警钟。安全是储能产业规模发展的基石,守住储能安全的底线,创造储能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环境,既是储能行业从业者的责任和担当,也是储能行业的希望与未来。

2021年7月10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主办的“中国能源高端论坛—储能安全”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论坛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主持,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徐文立、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储能与能效处处长徐梓铭分别发表致辞。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欧盟科学院院士孙金华分别做了会议主旨报告。

论坛特邀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科技部高新司、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监督管理司、国家能源局华北监管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消防救援总队、北京市民政局等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以及电网、设计院、发电集团、科研院所、储能企业等近200位嘉宾参与了交流。

论坛聚焦“筑牢储能安全底线,护航产业健康发展”,以自觉维护储能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就储能的安全风险以及储能项目中应该采取的措施进行交流研讨。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联合主办、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研究院、上海正泰电源系统有限公司、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哲弗智能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作为支持单位支持会议的召开。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理事长指出,储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储能技术性能提升、成本下降、安全性、标准规范等各方面仍存在不小的挑战。首先,要针对储能安全事故开展深入研讨分析,总结问题,推动技术创新。二是要加强监督,严把行业准入门槛。三是在行业内积极开展储能电站设计、建设、运行、维护方面的培训与研讨,加强风险管控,提高整体水平。四是要积极高效的推进储能安全相关团体标准制定,规范和引领我国电力储能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徐文立在致辞指出,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储能产业前景广阔,特别是电化学储能发展迅速,锂电产业凭借诸多优势成为储能装机主力军。同时,当前储能锂电的安全问题受到各界关注,需要通过标准、规范加强指引。工信部电子司将结合“十四五”产业发展新要求,继续推动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开展《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锂离子电池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的制修订工作,加快梳理太阳能光伏、型储能电池、重大终端应用等能源电子产业链条,研究制定支持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储能与能效处处长徐梓铭表示,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储能的安全健康发展,后续,将其作为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开展其相关工作。一是编制《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安全风险防范;二是编制《“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优化布局,健康发展;三是编制《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四是编制《“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五是持续推进试点示范、六是加快推动行业标准化工作、七是加快行业人才的培养,储能安全需要完善的管理体系,更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严守行业准则。联盟与储能领域相关重点企业,为推进储能产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行业自立公约,肩负起了行业健康发展、安全发展的职责和担当,这将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新起点。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作了题为《动力电池热失控研究进展》的主旨报告。欧阳院士介绍了电池领域的相关研究,他表示目前对于电池来说,大部分的问题已基本解决,重要的问题是电池安全。对于电池来说,各种原因都有可能引发电池热失控,甚至固态电池也会发生热失控。目前不管是车,还是储能,都发生过电池事故。特别是今年北京大红门事故,电池规模达到25000度电,消防员在救援储能电站南区火灾的时候,储能电站北区发生爆炸,导致消防员牺牲。经事故调查分析,最初是由电池过放导致热失控,电池热失控后在整个系统中蔓延,最后导致事故不可控。从电池热失控的机理分析,欧阳院士从技术方面给出了三方面的建议。第一要从电池本身做好安全,第二在电池使用的过程做好控制和电池内部热失控的探测预警,第三在要做好热管理措施,让电池在因为各种偶然因素发生事故的时候不发生热蔓延甚至燃烧爆炸。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欧盟科学院院士孙金华在《电化学储能的安全痛点与解决途径》主旨报告中首先回顾了电化学储能发展的态势以及国内外的储能事故。他表示储能每年发生事故的概率大概在1.5%左右,这是非常高的概率,这是非常不可接受的概率。储能事故给行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也是影响储能进一步发展的痛点问题。目前需要从电池本体安全、运行监测过程安全和消防安全管理层面共同来做好。特别在目前储能电站更加重视经济性和成本的情况下,我们强烈呼吁产业要重视安全,不要在消防安全降低成本。

紧接着,比亚迪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尹韶文、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储能解决方案总监汪东林、华为储能产品总监刘石川分别在安全设计、系统构建、产业发展、风险应对等方面发表了看法。

比亚迪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尹韶文表示,比亚迪在13年储能业务拓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优先”原则,保持敬畏之心,在电芯及储能系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完善产品安全设计,努力将发生安全风险的概率无限降低。比亚迪会自觉维护,坚决执行行业自律公约。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储能解决方案总监汪东林表示,储能系统的四层安全性设计包括全面的安全防护、快速的隔离保护、可靠的消防联动、快速的泄压防爆。阳光电源布局储能业务15年,业务足迹遍布美、英、加、德、日等国家和地区,锂电储能装机规模连续5年位居中国第一,所有历年参与项目均安全运行零事故。作为全球一流的储能设备供应商及系统解决方案集成商,阳光电源始终坚守初心,未来也将与产业同仁共同遵守自律公约。

华为储能产品总监刘石川表示,安全是储能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华为智能组串式储能解决方案,将储能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用电力电子的可控性解决锂电池的不一致性和不确定性,助力储能系统从被动安全走向主动安全,为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会上由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双登慧峰聚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索英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远景能源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按拼音排序)等12家储能领军企业共同发起的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关于推进储能产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行业自律公约》正式发布。发布仪式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刘为主持,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宣读自律公约。

该公约从行业实际出发,聚焦企业、电力用户、政府部门等关注的问题,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制定,旨在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依法促进和保障产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该公约共有二十六条,公约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爱国、守法、公平、诚信为基本原则,维护国家和全行业整体利益的高度出发,积极推进行业自律,呵护产业发展。同时,鼓励、支持开展合法、公平、有序的行业竞争,尊重同行,团结协作,自觉维护行业发展的安全底线;成员单位在储能项目建设过程中,应严格履行项目安全、消防、环保等管理程序,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对已建成储能项目的运营、维护管理,确保安全稳定运行;拥有健全企业内部标准体系,积极参与推动相关安全标准规范建设;积极推动储能应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探讨产业发展战略,对产业建设发展和管理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加入自律公约首批成员单位还包括(按拼音排序):

北京能高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普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睿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

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江苏海基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采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正泰电源系统有限公司

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盛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烟台创为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哲弗智能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浙江南都能源互联网有限公司

中储国能(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在公约发布后表示:虽然2020年电化学储能新增项目达到了1.56GW,可以说是爆发式增长,但是在储能安全没有根本性解决方案的大前提下,储能的发展要提防出现“低价无序竞争“、”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储能发展的关键时刻,由储能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储能产业自律公约,是储能产业强化行业规范的一件大事。未来联盟要加大贯彻落实,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加强监督执行,真正让自律公约成为全行业的自觉行动,共同维护行业安全底线。

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的马颖君女士作为代表全程监督并见证了本次公约签约仪式的发起与签约。

下午论坛以圆桌研讨形式进行,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展科技部主任王庭华、UL动力和储能电池首席工程师乐艳飞、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储能技术部主任刘明义参与主持,与各位专家分别围绕电化学储能项目设计中应该考虑的安全风险因素和应对措施、国外储能安全标准借鉴探讨、锂离子电池储能标准现状和产业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等多方面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反响热烈。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晶科能源2025年三季度财报发布
评论(0)  2025年10月31日
这座新型电力系统展厅 斩获国际设计金奖!
评论(0)  2025年10月30日
新米破壳 电能助力
评论(0)  2025年10月29日
“冀北范式”亮相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
评论(0)  2025年10月28日
冀北工程激发“三型”党建工作活力
评论(0)  2025年10月27日
复杂带电作业“零感知” 配网施工转型见实效
评论(0)  2025年10月26日
“花生之乡”的丰收新故事
评论(0)  2025年10月25日
国网承德供电公司AI赋能筑牢安全“电力防线”
评论(0)  2025年10月24日
冀北电网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评论(0)  2025年10月23日
冀北新能源华电丰宁10Mvar调相机并网成功
评论(0)  2025年10月22日
“十四五”国网冀北电力发展成效·供电保障篇
评论(0)  2025年10月21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