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武钢:带头推进“碳中和”,做新时代的“追风者”
作者: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作者 / 华夏能源网

来源 / 华夏能源网

            

3月4日、5日,2021全国两会如期启幕,100多位来自能源领域的代表委员奔赴北京,共议改革、共商国是。籍此机会,华夏能源网特别推出《建言2021:能源两会风采录》专题报道。

当前,全球局势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能源革命如火如荼,中国领导人极具魄力提出“3060碳目标”……在此大背景下,中国该如何加快绿色转型?“3060碳目标”如何落地?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如何协调发展?能源发展中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如何理顺?

绸缪未来,方能行远;智慧通达,方有未来。《建言2021:能源两会风采录》通过重点报道能源界知名代表委员极其提案建议,深入探讨能源革命的未来走向和“3060碳目标”如何落地,为中国能源改革和绿色发展建言献策。欢迎大家留言互动,写下您的所思、所盼!

在中国风电发展史上,武钢和他领导下的金风科技(SZ:002202),是不得不说的一道传奇。

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风电创业,武钢最初的梦想只是“在新疆达坂城安装成百上千台风机”。30几年过去,当初的梦想一一实现,金风科技成长为了行业巨擘,不仅连续数年稳坐国内市场“头把交椅”,更位列全球风电整机商前三强(2018、2019分别为全球第二、第三名)。

如今,在“3060碳目标”指引下,风电行业迎来新发展机遇,对金风科技亦是如此。身为全国政协委员和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对风电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感到兴奋,也同时有更多的思考与责任。在今年的两会上,他提出了多份与碳中和相关的提案,并且将保障实现“3060碳目标”放在了所有提案首位。

“风电增长潜力巨大,完全能够满足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需求。对落地‘3060碳目标’,风电企业有能力也有义务承担关键的支撑作用。在新的发展机遇期,金风科技将加强创新、加快发展,为碳中和做出更大贡献。”武钢告诉华夏能源网说。

两会访谈

华夏能源网:今年两会您主要关注哪些议题?提出了哪些提案和建议?

武钢:作为中国新能源发展的亲历者和推动者,如何推动能源革命、保障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30·60”目标是金风科技一直以来关注的重点。我们根据现下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需求,提出了一些建议。

在行业政策方面,我们建议:推动绿电消费政策,保障“30·60”目标实现;在全国推动“百千万”碳中和示范工程(百个碳中和绿色城市、千个绿色园区示范项目、万个绿色乡村建设示范工程);优化碳排放认证机制,建设绿色零碳工业园区等

我们也关注行业标准的制定。我们建议加快建立中国环境产品声明标准,促进双循环发展;推动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标准。此外,金风科技也积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建议充分发挥风电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在全国实施“百县千村万台工程”;建议持续加强边疆教育事业发展,为边疆稳定大局打好基础。

华夏能源网:您如何看待“3060碳目标”?对落地“3060碳目标”,你有哪些好建议?

武钢: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可再生能源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总体目标已经明确,发展可再生能源有了更大的支持。未来国家将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加快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型,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为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创造新的更大发展机遇和光明前景。风电行业也正式进入发展快车道。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需要推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发生深层次变革,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强有力的举措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持续推动经济和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建议:一是坚持低碳发展战略,大力调整能源结构;二是加快产业转型,不断提高产业绿色化发展水平;三是坚持能耗双控制度,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四是加大技术研发,加速节能低碳技术推广应用;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健全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

华夏能源网:在“3060碳目标”下,风电行业发展面临着哪些改革、发展难题?

武钢:截至2020年底,风光发电量在我国发电总量占比不到10%,与其作为推动能源和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主力军的地位极不相称,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风光发电已进入平价时代,足额消纳是保障发电企业生存的关键,而当前绿电消费的保障机制和制度较不健全,强化绿电消纳保障制度、出台与配额挂钩的绿证强制认购机制、完善市场交易机制、提高绿电消费意识等迫在眉睫。

第二,碳排放认证机制仍待优化:当前电力行业采取的碳排放认证方式为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认证,该方式难以准确量化新能源绿色属性,对优化东西部产业布局,改善新能源资源禀赋和用电负荷分布不平衡问题产生掣肘。

第三,专业人才短缺现象严重:平价时代的到来使得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定势,行业“倍速发展”对高质量技能人才的获取更加迫切。风电产业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主力军,风电产业链较长,涉及多学科范围比较广,随着风电产业规模化、全球化发展,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专业人才短缺的现象,风电行业人才发展迫在眉睫,如不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第四,突破技术壁垒:要鼓励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着力破除壁垒,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能源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比如“低碳能源+交通”、“低碳能源+建筑”、“低碳能源+旅游”、“低碳能源+智能制造”等产业共同体,构建新形态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

华夏能源网:过去5年公司在绿色转型、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武钢:金风科技是中国新能源发展的亲历者与创新的推动者,是国内最早进入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领域的企业之一。金风科技自成立以来,始终长期致力于成为全球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解决方案的领跑者,全力打造“数字化金风”、“多元化金风”和“国际化金风”。

过去5年,金风科技不断追求卓越,打造产品的绿色竞争力。2021年1月,金风科技携手全球权威的第三方机构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完成了GW155-4.5和GW136-4.2两款风机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估,发布中国首个风机环境产品声明。声明显示,两款风机在整个生命周期的单位发电量对应二氧化碳排放仅为7.25克/千瓦时和8.04克/千瓦时,不到火电的1%。在低碳排放之外,两款风机在分别运行6个月和6.4个月后所产生的能源量便可抵消其在全生命周期中所消耗的能源量。

金风推进多元低碳业务布局,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在风电业务基础上,全面构建综合能源服务能力,实现自身多元化发展。金风还致力于绿色产业链协同,通过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入驻区域风电产业基地的方式,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为当地经济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华夏能源网:您如何看待十四五能源产业发展?未来五年,公司有哪些规划和目标?

武钢:“十四五”是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十四五”期间,“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要落到实处。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面对的是国家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两个新的奋斗目标。我国能源发展由清洁高效进入降碳节能的新阶段。

在中国推动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作为可再生能源行业的主力军,风电企业有能力也有义务承担关键的支撑作用。金风科技将从三个方面着手,对碳中和带来更大贡献:其一,是推动风电产业链的联合创新和集成创新;其二,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内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与风电结合的创新;其三,是跨界、跨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融合创新。

建言2021

建议从政策端保障绿电的市场地位,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绿电消纳保障、激励和考核机制,确保绿电应发尽发,全额保量保价消纳。建立公平公开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以及绿电相关认证标准与认购机制。

鼓励绿电企业使用安全自主可控的信息基础设施,充分使用、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碳中和示范工程,对现行碳排放认证机制进行优化,鼓励新能源基地周边直接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优化东西部产业布局。

构建百个碳中和绿色城市示范,构建绿色能源结构,引进先进低碳技术;建议落地千个绿色园区示范项目,明确园区建设思路,建立产业绿色化目标;实施万个绿色乡村建设示范工程,因地制宜保障农村能源供给及电网建设。

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在开发过程创新合作经营模式,探讨村集体以土地、现金、劳动力等各种现有资源入股的方式,多措并举确保村集体收益。同时将风电与区域旅游开发、新能源特色小镇建设、民生改善工程等相结合,使当地村屯和居民切实从中受益。

建议出台绿色用电的碳排放认定机制和核算办法,支持新能源直接接入工业园区模式发展,获得地方发展经济指标;鼓励新能源基地周边直接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集群,鼓励以“绿色循环经济”模式取代“低电价”模式吸引产业落地。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晶科能源2025年三季度财报发布
评论(0)  2025年10月31日
这座新型电力系统展厅 斩获国际设计金奖!
评论(0)  2025年10月30日
新米破壳 电能助力
评论(0)  2025年10月29日
“冀北范式”亮相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
评论(0)  2025年10月28日
冀北工程激发“三型”党建工作活力
评论(0)  2025年10月27日
复杂带电作业“零感知” 配网施工转型见实效
评论(0)  2025年10月26日
“花生之乡”的丰收新故事
评论(0)  2025年10月25日
国网承德供电公司AI赋能筑牢安全“电力防线”
评论(0)  2025年10月24日
冀北电网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评论(0)  2025年10月23日
冀北新能源华电丰宁10Mvar调相机并网成功
评论(0)  2025年10月22日
“十四五”国网冀北电力发展成效·供电保障篇
评论(0)  2025年10月21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