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双碳”目标驱动交通绿色发展,腾讯等将深度共建
作者: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未来整个交通链条,包括交通制造、能源供给、超级计算、数字交通,都将纳入到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范畴,以‘双碳’为牵引,将会导致整个交通各要素的迭代升级,到碳达峰乃至碳中和实现的时候,整个交通系统将迎来颠覆性变化。”3月9日,在中国交通报与腾讯联合举办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交通出行绿色发展研讨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这样说道。

2021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在十四五期间,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一时间,“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两会委员代表们和社会公众热议的话题。交通运输行业作为排碳大户,既要实现2035战略发展目标,同时要完成减碳重任。时代大考下,交通行业将如何数字化转型?

而本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交通出行绿色发展研讨会”,汇聚政府智库、高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界,共同探讨交通出行绿色转型发展的新思路、新机遇。中国交通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蔡玉贺,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同济大学中国交通研究院院长李兴华,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腾讯(00700)副总裁钟翔平,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共同出席会议。

图片1.jpg

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会行业嘉宾达成共识:“双碳”目标实现,需要政策引领、科技创新支撑,整个交通链条所涉及的能源、制造、技术、人才、企业发展都将进行全面的迭代升级。通过技术创新、跨界融合的力量,将释放新活力,助力交通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效率的同时,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

双碳”目标如何落地?全产业链协同规划是可行路径

据了解,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一直是碳排放大户,数据统计表示,交通行业占全国终端碳排放的15%,过去九年以年均增速5%以上发展,预计到2025年会增加50%。作为能耗和碳排放的三大行业之一,交通行业的低碳发展势在必行而又任重道远。

“节能减碳已成为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目标和具体举措。无论是加快发展智慧交通,或是利用新技术赋能基础设施,还是大力促进交通能源动力清洁化,交通减碳行动正在进一步加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需要政府引导、行业投入,全社会共识,以及各领域积极参与。”蔡玉贺表示。

会上,专家们都认为碳达峰碳中和对交通运输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和挑战不仅是交通本身,更是全产业链条,包括载运工具、运输能耗、能源供给,这些对于交通节能降碳都是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当然机遇也是很明显的,新能源、清洁能源产业,公共交通、共享交通新业态将迎来更好更大的发展机遇。”王先进表示。

对于全产业链条协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也认为,汽车、交通、能源行业构成了紧密且完整的“碳链条”,三者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约束,各行业的双碳目标和策略的制定必须要实现全方位协同,才能保证每个领域的目标都能落地。他进一步解释道,汽车是交通的载体,汽车转型的步伐决定了道路交通减碳的程度,交通的目标要和汽车的电动化进程相结合。即使交通的达峰不能提前,也不影响能源或者汽车的达峰时间提前到来,反之如果汽车达峰目标不能提前,则交通肯定无法提前。在这种“双碳”目标推动下,电动化汽车比例将会加速发展;这个加速发展又将作用于能源行业。

对于交通“双碳“目标的发展路径,李兴华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分析,他表示,面向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做好交通规划是首要环节,重点需要考虑交通布局与国土空间和新型城镇化的关系,交通供给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同时要利用模式创新和新兴技术优化交通结构,做好交通网与能源网和信息网的协同融合,利用优势技术减少冗余,形成“生态—策略—行动—监督”的闭环体系。

面对全新的考验,交通运输行业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交通运输“双碳”行动方案,包括产业政策、用人政策、降碳政策、投入产出成本效益、碳交易,涉及铁路、公路、水运、邮政等各个子行业。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表示,“双碳”战略不是一个简单的降碳路径和方案,在背后还要考量科技攻关、科技先行、政策配套等诸多问题。

科技创新占主导,互联网技术加速推进“绿色新基建”

会上,嘉宾纷纷表示,与欧洲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从承诺碳排放到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更短,任务更重,体现了大国担当,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重量级挑战,是一个重启时代和重构规制的机会,需要经济体系、能源体系、技术体系等全面转型升级,新兴科技产业在其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张永伟坦言,在节能减排领域,用过去的思维和方式,可能会使得节能减排的战略推动与产业发展产生冲突,因此,他建议应充分发挥先进的智能化技术,让区块链、人工智能、信息通讯、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实现“两碳”目标中得到广泛应用,甚至占据主导地位,并通过市场化驱动、法制化引导的方式来推进。

交通电气化技术,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不断推陈出新,在减碳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蔚来CEO李斌分享了一组数据:蔚来自2018年6月交付第一辆新车到现在,用户已经累计行驶16.5亿公里,与同样的里程的汽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减少了10.9万吨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以数字化手段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用户服务,也更有利于全周期的碳排放管理。

此外,互联网新技术正在不断与智慧交通领域相互融合,钟翔平也认为,持续加速的“绿色新基建”正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拉动智慧交通上下游环节的绿色发展,在减排增效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举例说到,在新基建大力发展的城际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网络等方面,通过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在交通建设和运营方案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交通流的运转,减少资源的消耗。

以用户为牵引,打造交通减碳“需求侧生态圈”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交通运输业通过供给侧改革、能源革命和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立体化交通体系,以数字手段连接公交、地铁、单车、网约车、高铁等各种出行方式,倡导公交优先、低碳出行的生活方式,提升人们出行便利性和幸福感。

对此,张永伟表示:“交通的减碳环境下如何形成协同效应,打造一个多方合作的生态圈,关键就是使用侧的政策要到位,供给侧多途径推进。围绕需求侧制定出系统政策和标准法规等,这对生态圈的构建可能起到一个龙头作用,它会成为生态圈的牵引者,甚至是一个主导性力量,用用户侧推动生态圈打造,这一点非常关键。”

钟翔平表示,关于如何做好生态圈,需要整体行动规划,因为会涉及到包括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腾讯一直站在“数字化共建者”的角色在思考,发挥好互联网数字化技术,包括用户的服务能力、生态连接能力以及开放协同机制。一方面要建好重要的数字基础建设,另一方面,腾讯也正在推进多种生态联动模式,去带动生态伙伴在交通营运、建设、管理、服务等这些环节的有效提升。

在未来可预见的智慧交通体系中,各个交通元素以数字节点连接,构建起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对此,腾讯正在从两方面进行大量实践,一是助力交通行业的电气化转型;二是连接智能交通管控系统,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一体化的出行即服务方案。

“互联网企业,可以发挥好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产品设计和用户服务当中,一方面带动B端的生态伙伴,将环保低碳的行为方式融入数字化转型布局中;另一方面面向C端用户倡导和鼓励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钟翔平说道。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晶科能源2025年三季度财报发布
评论(0)  2025年10月31日
这座新型电力系统展厅 斩获国际设计金奖!
评论(0)  2025年10月30日
新米破壳 电能助力
评论(0)  2025年10月29日
“冀北范式”亮相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
评论(0)  2025年10月28日
冀北工程激发“三型”党建工作活力
评论(0)  2025年10月27日
复杂带电作业“零感知” 配网施工转型见实效
评论(0)  2025年10月26日
“花生之乡”的丰收新故事
评论(0)  2025年10月25日
国网承德供电公司AI赋能筑牢安全“电力防线”
评论(0)  2025年10月24日
冀北电网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评论(0)  2025年10月23日
冀北新能源华电丰宁10Mvar调相机并网成功
评论(0)  2025年10月22日
“十四五”国网冀北电力发展成效·供电保障篇
评论(0)  2025年10月21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