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通威股份:硅业全球龙头“蜀山传” | 光伏匠心榜②
作者: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作者 / 时玉丰

来源 / 华夏能源网

编者按:伴随着平价时代悄然已至,光伏产业竞争也从拼规模向拼品质、拼效率转变。从硅料到硅片,从电池片到组件,从逆变器到电站整体运营,光伏全产业链都面临着从“粗”至“细”的高效制胜考验。尤其是决定着光伏未来发展空间的系统高效,更需要全行业齐心协力、多方协作, 以生态之力共赴平价之约!

在追逐高效制胜的道路上,光伏上中下游产业链上有哪些企业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它们在做怎样的布局、都推出了哪些杀手锏产品?哪些技术和产品能够代表着未来方向?系统高效引领下,光伏企业需要如何做好协同生态创新?为共同探寻平价时代的高效制胜之道、挖掘引领未来的匠心与匠品,华夏能源网特别推出《光伏匠心榜》大型报道。

现推出第2篇:《通威股份:硅业全球龙头“蜀山传”》

诗语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曾几何时,在多晶硅产业风起云涌的世纪之初,实力弱小、三头在外的中国光伏企业要赶上国际巨头,被认为是“难于上青天”的一件事。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在奇峻险远的中国西南地区,日后会跨界而入一家企业,真就借蜀道而发展成为全球龙头——通威股份(SH:600438),从渔业起步进入光伏的地道川企,用13年时间书写了让人称奇的“蜀山传奇”。

截止目前,通威已建成了超过8万吨/年的晶硅产能,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0%。今年11月,通威股份更是与隆基、天合等行业领先者强强联合,共计8万吨硅料新项目相序布局落子,牢牢站稳其作为硅业龙头的领先位置。

在竞争残酷、历经多轮洗牌的晶硅行业,通威凭借与众不同的核心竞争力,续写着硅业龙头“共创·共享·共赢”的新传奇。

从能源转型大计到中国“30·60”碳目标的提出,中国已成为全球绿色能源发展的领军者。光伏产业,是中国完成碳目标的底气所在;光伏企业,则是背后的实力支撑。在中国向世界递出沉甸甸的绿色名片时,通威等一众龙头企业贡献着力量。

跨界而来,硅业初成

中国光伏产业历经20余年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越:从曾经“三头在外”到现在拥有完整产业链,并实现了中国光伏制造业世界第一、中国光伏发电装机量世界第一、中国光伏发电量世界第一;核心原材料晶硅生产占全球产量的60-65%,占据绝对市场主导权。

这一中国硅料产业进化史,也是通威的成长史。“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通威股份用耐心与耐力,一步步做成了硅料全球第一。

时针回到千禧年,通威在饲料领域开疆扩土之余,在积极寻找着下一个风口。2002年,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进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就读EMBA,毕业以后连读DBA工商管理博士。他毕业时的博士论文题目为:《各种新能源比较研究与我国能源战略选择》。

“新能源产业将会有更好的未来,光伏产业是新能源的最佳选择。”彼时,在刘汉元心中,已经点燃了对光伏产业的向往。

2004年,通威股份敲响上市钟声步入资本殿堂。三年后,刘汉元念念不忘的新能源梦想终于有了回响:2007年5月,通威联合四川巨星集团在乐山共同投资设立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进入光伏产业的上游业务——多晶硅。

永祥股份专注产品质量
 

2008年上半年,通威完成1000吨/年多晶硅项目建设,业务重心开始向新能源产业倾斜。彼时,正是处于硅料供不应求的高位阶段,通威的光伏初战顺风顺水,新能源业务产品营收与利润同步齐升。

但是,从2009年开始,全球金融危机让光伏产业遭受重创,多晶硅价格从4、5百美金一公斤的高位狂泻不止,大量晶硅企业宣告破产。2011年,欧美针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双反打击接踵而至,多晶硅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好不容易熬过金融危机幸存下来的硅料企业,再度哀鸿遍地……

面对这一波又一波的冲击,通威并没有轻易放弃,而是静心等待着市场价值的理性回归。这一时期,通威适当收紧了多晶硅产能投资,保持并加大技术投资以等待形势反转的时刻。

2015年3月,永祥第四次冷氢化节能技改取得成功,成本做到了行业领先。2016年,通威股份完成了对永祥股份、通威新能源的重组购并,加码硅料产业。到2016年,通威的多晶硅产能已达1.5万吨,整个光伏新能源业务实现了59.18亿元的营收。趁着我国光伏产业国内市场大发展的东风,通威的硅料产业布局终于等来了云开月明时刻。

至2019年,通威高纯晶硅实际产能已超过8万吨/年,其中单晶料占比达9成,顺应着单晶电池主导光伏市场的大趋势。在2020年初,通威更是抛出了新的硅料扩产计划,其下属永祥股份规划未来3-5年建成四川乐山、内蒙古包头、云南保山三大高纯晶硅基地,2023年多晶硅产能预计达到22万-29万吨。

从筹谋抉择到落地实干,从韬光养晦到胜利回归,从起于一隅到硅料龙头,通威在多晶硅赛道上筚路前行,最终在这场长跑竞赛中跑到了最后,拿到了走向下一个时代的“船票”。

双核加持、行业领先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硅料产业的江湖,远比表面看上去凶险,并非谁都可以迈过险峰走向坦途。

在行业发展初期,多晶硅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准入门槛较高。在经过残酷竞争走过“拥硅为王”时代后,硅料的成本构成和利润水平都已经透明。只有能够控制好品质与成本,并形成为规模化产能的企业,才有胜算的可能。

四川是水电资源大省,截止2019年,水电装机8196万千瓦,水力发电量3249亿千瓦时。预计到2025年,四川水电装机规模将达到1.6亿千瓦。预计在2023年第四外送通道建成前,四川水电将一直存在富余。晶硅光伏产业是典型的高载能产业,其中高纯晶硅生产中电力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40%以上,拉棒切片电力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20%左右。四川完全有条件依靠水电资源优势,采用全流程清洁能源生产,有效解决丰水期电力过剩问题,同时让晶硅光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优势。

四川优异的自然资源禀赋,再加上通威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以及特有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这是很多竞争对手比不了的核心竞争力。

精细管理出强大执行力。这让通威快速行动、快速落地,紧紧抓住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机会。近三年,通威在硅料建设领域开启了“通威速度”模式。2018年伊始,通威乐山高纯晶硅项目一期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在2019年底,实现了项目全部产能投产,使得通威的硅料年产能迈上了8万吨的台阶!

云南通威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开工仪式
 

行至2020年,通威在平价上网前夕加快了产能提升速度。虽然遭遇疫情黑天鹅,但通威上下高效执行,乐山二期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以及云南保山一期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已开始建设,有望再次刷新项目的交付记录以及企业总产能记录!

管理此外,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也是通威保持在硅料领域领先身位的奥义所在。

在硅料领域,通威旗下永祥股份已经过四次技改升级,并积累了多件国家专利。目前,通威高纯晶硅可全面满足P型单晶、甚至N型单晶需求,并达到电子级晶硅标准,真正实现高纯晶硅“中国制造”。

最令人敬佩的是,通过自主研发的“永祥法”生产工艺,通威的高纯晶硅产品关键性杂质元素纯度达99.999999999%(11个9)。小数点后每一个9的增加,都是通威真金白银的高额研发投入,以及科技团队呕心沥血研发的结果。科技创新加持下的通威高纯晶硅,不仅满足光伏产业需求,更开始向电子级高纯晶硅进军。

“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技术突破口。未来,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在成本上,我们还将继续有一些新的突破,而且更有竞争优势。我们的目标,是要打造高纯晶硅的世界级龙头企业。”永祥股份董事兼首席技术官甘居富在接受华夏能源网(www.hxny.com)采访时表示。

共享共赢,共赴未来!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只有大眼光的高手,才能改变一个江湖的格局,进而成为武林中的一面旗。

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庄严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重大决定获得欧盟及世界各国的广泛肯定。中国这一承诺有力提振了全球气候治理的信心。中国的底气源于光伏产业1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近十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实现了从一路追赶、齐头并进,到全面超越欧美日韩等光伏强国的华丽转身。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光伏产业也成为中美两国产业对比中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绝对优势产业。

当前,为应对内外部复杂局势,中央提出了“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而作为“中国名片”之一的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则被认为是典型的“双循环”范例。从曾经“三头在外”到现在拥有完整产业链,核心原材料晶硅生产占全球产量的60-65%,核心设备几乎全部实现国产化。1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光伏产业“内循环”成效显著,已经实现了“三项世界第一”:中国光伏制造业世界第一、中国光伏发电装机量世界第一、中国光伏发电量世界第一。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204.3GW,连续五年位居全球首位,2019年新增装机量30.1GW,连续七年居全球首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生产和消费国,2019年中国的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67.3%、90%、77%、72%,出口额达到200亿美元。光伏将成为当前及未来促进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生力军。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威在扩产上如此大手笔且信心十足,靠的不仅是眼光与胆识,更重要的是你中有我、深度合作的共赢模式!通过合资合作、深度绑定,通威打造出了硅料业务上极其稳固的“朋友圈”。

通威股份与天合光能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今年9月10日,通威股份、天合光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宣布两家公司将通过专业化发展和深度合作,共建光伏产业链;而后的11月17日,战略协作落地,通威股份下属永祥股份、通威太阳能分别与天合光能签署合资协议,以 65:35股比共同投资年产 4 万吨高纯晶硅项目(40亿人民币、年产 15GW 拉棒项目(50亿人民币)、年产 15GW 切片项目(15亿人民币、年产 15GW 高效晶硅电池项目(45亿人民币) ;同时,天合光能每年将向合作项目公司大单采购,2021~2023采购硅料7.2万吨。

9月25日,通威股份发布公告,正式宣布与隆基进行战略合作,双方彼此优先采供硅料基础上,还实现了硅料项目的共同参股。11月12日,云南通威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开工仪式在云南省保山市工贸园区昌宁“园中园”隆重举行。此项目,便是通威与隆基共同参股合建。

11月11日,通威旗下永祥股份首届客户大会举行,通威特别以“共创·共享·共赢”作为大会主题,并表示,当今社会分工高度精细化,在最专业的领域做最优秀的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光伏行业发展过程中,通威一直倡导专业分工、相互协作的行业生态,并一直坚信,行业未来的发展一定应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为你好、你为我好的良性健康的生态。企业只有做专做精做强,最后才能做大。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尊重,相互成全,相互认同,优势互补,才能构建更好的行业生态,才能获取更大的行业利益和价值,才能真正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通威表示,在此理念之下,当好晶硅生产的“车间主任”,生产优质优产的电池片,成本更优,质量更好,服务更到家,让行业更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这是通威的定位。以“合作、共赢、互惠、协作”的原则,与行业同仁战略携手,是通威的首选和始终坚持的理念。未来,通威将继续全面参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良性生态打造,为全行业提供优质优价的产品,与全行业携手共进,差异化参与,错位竞争,实现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协同和高效发展,共同推动全球能源革命。

刘汉元带领通威,在硅料江湖与群雄联手,用绝对实力上演着一场新“蜀山传”!属于中国光伏硅料企业的、走向“世界级”巨头的精彩旅程,才刚刚开始!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晶科能源2025年三季度财报发布
评论(0)  2025年10月31日
这座新型电力系统展厅 斩获国际设计金奖!
评论(0)  2025年10月30日
新米破壳 电能助力
评论(0)  2025年10月29日
“冀北范式”亮相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
评论(0)  2025年10月28日
冀北工程激发“三型”党建工作活力
评论(0)  2025年10月27日
复杂带电作业“零感知” 配网施工转型见实效
评论(0)  2025年10月26日
“花生之乡”的丰收新故事
评论(0)  2025年10月25日
国网承德供电公司AI赋能筑牢安全“电力防线”
评论(0)  2025年10月24日
冀北电网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评论(0)  2025年10月23日
冀北新能源华电丰宁10Mvar调相机并网成功
评论(0)  2025年10月22日
“十四五”国网冀北电力发展成效·供电保障篇
评论(0)  2025年10月21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