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中新社国是论坛举行 聚焦疫后清洁低碳高质量发展
作者: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当前中国现代化进程正面临关键阶段。面对疫情影响和经济转型,中国如何转危为机?“十四五”规划即将开启,中国绿色经济怎样实现长足发展?

6月28日,中国新闻社和能源基金会联合举办“能源中国——中国未来五年:为后疫情时代的高质量增长注入清洁低碳能源”国是论坛。多位来自政府、学界、业界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及代表出席论坛,针对上述问题答疑解惑。

中国新闻社总编辑王晓晖在致辞中表示,清洁化、低碳化是当前全球能源发展的主基调,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坚持新的发展理念,正在由规模和速度型的高速增长向质量和效益提高的高质量发展转型。

她表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如何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变,如何推进清洁低碳能源发展,不仅直接关系中国前途,也是海内外的共同关切。作为一家中央主要外宣媒体,中国新闻社始终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关注中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努力实现“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和使命,也将继续讲好中国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故事。

工信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谈及中国低碳发展时指出,中国为实现2030年履行《巴黎协定》作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在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峰值、非化石能源占比、森林蓄积量等四个目标上,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他认为,未来中国二氧化碳减排重在工业,在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应关注煤化工、煤制氢等。但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要防止盲目发展煤化工、煤制氢,要避免造成生态破坏、气候变暖等新的风险。他建议,国家应对煤化工、煤制氢等排放二氧化碳制定标准规范并严格执行。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为“十四五”开篇带来了一个始料未及的新背景,造成的冲击会在“十四五”初年形成市场疲软的短期局面,但这又提供了一个化危为机的机遇,可在这一形势下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和相应的改革。

邹骥指出,未来中国新的投资领域是在自然资本,其具有大量需求且有盈利潜力。要将自然资本的收益内部化,建立市场主体投资自然资本的持续激励。而伴随着改革,自然资本将在政府公共政策作用下和民众需求结构与支出能力的变化下,在未来30年内会形成持续增值的预期,也就会有更多的投资投向绿水青山与低碳领域。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表示,中国煤炭发电效率已有较大提升,1980年时中国每度电的耗煤量为400多克,但现在已达到每发一度电消耗308克煤炭的水平,而在中国先进的煤电厂,耗煤只需270克煤炭。如果全国煤电厂都达到如此高效的水平,煤电的耗煤就可以下降12%。

杜祥琬表示,发展可再生能源能有利于中国的能源安全、能源韧性、能源独立性的提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并作出积极贡献。

在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看来,从小处落手,中国就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长。据他介绍,老旧小区改造的对象,即本世纪以前的住宅,若把住宅的屋顶拿出一半来进行太阳能改造,每年就可以产生3个三峡的发电量。

仇保兴还指出,中国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应主动采取措施,降低城市建筑能耗、农村建筑能耗、城市交通能耗及长距离交通能耗等,由此中国未来的低碳发展的路径会越走越顺,可以创造出一个中国的低碳发展新模式。

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国家发改委原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指出,中国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会继续提升,但要有所节制,不能学美国、俄罗斯,若中国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达到美国水平,对中国是巨大压力,甚至是灾难性结果。中国应向日本和德国等能效水平高的国家看齐,不断提高节能水平,提高绿色低碳能源的比重。

徐林认为,中国需要进一步提高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比例,及其他非化石能源占比,要实行较大力度的电能替代,且是低碳电能替代。就此,中国可稳步降低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提高中国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张强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散煤用量较大,散煤燃烧排放污染物约为电煤的10到20倍。以2015年为基准年,散煤燃烧对中国PM2.5浓度的贡献超过四分之一,如果不对散煤进行大规模清洁能源替代,到2030年散煤燃烧对中国PM2.5污染贡献将达到三分之一,甚至是一半的水平,这对环境影响非常大。
张强表示,民用部门散煤的退出不仅是治理碳排放的问题,其关系到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居民由于负担不起清洁能源,可能会使用秸秆、木柴代替,这可能造成健康损失。中国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能源贫困也是贫困的一种。

为此,他建议,在未来五到十年中,要考虑怎么给贫困人群提供清洁并可以负担得起的能源,建议在消除贫困标准中增加清洁能源使用方面的指标。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济师郑朝晖认为,发展清洁能源不应走回头路,更应在兼顾短期基础上着眼长远,夯实低碳绿色发展的新动能,打造更加多元灵活、高效的清洁能源体系,走一条与环境更加友好,能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的新的增长道路。

郑朝晖认为,“十四五”规划期间是风电和太阳能行业进入平价时代的拐点,是风电等清洁能源走向主流能源的关键一步,新技术的应用,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以及政策环境的进一步的完善,将加快行业从过去粗放式向经济化转变,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从而从根本上确立清洁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表示,实现低碳根本在于改变中国的能源结构,由现在的化石能源为主变成可再生能源为主。

江亿介绍,目前,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光电成本大幅度下降,光伏器件从2000年的每瓦50元,下降到2元左右。现在的成本基本变成了安装空间成本、接入成本、消纳成本等。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指出,过去15年中,新增城镇人口的50%左右并没有进入大城市,而是在县级单元中实现了城镇化和非农化,县级单元是城镇化的“半壁江山”,但在这样一种单元内怎么做绿色低碳的文章,专业机构、企业投入的关注相对较少。

李晓江直言,中国是具有农耕文明传统和地域文化的国家,未来城镇化可能是欧洲模式而不是北美模式。农村、小城镇将是未来城镇化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

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张进华则表示,农村地区使用新能源汽车经济性非常显著。农村用车单日出行半径以15到50公里为主,一般不超过200公里,目前市场上主流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基本超过250公里,完全可以满足农村市场需要。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发展潜力巨大,在农村推广新能源汽车,对于农村交通工具升级换代、节能环保、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都很有意义。

张进华建议,官方可仿照2009年实施的“汽车下乡”计划,实施“新能源汽车下乡”专项行动,同时适当延长对农村用户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鼓励农村居民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

中国新闻社主办的国是论坛在过去四年时间里,围绕重大经济政策、重大经济活动、重大经济热点已举办近百场年会、论坛及经济形势分析会,是重要的公共政策解读平台和经济思想众筹平台。

能源基金会是一家专业性非营利公益慈善组织,于1999年开始在中国开展工作,致力于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其愿景是通过推进可持续能源促进中国和世界的繁荣发展和气候安全。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晶科能源2025年三季度财报发布
评论(0)  2025年10月31日
这座新型电力系统展厅 斩获国际设计金奖!
评论(0)  2025年10月30日
新米破壳 电能助力
评论(0)  2025年10月29日
“冀北范式”亮相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
评论(0)  2025年10月28日
冀北工程激发“三型”党建工作活力
评论(0)  2025年10月27日
复杂带电作业“零感知” 配网施工转型见实效
评论(0)  2025年10月26日
“花生之乡”的丰收新故事
评论(0)  2025年10月25日
国网承德供电公司AI赋能筑牢安全“电力防线”
评论(0)  2025年10月24日
冀北电网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评论(0)  2025年10月23日
冀北新能源华电丰宁10Mvar调相机并网成功
评论(0)  2025年10月22日
“十四五”国网冀北电力发展成效·供电保障篇
评论(0)  2025年10月21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