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知识产权:中国获取国外绿色技术的阿喀琉斯之踵
作者:网络转载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中心副主任邹骥称,如果没有更好途径获取清洁技术的知识产权,中国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可能会推迟“五年”。

 

       邹骥作为中国气候领域的高级官员在接受非政府组织“应对气候变化”采访时表示,中国要想掌握电池、用于智能电网的算法等技术,要么花巨资购买,要么投入五年时间进行深入研发。

 

       如果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想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避免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这五年是个关键时期。

 

       邹骥说,中国减少碳排放的最好方法就是采用新技术、提高能源效率。他还说,其他国家低估了中国环境问题的复杂程度。

 

       然而,在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知识产权真的像邹骥所说的那么重要吗?

    

  英国能源研究中心研究组负责人吉姆•沃森认为,这个问题十分复杂,邹骥的结论“以偏概全”,有所夸大。他表示:“情况因不同的低碳技术而异。有些技术的知识产权获取难度并不大,成本也没有那么高。”

 

       他指出,中国的海上风电及太阳能光伏技术发展迅速,已接近行业领先水平;但电动车、火力发电厂相关技术还与世界同行存在“很大”差距。

 

       沃森说,邹骥没有考虑到影响低碳技术发展的其他因素:“要应用知识产权,先得具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及管理知识……获取知识产权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公司、研究机构甚至国家层面的自身因素也很重要……这些才真正决定了你能否‘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他认为问题能否解决主要取决于中国对自主创新体系的投入。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丹尼斯•帕姆林看来,中国无法获取这些知识产权反而是件好事,这会迫使中国采取“更积极的行动,而非一味模仿西方的解决模式”,“催生一些变革性的想法”。

 

       他说,知识产权和技术本身使情况有所改善,而且往往“会导致不可持续的停滞局面而非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换言之,如果人们专注于知识产权,就可能会忽略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背后的结构性问题。

 

       帕姆林认为,更有益的做法是消除国内的一些障碍,如“法律陈旧、奖励不当、政府部门间缺乏合作、家庭远程办公等新生事物不为传统观念接受”。

 

       中国正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制作“技术愿望清单”,这将使冶铁、化工、运输、炼钢、水泥和建筑六个主要碳排放行业的碳足迹大幅减少。

 

       联合国还计划建立气候技术中心和网络,预计2014年建成运转,该机构旨在帮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享技术及持有者的相关信息,合作发展可再生能源行业。

 

(据《中外对话网》)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晶科能源24年业绩发布
评论(0)  2025年4月30日
国家电网一季度新增新能源并网超5000万千瓦
评论(0)  2025年5月5日
冀北电力优秀动画作品斩获北京国际电影节奖项
评论(0)  2025年5月4日
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储能电站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3日
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分布式光伏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2日
冀北电力申请并网双馈风电场参数整定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1日
创建配电网 高质量发展样板
评论(0)  2025年4月30日
国网冀北电力领导层调整
评论(0)  2025年4月29日
国网冀北张家口风光储输新能源申请专利
评论(0)  2025年4月28日
东方日升推广会广东站圆满落幕!
评论(0)  2025年4月28日
华北电力大学和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专利
评论(0)  2025年4月27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