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全国政协委员薛光林:加快建立和发展天然气战略储备
作者:吕荣洁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未来全球低碳环保的大方向指引下,特别是未来我国天然气覆盖面的扩大和天然气普及率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能共享天然气的清洁性,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广泛应用,我国天然气生产、消费增长迅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但天然气战略储备发展相对滞后,难以保障天然气安全平稳供应。特别是近几年“气荒”屡次出现,抓紧建立和发展天然气战略储备和调峰储备、保障天然气供应安全和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已经势在必行。


首先,在当前我国全面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天然气产业必将迎来跨越式发展。供需缺口不断扩大,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有必要建立战略储备,确保供应安全。


过去十多年,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供不应求。到2015年,我国城市和县城天然气用气人口数量约达2.5亿,才约占总人口的18%,也就是说,还有80%的人民群众还不能享用到天然气。而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很低,新型城镇化对高效清洁天然气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同时,根据国家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将通过抓好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地区等气化工程、天然气发电及分布式能源工程、交通领域气化工程、节约替代工程等四大天然气利用工程,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力争提高到10%左右,而目前的这个比重只是5%左右。因此,未来我国天然气的需求将不断大幅增长。


同时,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更加凸显供应安全和战略储备的必要性。2006年以来,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2016年达到36%,预计未来将进一步提高,并于2050年达到40%,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天然气净进口国。一旦进口通道因自然灾害、政治等突发事件而中断,将会对中国天然气供应造成十分重大的社会影响。


其次,我国作为油气大国,天然气储备能力相对落后。天然气综合保供能力亟待提高,急需尽快建立天然气储备,确保供应安全稳定,为我国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及惠民工程提供保障。


世界多数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大国,如美国、俄罗斯及英国在天然气产业发展初期就着手建设储气库,形成了完善的地下储气库设施。主要依靠天然气进口的国家,如法国和日本等国都更加重视天然气储备问题,除了企业储备以外,还建立天然气战略储备。气源区与用户区年峰谷差、季峰谷差导致的供需紧张局面频繁出现,亟需建立一定的储备及应急调峰设施。


中国天然气资源地与消费地分离,决定了需要足够的能源储备量才能保障供应安全。中国西部塔里木盆地、中西部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以及东海海域为主力气区,资源供应量约占全国市场需求的91%,而主力消费市场则分布于东部地区,消费量约占65%。主要消费地区天然气调峰需求随消费量增长而快速加大,管网调峰远远不能解决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天然气管网应急调峰能力和应对风险能力明显不足,储备能力不足正日益成为制约中国天然气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发展战略储备是实现天然气安全供应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天然气战略储备需求巨大,但目前储备能力建设严重滞后,考虑未来储备需求将进一步快速加大,天然气战略储备建设任务十分艰巨。据BP能源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12月底,中国天然气储备能力尚未达到100亿立方米。在地下储气库方面,在役储气库共计25座,设计库容414亿立方米,设计工作气量总计达148亿立方米,有效工作气量约52亿立方米,占年消费量的3%,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5%;在LNG储备方面,已投产LNG接收站16座,总接卸能力为每年5020万吨,将其中的8%作为储备,并考虑投产后达到设计能力需要一个过程,LNG储备能力折合成天然气约为30亿立方米。可见,地下储气库和LNG有效储备总量仅为80亿立方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同时,现有大型地下储气库及地上大型LNG储罐的建设主体一般为大型国有油气集团等资源供应企业,城市LNG储罐等小型储气设施主要为城市燃气企业等下游用户建设。没有一个统一的天然气战略储备体系,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出发,可参照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模式,统筹考虑,尽快建成一定规模的国家天然气战略储备,形成国家、资源企业、城市燃气企业三级储备主体,以及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相结合的天然气储备体系,同时增加储气规模、形成地下与地上相结合的储库系统。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各种投资主体参与天然气储备设施建设。并且完善气源供应通道,重视多方向国外管道气及进口LNG等多气源“准储备”方式。


第三,近年来国际天然气供应逐渐总体宽松,加上国际油气价格处于低位运行,正式我国大力建设和发展天然气战略储备的大好时机。


近年来,国际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美国页岩气革命使世界天然气供需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天然气供应宽松,价格大幅下跌,为我国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难得的机遇。


国家有必要大力推动天然气储备建设,在此基础上,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天然气战略储备管理模式,比如成立国家天然气储备中心,负责国家天然气储备基地规划、建设和管理,承担天然气战略储备收储、动用任务。尽快出台建设天然气储备的相应法规,明确支持政策;并逐步放开储备调峰设施的建设和投资主体,鼓励有能力的民营企业参与建设和投资。同时,利用金融工具,提升战略储备体系商业化运营管理水平。发挥储气库的商业和金融功能,逐步放开价格管制,建成储气服务交易市场和天然气现货、期货交易市场。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晶科能源Tiger Neo 3.0组件性能远超行业其他组件
评论(0)  2025年7月2日
绿色希冀走村串巷 开启“电”记服务模式
评论(0)  2025年7月1日
空中地面协同巡检 绿色希冀筑牢防线
评论(0)  2025年6月30日
网格式服务 精准化管理
评论(0)  2025年6月29日
唐山公司:“e起节电”引领绿色用电新风尚
评论(0)  2025年6月28日
绿能奔流 电送八方
评论(0)  2025年6月27日
逆风翻盘 坝上这家县供电公司做对了什么?
评论(0)  2025年6月26日
晶科能源:绿色和AI,世界看到了同一片海
评论(0)  2025年6月26日
晶科与METLEN集团达成超3吉瓦时战略储能合作
评论(0)  2025年6月26日
提质增效强引领 营销稽查显成效
评论(0)  2025年6月25日
晶科能源TOPCon技术再创纪录
评论(0)  2025年6月24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