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四水之一的资江,两源逶迤,自西南向东北呈“Y”字型在邵阳境内交汇,浩浩北去,流入湖南省洞庭湖,最后注入长江。
沾溪,地处资江南岸,地处山峦间交通闭塞,从沾溪乡去桃江县城需要绕行二三十里路,颠簸两三个小时。
2010年夏,一条耗资约2亿元人民币、全长6.8公里的桃荷公路从湖南308省道伸展出来,来到沾溪乡、经过沾溪桥,路过核建村,直达荷叶山上的核电厂区大门。正是这个名为“桃花江”的核电厂,使沾溪这个仅有千余人的普通乡村一度万人云集。
除了公路,“宾馆”“餐厅”这些曾经遥远的名字也随着人潮走进了沾溪,一些沾溪人从“外出打工族”变身成为“沾溪老板”。但好景不长,从2011年初开始,小生意越来越冷清,小镇和核电站也都变得安静起来。
2012年底,一些沾溪人不得不筹划再次踏上外出打工的路,国务院已经做出“十二五”期间将不在内地安排核电站建设的决定,他们知道自己的生意很难好转了。
一波三折
“在事故发生后的第6天,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了应对福岛核事故的措施,做出立即对我国核设施开展全面安全检查、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抓紧制定核安全规划和核电安全规划,暂停审批核电项目等四项决定。随即,相关部门对全国所有核设施进行了历时8个月的全面安全检查,并提交了相关报告”。说起福岛核事故对中国核电发展的影响,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张华祝记忆犹新。
2011年,受地震海啸的双重影响,日本福岛发生了核电史上第三次较为严重的核事故,这也使中国正在蓬勃发展的核电事业不得不停下脚步。
时隔近两年,中国核电重启征程,但内陆核电被甩在了后面。
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去年10月通过最新的《核电安全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恢复沿海核电站建设,但同时也做出“‘十二五’期间不安排内陆核电项目的决定”,这使得已经暂停近两年的三个内陆核电项目再度陷入“被雪藏”的尴尬。
中国真的不需要发展内陆核电吗?经济发展中能源掣肘的现状和中东部地区连续的雾霾天气已经给出回答。特别是部分资源禀赋差、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的内陆地区更是求“核”若渴。
以湖北为例,绝大多数电煤都依靠外省供应,冬季、夏季用电高峰时缺口逐年扩大。而湖北境内水电资源已基本开发完毕,且受枯水期制约严重。据了解,湖北省在上世纪90年代就成立了核电站前期工作委员会,希望通过引进核电而改变缺电的现状。
2008年初,一场罕见的冰雪灾害突袭湖南、湖北、江西等多个省,受灾地区的电力供应受到严重破坏,部分城市和地区出现断电断水的情况。也正是这一年,为了保障中部地区能源供应,国家发改委对湖南桃花江核电站、湖北咸宁大畈核电站、江西彭泽核电站三个项目作出了“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拿到“路条”的两湖一江行动迅速,开篇一幕正是内陆核电风生水起的缩影。
根据湖南省2012年的统计,湖南省能源对外依存度高达60%。由于电煤运输距离远,湖南火电上网价格为每度0.5014元,高居全国第二。湖南的煤炭人均可采储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28.8%,人均保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6;湖南人均电力装机0.25千瓦,远低于全国0.54千瓦的平均水平。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