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中英联手引领全球核电复兴
作者:吕荣洁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近日,欧洲大陆西北面的英国,一年一度的英国民用核能展览会在这里举行。因为这里是世界上第一个创造民用核能的国家。
    在大会期间,英国国际贸易部与中国广核集团共同举办了“中英新建核电站供应链研讨会”,进一步促进了中英展开两国间及国际合作对话,为广阔的合作前景打下了坚实基础。
    英国驻华大使馆能源参赞柯林娜(Catriona Knox)表示:“我们很高兴中国代表团积极参加此次民用核能展,并进行了诸多有建设性的合作讨论。中英两国核能行业有着各自突出优势,我们期待与中方强强联手,构建互利共赢的协作模式,共同布局核工业全产业链,引领全球核电复兴。”
    在会上,记者就新核电站建设、核废料处理和退役、核能技术与创新、专业人才培养、项目融资等核项目生命周期中的关键话题对数位企业代表进行了采访。

    记者:英国此前发展核电曾有过一段时间的停滞,再加上2011年福岛核事故之后,许多国家的核电发展都停滞了,但英国选择继续发展核电。那就现在这个时机来说,这给英国发展核电提出了哪些挑战?
    英国核能先进制造研究中心董事总经理Andy Storer:的确,福岛核事故之后,英国采取的做法是比较合理的,而且是思虑周全的做法。当时,NII对英国所有的新建核电站做了一个全面的调查报告。在这个报告出来之前,所有英国的新建核电站全部暂停施工。但最后的评估报告认为,英国当时所有的核电站都是安全的。
    但是英国核能行业也要认识到,英国在核方面仍然有很多不足。在历史上,英国曾经一度在核能方面领跑于整个世界。但是,从Sizewell项目到现在,英国没有开发任何类别的反应堆。
    另外,英国如果想要有一个比较成功的新建核电站项目,就要求我们的项目得是非常具有经济性的。但是,我们没有比较大的装机容量,也不能生产这么大规模、大范围的产品,就意味着我们没有办法取得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在其他的国家,特别是做大型核电站的国家。这也就是我觉得中英两国可以有最好协作的地方。

    记者:英国要脱欧了,那这对英国的新建核电项目产生了哪些影响?
    核时代公司CEO Tom Samson:在脱欧的背景下,英国在新建核电项目上面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因为英国在全新核电项目上的机会,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对此,我们感到非常自豪,因为英国在这个方面的实力非常雄厚。
    英国的新建核电项目得到了来自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英国政府对于未来60年的能源政策制定了非常明确的目标,也提供了一些激励措施。我们对于核电的监管系统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人才也很多的,可以更好地回应挑战,还有世界领先的大学,另外毕业生学徒制也可以更好储备人才。同时,英国还有国际领先的供应链。从国际层面来看,我们有许多的国际合作伙伴。
    所有这一切都在助力我们成长。英国作为是第一个创造民核的国家,现在在英国打造这些全新的核电项目是再合适不过了。
    地平线公司CEO Duncan Hawthorne:毫无疑问,英国在核能方面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也建立起了相应的基础设施。但是从英国建立上一座核电站至今已经相隔了很长时间,英国必须认识到这一点,而且要认识到必须开展国际协作,因为任何一个新建核项目要按时、按照预算完成,不仅在技术上存在挑战,在经济上也存在巨大的挑战,我们是无法独自完成的。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一个单独的实体能够独立完成新建核电站的任务。更何况很多时候是多个新建核电项目同步开展工作。

    记者:那对于欣克利角C项目来说,除了技术上的挑战之外,还有什么其它挑战?
    法国电力公司核电新机建设专职董事Humphrey Cadoux-Hudson:应该说是声誉上的挑战。因为所有的人对我们都有着较高的期望值,所以我们要非常注重、维护自己的声誉。在核工业,安全和质量始终都是最重要的,而且就业人群的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在保障这些安全的前提之下,我们还要按时、按预算地去交付项目。所以,我们在这一点上非常关注跟当地社区的配合和联系。因为在核电站的背后,是所有的当地社区,我们希望为当地社区留下一份积极的遗产。

    记者:从技术发展考虑,英国在和中广核的合作当中,一直在想发展本地化的供应链。您认为英国本地的供应链需要达到多少比例的本土化?
    英国核能先进制造研究中心董事总经理Andy Storer:在这个方面,我们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则。但之前有过一个先例,这个先例是法国电力跟阿海珐的合作。有这样的一种传言,就是在整个合作过程当中希望60%是英国本地的内容。
    在英国,怎样决定本地供应链所占的比重,我们最看重的第一个是技术方面的实力,第二个是质量,第三个是价格。所以,我觉得只要是中国公司能够满足技术实力、质量、价格的要求,那么中国公司将会是一个非常强劲的竞争对手。
    另外,我一直强调的是英国有能力,但是我们没有生产的实力。因为在英国其实我们没法造出蒸汽发生器,没法造出来蒸汽发电机,没法做压水堆。虽然我们知道怎么制作,但是我们没有工厂,我们也没有足够的体量去生产这些设备。

    记者:到现在英国都没有自己设计的核反应堆技术。这会不会成为未来英国想要攻克一个重点?
    英国国家核技能研究院销售和营销经理Dawn Vinall: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这个看法来自于我的观察,以及和英国一些核领域组织合作经验。
    英国在核能的很多方面都非常有优势,比如核电厂运维、退役,燃料的浓缩、回收、管理。但的确,我们没有自己的反应堆设计,所以有很多其他国家的核能生产制造类型公司来到英国时,会把自己的小型反应堆设计带过来。
    如果这种小型反应堆在英国运作得比较成功,以后会给规模比较小的反应堆带来全新的发展,包括英国在这个方面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对于规模比较大的反应堆,应该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做,但是在小反应堆上只要取得成功,我觉得英国还是可以做得不错的。

    记者:对于小型模块化反应堆项目,英国现在有没有一个初步的意向?
    阿特金斯集团英国及欧洲能源战略及商务拓展主管Julianne Antrobus:有一段时间以来,对于核反应堆的开发,英国一直处于技术中立的立场。在英国看来部署小反应堆可能是存在着一个全球性的市场。所以,进入小型模块化反应堆这个市场,能够让英国有机会去向下一波技术做投资,比如可以对这些技术发放使用许可权,还可以向知识产权做一些投资。
    大概在一年半之前,英国政府对全球所有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提供商进行了经济技术评估。进行了这一次技术经济评估之后,英国政府已经委托第三方要制定一份关于英国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路线图。这一份路线图应当是设定出了一些竞标的参数。
    我认为中国的企业和任何其它公司的企业可信度都是一样的,所以最终决定的标准就是这个路线图的要求是什么了。

    记者:小型模块化反应堆项目在英国的发展空间如何?
    罗尔斯•罗伊斯核能高级副总裁David Orr:实际上,英国发展小型模块化反应堆项目既有英国国内市场的原因,也有全球市场的原因。
    大型反应堆有它自身的局限性,一是在新建的能力上面,二是需要做巨大的资本投入。而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是对大型反应堆的一个有效补充。它的经济性也不亚于大反应堆。另外,在发展的规模上和量上,要达到每兆瓦时的成本,起码要达到燃气涡轮机的水平。这样,它就可以作为整个能源结构中在经济方面非常强有力的一个选择。另外,由于英国有减碳的目标,而且也有汽车电动化的趋势,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到2050年间,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有相当大的增长潜力。

    记者:“华龙一号”计划在5年的时间内通过英国GDA审查,但这一过程,法国用了66个月。那您觉得这个时间足够吗?挑战主要在哪里?
    Lloyds Register核能发展总监King Lee:我觉得是够的。因为法国电力是第一个通过GDA的公司,现在西屋公司也接近完成了。中广核可以学习其他公司的过往经验,有比较站得住脚的理由,让我们相信他们是能够在5年的时间内通过审查的。但是要通过GDA的审查,也取决于中广核要提供所有合适的信息。

    中广核面临主要的困难就在于英国的核监管体系与中国的是非常不一样的。所以,中广核和他们的供应商就需要学习和了解英国开展监管的方式,这样把他们的工作准备好,向英国的监管机构展示“华龙一号”是安全的。
    为了促进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英国政府主导由劳氏集团和SNI联合开展了一项项目。这个项目明确中英两国在核能方面的规范和标准。这样,英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就能够很清楚地了解中英两国的监管要求。

    记者:您认为英国核电退役的哪些经验对中国的核电站有良好的借鉴?
    Amec Foster Wheeler清洁能源总裁Clive White:我认为,任何一个国家要开展核能退役项目,都应当把全世界最优秀的专长借鉴和引用过来,去迎接挑战。
    我觉得对于中国尤其有价值的一个经验就是退役的规划,也就是说如何能够让人们从核电站运营的心态和思路转变成退役的心态和思路,因为那些从事了三四十年核电站运营的人,不见得就是具有最好经验,最适合去做核电站退役的人。
    世界各地也已经开发出来了许多的退役的技术和方法,可以引入到中国的,这样中国就不需要重新去设计或者从头开始去思考这些问题。
    随着中国今后几年开始进行一些退役的项目,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可以把我们的退役经验介绍到中国 。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晶科能源24年业绩发布
评论(0)  2025年4月30日
国家电网一季度新增新能源并网超5000万千瓦
评论(0)  2025年5月5日
冀北电力优秀动画作品斩获北京国际电影节奖项
评论(0)  2025年5月4日
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储能电站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3日
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分布式光伏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2日
冀北电力申请并网双馈风电场参数整定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1日
创建配电网 高质量发展样板
评论(0)  2025年4月30日
国网冀北电力领导层调整
评论(0)  2025年4月29日
国网冀北张家口风光储输新能源申请专利
评论(0)  2025年4月28日
东方日升推广会广东站圆满落幕!
评论(0)  2025年4月28日
华北电力大学和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专利
评论(0)  2025年4月27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