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低价中标、单晶众跑……如何看待这场单多晶拉锯战?
作者: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有关单多晶之争从未停歇,多晶长期处于绝对竞争优势,占据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然而,近年来多晶的统治地位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单晶的挑战。


    自2015年,国内单晶高调扩张。短短一年的时间,单晶在全球的占比已从之前的不足10%飙升至20%以上。随着多晶技术的革新,单多晶拉锯战再次被推向高潮。

    单晶借势  高调扩张

    面对单晶逆袭,有专家认为,单晶硅电池经过几十年的技术提升,目前产品稳定性、使用寿命都达到了产业界最高水平,成本与多晶硅组件也在逐渐缩小。

    据记者多方了解,单晶逆袭的底气,一部分来自去年全面推行的金刚线切技术,一举实现了单晶成本的大幅下降,甚至可与多晶相抗衡。受此利好影响,众多单晶企业扩大产能的报道也不时见诸报端。

    同时,不可否认,单晶高调崛起的一个很大的推动力,是光伏行业“领跑者”计划。从2015年6月,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1GW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获批,到2016年5月,第一批、第二批5.5GW的“领跑者”基地名单公布,总计6.5GW“领跑者”项目市场规模,引发了各路光伏企业的竞相角逐。

    在这轮竞争中,除价格外,技术亦成关键指标。“领跑者”计划对先进技术产品指标规定,多晶硅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要达到16.5%和17%以上。

    在不少人士看来,该标准对单晶组件的门槛明显比多晶组件要低。

    那么,单多晶指标设定依据是什么?

    经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2015年3月25日,工信部发布《2015年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参照的是2013年单多晶技术生产标准,该规范条件规定单多晶硅电池组件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6%和15.5%。在此行业规范的基础上,2015 年光伏“领跑者”计划将单多晶电池组件效率指标同时提升了1%,要求分别达到17%和16.5%。该标准一出,随即引发了延续至今的单多晶之争“口水战”,“领跑者”计划也因入选标准过于单一、过分强调转换效率这一技术指标,而备受争议。

    标准缺陷  效果打折

    “竞争本是一件好事情,可以促进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早日达到光伏平价上网。‘领跑者’这条主线是对的,但在单多晶两者指标设计上存在缺陷,两种技术路线标准至少应该在效率上拉开1.5以上的距离,而不是现在‘领跑者’计划中两者相差的0.5。”近日,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位专家如是说。

    “‘领跑者’计划的初衷在于推动光伏产业技术升级,但根据彭博财经对行业的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底单多晶行业平均效率水平分别在17.1%和16.1%,对于‘领跑者’计划中单晶17%的效率要求,几乎大部分普通单晶产品均可轻松入围。”彭博财经太阳能分析师江亚俐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除中国市场外,在全球光伏市场,主流仍然是多晶产品,多晶占比至少在97%以上。”阿特斯技术副总裁邢国强向记者介绍,“实事求是地讲,在自由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单晶在性价比上仍不能与多晶PK。国内‘领跑者’计划技术指标,如果定多晶270瓦,单晶至少应该定为285瓦,这才能称之为‘领跑’。”

    行业专家指出,在国内大规模光伏应用市场上,促进光伏早日平价上网,市场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促进更多的技术路线进行竞争。“考量每种技术路线的性价比,单一的技术指标有其局限性,同时也应将单晶每瓦耗电量比多晶多80%以上、在国外很少用于大型光伏电站等其他因素和实际情况考量进去。”

    不难发现,国内单多晶市场格局被重塑,但在单晶扩张过程中,普通单晶线成为主流。相关数据显示,在“领跑者”示范基地与“领跑者”项目中,高效单晶占比不足20%,由此,也引发了业内对“国内常规单晶产能过剩或将在未来几年暴露出来”的担忧。

    国内普通单晶可以轻松满足“领跑者”指标的后果,不仅削弱了单晶企业研发高效单晶的动力,同时也丧失了国内高效单晶产能释放的关键时间。有专家指出,“2017年,全球光伏市场对高效单晶的需求仍在扩大,但受制于国内这一两年高效单晶投产规模和速度,以及新增产能等待进口高效单晶生产设备的周期,未来将出现国内高效单晶‘有价无市’的尴尬局面。”

    此消彼长  实力比拼

    “一个健康发展的产业,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前提,制造是产业发展的根本,现在是中国光伏产业升级、制造业升级的关键节点,需要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和资本投入,追赶欧洲在光伏领域的高端制造水平并加速产业化规模化,迎接光伏平价上网的时代。”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面对政策上对单晶的倾斜,多晶企业在技术研发上加速推进,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

    阿特斯、保利协鑫、晶科能源、韩华新能源、天合光能陆续宣布,多晶组件转换效率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其中晶科能源采用PERC和黑硅技术的高效多晶电池已进入量产阶段,2015年底量产平均效率已达20.13%,并有望在今年将量产效率提升至20.5%以上。韩华新能源多晶组件转换效率达到19.5%,功率达301W。天合光能开始量产P型多晶黑硅+PERC电池效率为20.16%。

    “有行业专家预计, 2017年多晶硅扩大的速度将取决于黑硅以及金刚线切割制程的推广速度。“多晶硅有望将再次拉开与单晶硅的价格,凭借高性价比优势,重新夺回渐失的市场。”

    邢国强强调, 多晶黑硅技术推广以及多晶金刚线的使用,在降本上仍有巨大的空间,阿特斯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研发成果未来一年内就可见效。

    “2016年以来,多晶凭借金刚线切配套黑硅技术推广,又将性价比拉开了。2017年上半年单晶需求旺盛,并非单晶竞争力上升,而是因为去年投标的‘领跑者’项目中为了技术分,设计了相当比例的单晶组件,导致单晶需求超过单晶产能供应。”保利协鑫副总裁吕锦标在接受采访时说,“下半年没有‘领跑者’项目后,就是真正拼实力了。”

    “吕锦标表示,市场若有单晶需求,不会重复投资行业现有的常规直拉单晶产能,而是通过多晶铸锭设备热场改造生产单晶,效率相当而成本比直拉单晶低很多。同时大规模推动多晶的金刚线改造和黑硅技术配套和PERC技术,同行业主流企业一起,将高占比的多晶产业链做到极致,最大限度地降低光伏发电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即将推出的“超跑”计划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据悉,“超跑”计划意在通过建设“超级领跑者基地”的方式,扶持已具备规模量产能力、但产能尚未释放、代表先进技术的光伏产品规模应用,且每个基地的规模都是GW级,规模十分可观。

    “政府希望给有自主创新技术的国内先进技术企业,提供一个2—3年的持续市场发展空间。因为这类企业最初产能可能非常小,给这些企业这样一个基地,相当于一颗定心丸,助推这一先进产品的规模化。”有知情人士透露。

    初衷依然是好的,但有了“领跑者”计划的首秀,“超跑”计划未出,行业却已暗潮汹涌,关于规则与标准的制定争议已经开始。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成都分布式电站实证:TOPCon弱光增益7.18%
评论(0)  2025年7月29日
晶科全新Tiger Neo 3.0破局行业“内卷”
评论(0)  2025年7月25日
30家光伏企业2025年上半年组件出货量榜单
评论(0)  2025年7月25日
晶科Tiger Neo组件助力哈萨克斯坦20MW光伏电站
评论(0)  2025年7月22日
晶科N型TOPCon组件助力打造“5A电站”
评论(0)  2025年7月17日
晶科能源Tiger Neo 3.0组件性能远超行业其他组件
评论(0)  2025年7月2日
绿色希冀走村串巷 开启“电”记服务模式
评论(0)  2025年7月1日
空中地面协同巡检 绿色希冀筑牢防线
评论(0)  2025年6月30日
网格式服务 精准化管理
评论(0)  2025年6月29日
唐山公司:“e起节电”引领绿色用电新风尚
评论(0)  2025年6月28日
绿能奔流 电送八方
评论(0)  2025年6月27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