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电网配用电侧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栓),最近在中国备受热议,是“烫手的山芋”。
而在中国约一万三千公里以西的德国,针对大都市与交通要道,至2017年计划建成400个交流与直流快速充电桩,具体指标是半小时内充电量达到蓄电容量的80%,具有欧洲标准连接器CCS的所有车辆都可以使用。
在德国柏林电网公司调度中心从事新能源调度管理工作的廖宇在财新“无所不能”《德国能源转型——问题·启示·商机》沙龙活动现场上表示:“德国莱茵集团(RWE)的售电公司做得最好的就是充电桩业务。它也是德国900多家售电公司中做充电桩业务做得最好的。它能够提供充电桩彩壳开心换、短消息结算等等。”
在德国,充电桩的投资主体很多,以售电公司为主,比如RWE或者柏林电力公司等。第二类就是汽车型的企业,比方奥迪、宝马这些大型汽车公司,可以给自己的电动汽车提供服务。第三类是提供出租电动车服务的公司,他们会有自己专用的停车位给自己出租的电动汽车充电。
这些投资者的主要收益模式一般都是通过充电卡。用户用一张充电卡在任意充电站都可以充电,在充电桩里面一刷就可以扣钱,采用居民用户电价来收取充电费用。
就充电桩本身的价格而言,一台功能非常完善的充电桩要1000欧元,家里壁挂式的是680欧元。但是充电桩本身还可以有很多附加费用,例如换一个彩壳或刻上用户自己的名字,这些都可以再加钱,也都可以赚钱。
至于充电桩的标准,在德国现存有两个主要流派:一个是日本的CHAdeMO标准。还有一个是德国多加汽车生产商组成的产业联盟在2009年制订的一个充电工业标准。
廖宇说,其实,德国充电标准本身也需要更多的发展和统一,“我预测最终出现的标准一定是交直流、快慢充插座这些全部合在一个复合型的充电插头上面,到时候所有厂家和所有地区,甚至中国和德国之间的电动车,都是可以互相混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