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天然气 需求雪崩
作者:樊晓武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内容提要:天然气紧缺的背后,是中国治理大气污染的紧迫和压力。一窝蜂的煤改气,以及中国对清洁能源需求量的爆发式释放,加剧了供暖季天然气的巨大缺口。

    今年冬天,中国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供暖季,而天然气的供需矛盾也再一次浮出水面。

       11月初,北方各大城市纷纷开始正式供暖。在北京,由于治理大气污染的环境压力,今年采暖季将有26.4万户居民采用清洁能源采暖过冬。

    在顺义的林河工业开发区,热力供应站早已用清洁环保的燃气锅炉把陈旧的燃煤锅炉换下,现在开发区的供暖和生产基本上都启用了新能源。据园区负责人介绍,煤改气后“开发区每年可减少使用燃煤1.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10吨、粉尘20吨”。

    根据北京市政府的规划,在未来几年,北京将停止用燃煤供暖、发电,以治理大气污染,彻底和雾霾天气告别。

    不可否认,用天然气代替燃煤,是治理环境的良策。然而,这必然会造成各大城市对天然气的需求前所未有的暴涨。

 

天然气供暖需求大涨

     “煤改气”并不是北京一家城市的举措。由于中央治理大气污染的政策出炉,各大城市都出台了城市气化的规划,煤改气工程纷纷上马。其中最为激进的,是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2012年投资121亿元启动了全市“煤改气”的工程,新建了242座燃气锅炉房。今年,乌市投资30亿元,继续实施“煤改气”工程,计划新建燃气锅炉房140多座。在政府的大力主导下,乌鲁木齐已经达到了主城区内100%的清洁能源供热。

    随着过去的小燃煤锅炉供热被抛弃,乌鲁木齐的空气质量明显好于往年,以往冬天因大量燃煤锅炉造成的浓烟滚滚、雾霾蒙蒙的天气,被更多的蓝天替代。

    如此浩大的煤改气工程,让乌鲁木齐的天然气需求激增。根据中石油西部管道公司工作人员透露,2012年供暖季的高峰日,乌市天然气的需求高达1700万方/天,而在此之前,冬季用气高峰时段的天然气需求量仅为500万~600万方/天。根据新疆燃气集团的预估,今年乌市用气量在高峰期将达到2300万方/天。

    和地处管道上游的乌鲁木齐相比,其他地区的供需矛盾更显突出。据武汉天然气公司透露,由于供应的增量赶不上需求,今年天然气缺口将超过去年。武汉市天然气常规用户和壁挂炉用户年年增加,用户需求增长已远远超出资源增长。另一方面,发改委在114日发出消息,为了保障陕京线的气量供应,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会面临限气。面对严峻的形势,武汉市可能不得不采用煤电厂作为主要的供热来源。

 

一哄而上的“煤改气”

    “煤改气”计划的重心,并非仅仅是用于民生的冬季供暖,还包括了燃气电厂、工业企业锅炉的燃气改造。国务院下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防治考核和官员政绩直接挂钩,在“国十条”的推动下,沿海及北方地区的燃煤锅炉、电厂的天然气改造突飞猛进。

    《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明确表示北京到2016年要基本完成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锅炉“煤改气”,天津市则要求今年对城区供热燃煤锅炉煤改气“清零”,这需要大量的天然气来替代。

    各地一哄而上的煤改气,导致供需矛盾凸显。“有些项目开工前没有落实气源,建成后却要求石油企业保障供气,加剧了天然气供需矛盾。”一位石油企业员工说。

    针对天然气供需形势的严峻问题,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了政策意见,其中对“煤改气”项目规定:“新启动的‘煤改气’项目要通过合同落实气源和价格,规划实施的项目也要落实气源规划,气源不落实的,主管部门不予批准,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供应方的压力

    针对供应方,发改委通知要求,石油企业保持在产气田高负荷生产,加快新区块投产进度;加强与资源国衔接协商,尽可能增加进口;尽可能压减内部企业自用,尽力增加外供天然气商品量。

    这给天然气供应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根据中石油有关冬季供气情况会议的内容,今冬明春用气高峰期间,缺口或在140亿立方米以上,华北及华东等区域的缺口尤为严重,缺口量或占整体缺口的一半左右。

    以中石油为例,四大气区已经超负荷增产,管道引进方面,目前在霍尔果斯可接收来自中亚的天然气已经接近满输,达到8500万方/天以上,最高8800万方/天,一年输气300亿方。但由于新疆需求的激增,这些天然气还没有出新疆,每天就下载将近1500万方。石油员工表示:“我们从中亚进口天然气2.7/方,而供应给地方只有1.7/方,这样算来,每天在新疆就亏损1500万元。”

    为了保证冬季天然气供应,中石化将大牛地气田年输气能力提升至53亿立方米。中海油则增加了在珠海等地建成5LNG接收站,形成了2130万吨/年的接受能力。

只是,这些保供的措施,并不足以填补巨大的供需缺口。

    严寒的气候也给保供造成了严峻的考验。长庆油田的一位负责人表示,油田已经超负荷生产,但严冬季会给生产工作和设备维护造成严酷的考验:“冬季气温较低,气井管线容易冻堵,解堵难度大。”

    另一方面,国内天然气调峰能力的不足也是供需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数据显示,在中国用气结构中,民用、公共服务占45%,冬季超过50%,但国内储气调峰能力只有2%,远低于国外的10%~15%

    作为备受欢迎的清洁能源,可以预见天然气的供需缺口还会继续增大。要改变这一矛盾,恐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选自《新能源经贸观察》12月刊)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晶科能源24年业绩发布
评论(0)  2025年4月30日
国家电网一季度新增新能源并网超5000万千瓦
评论(0)  2025年5月5日
冀北电力优秀动画作品斩获北京国际电影节奖项
评论(0)  2025年5月4日
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储能电站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3日
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分布式光伏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2日
冀北电力申请并网双馈风电场参数整定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1日
创建配电网 高质量发展样板
评论(0)  2025年4月30日
国网冀北电力领导层调整
评论(0)  2025年4月29日
国网冀北张家口风光储输新能源申请专利
评论(0)  2025年4月28日
东方日升推广会广东站圆满落幕!
评论(0)  2025年4月28日
华北电力大学和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专利
评论(0)  2025年4月27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