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山沟“薯”光映富路
作者:吴疆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凌晨5点,天还未亮,河北承德高新区上板城镇秦家沟村已是灯火点点。家家户户不约而同地亮起门灯,村民将洗净的红薯放入电蒸柜,待蒸熟后晾成红薯干,山村的清晨就这样在灯光与蒸汽中苏醒。

得益于燕山腹地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的独特自然条件,这里产出的红薯甘甜如蜜,薯干软韧耐嚼,淀粉与微量元素含量高。经加工制成的红薯干,保留原有风味的同时,品质更加稳定,成为推动地方增收的特色产业之一。



精准保电“不打烊“ 守护”甜蜜“生产线

村民王素凤家是最早走在这条致富路的农户之一。在她家院子中,有功率12千瓦和6千瓦的蒸柜各一台,每天蒸柜工作6个小时,最多可蒸熟红薯500斤左右。“每天天不亮我们就要把红薯放进蒸柜,要赶在太阳出来前将红薯蒸熟、切块、摆好,电对我们太重要了。”她感慨道。

蒸柜旁的配电箱处,国网承德供电公司高新区供电中心员工杨永越和刘博,正手持万用表监测设备运行。“这台12千瓦的蒸柜是我前两天新添的,功率大了,他们担心用电安全,主动来帮我检查。”王素凤说。配电箱下方,三相进线布置整齐、绝缘完好,这是杨永越和刘博前一天发现绝缘破损后及时处理的成果。


为保障农户生产用电连续可靠,该公司建立了专项保电机制,对新增大功率电器、新报装动力电的农户,主动上门开展设备检查与技术指导。同时,该中心运用无人机、红外测温等科技手段,对供电线路和配电设施开展特巡,依托采集2.0系统实时监测农户负荷,提升应急响应效率,全力守护红薯加工“不断电”。

电力先行促转型 小红薯做成大产业

据王素凤回忆,最开始做红薯加工时,村里用得都是燃气蒸箱,成本高、耗时长、产量低。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提高,智能电蒸柜取而代之。村民们用得顺手了,村里的整体用电负荷也越来越高。

2017年,高新区供电中心对秦家沟村全线进行改造,并依据负荷分布合理增容布点。如今,这个仅300多户的小村庄,已拥有5台变压器,总容量达1025千伏安,成为名副其实的“用电大村”。电力先行,托举起秦家沟红薯产业的一片天。



“今年我们承包了60亩地,收了20万斤红薯。家里定制了两台24千瓦的电蒸柜,预计能晒出7万斤红薯干。按每斤7到8元的市场价,毛利润大概在50万元左右。”李丛是村里的红薯产业大户,从最初10亩地、5元一斤,到如今年产值突破五十万,他说是供电优质服务的保障,让他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我们为农户建立了专属服务台账,针对冬季凌晨集中用电的特点,实行分组倒班、定时上门走访,全面检查用电设备和线路。”杨永越介绍,“台区经理电话24小时畅通,坚持‘农户开工、我们到岗’,确保红薯加工用电无后顾之忧。”



如今,秦家沟村成立了红薯专项合作社,以“一村”带动“四十村”,辐射周边多个村庄共同发展红薯产业,逐步形成集农户生产、合作社组织与公司运营于一体的产业链条。红薯干、红薯淀粉等产品,正源源不断销往北京、天津等大城市。

电,点亮了秦家沟的清晨,也照亮了山沟里的“薯”光致富路。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筑牢草原山区“防火墙”
评论(0)  2025年11月30日
山沟“薯”光映富路
评论(0)  2025年11月29日
国网冀北工程联合开展主题党日
评论(0)  2025年11月28日
国网冀北电力多项成果亮相联合国气候大会
评论(0)  2025年11月27日
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评论(0)  2025年11月26日
“绿色希冀”映计量 科技服务暖民心
评论(0)  2025年11月25日
以实干答卷绘就发展底色
评论(0)  2025年11月24日
绿色希冀: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
评论(0)  2025年11月23日
绿色底色更亮眼 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评论(0)  2025年11月22日
空中“慧眼”赋能新能源高效运维
评论(0)  2025年11月21日
锦绣燕赵追新逐绿向未来
评论(0)  2025年11月20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