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9月24日,《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2012/2013》发布会暨中国能源国际合作二十年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围绕议能源国际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国际能源合作的模式探讨、国际能源治理的再构建三个议题展开讨论。
自1993年成为石油进口国开始,中国就开始探索如何开展有效的国际能源合作。目前,中国已在全球33个国家执行了100多个国际油气合作项目,建成了5大国际油气合作区,中国已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同时也推动着国际能源秩序的多极化。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主编许勤华表示,总结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有三大特征,一是中国能源国际合作的品种多元化,从油气扩展至可再生能源,科技装备等多个领域;二是国际合作对象不断扩大,与近40个国家建立了双边国际能源合作;三是合作方式不断创新,金融因素的介入非国有企业参与的合作主体日益增多。
“下半年国际油气价格出现15%左右上涨”这个话题在会议中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热议。为什么会上涨?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何志成先生认为两个原因,一个是中东的不稳定,埃及问题、叙利亚紧张局势。二是在今年下半年以后,国际上包括中国国内出现了一股舆论逆流,说中国的页岩气革命根本不可能发生。
自去年以来,页岩气热就在投资界引发了一轮投机的热潮。不管国企还是民企都对开采页岩气跃跃欲试。然而,在过去了一年多的爆炒之后,现实的开发情况却给很多市场的投入者泼了一盆冷水。许多人认为,美国人把中国人“忽悠”了,页岩气根本无法实现低成本、商业化的开采,更不是人类未来的终极能源。
为此,何志成在会议上解释到,虽然直到今天为止,中国还没有像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这样一个成熟的区块向世界证明中国有页岩气。但与其说中国没有一个成熟的区块,不如说中国没有找到一条成熟的路径。何志成还提到,那些认为中国的页岩气开发成本过高,导致无法商业运营的结论是完全错误的。首先,中国的地质条件可能的确不如美国好,但输气输油条件却比美国好,尤其是蜀南地区。中国页岩气革命已开启,商业前景看好。未来中国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中外合作,中国出资源出土地,国外公司出钱、出技术。
(选自《搜狐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