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中国能源国际合作20年:仍缺少话语权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1993年我国成为成品油进口国,2008年成为煤炭净进口国,“走出去”获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能源供需平衡成为国家战略。

 

       在过去20年,我国与世界多个国家签订双边与多边国际合作协议,建立多个油气国际合作区域。目前,中国在全球33个国家执行100多个国际油气合作项目,建成五大国际油气合作区。

 

       2011年中国油气企业海外油气当量突破8500万吨,2012年油气当量超过1亿吨。对外合作能源品种从最初以油气为主向煤炭、电力、风能、铀矿等资源扩展。

 

       中俄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等国际进口通道,正在改变中国及全球的能源供需秩序。但随着国内资源消耗规模增加,能源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2012年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7%,且能源进口地多为中东、非洲、南美等政局动荡地区,能源安全、运输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日前,在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联合发布《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并研讨中国能源对外合作局势。

 

 

缺乏能源话语权

       中国能源外交的核心是油气合作,涵盖上游资源合作开发、管道输送、炼油项目建设、油气贸易。

 

       现阶段,我国已经建立五大国际油气区。分别是“以苏丹为主的非洲地区,以阿曼、叙利亚项目为主的中东地区,以哈萨克斯坦项目为主的中亚-俄罗斯地区,以委内瑞拉、厄瓜多尔项目为主的美洲地区,以印尼项目为主的亚太地区。

 

       油气的战略地位越发重要,世界各国对资源的竞争不断加剧。“从世界资源供给能力看,可以满足中国及世界国家的需求。”国土资源部勘探司副司长车长波说,“随着勘探领域不断扩大,常规油气资源储量仍在增长;另一方面美国页岩油气的开发使得非常规油气资源大量释放。”

 

       数据显示,在30年前的1980年,世界累计探明石油储量800亿吨左右,天然气储量80万亿方;目前石油增至2358亿吨,天然气为187万亿方。

 

       车长波预计,到2030年,世界石油生产能力将达到50亿-60亿吨,天然气产能可以超过5万亿方。这样的生产能力可以满足当前每年40亿吨石油、3.5万亿方天然气的需求。

 

       “但伴随中国能源消费规模的增长,国际上过度聚焦中国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消费行为,中国节能减排、清洁能源领域所做的努力被忽略。尽管中国是世界油气市场最大的国际买家,但缺乏相应的话语权。”中央外事领导小组办公室政策研究局副局长李鑫炜说。

 

       同期,“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潜在政治风险,容易受到全球和地区及国家内部地缘政治经济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正常的对外关系常被贴上‘能源’的标签,使得合作国对中国产生‘掠夺资源’的猜测。近年来,在缅甸、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及拉美资源国家,出现反对声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许勤华说。

 

探路石油金融

       国际石油定价权经历多次演变,从西方垄断寡头石油公司定价,到OPEC定价,再到以石油期货市场价格作为定价基准。也就是说,石油金融化已经使石油价格之决定逐步脱离供需基本面,转向金融市场。

 

       由此,寻求中国石油金融的话语权,是能源对外合作的突破,可减少世界油价波动带来的风险。

 

       “现阶段,中国的金融市场规模还比较小,建立全球的石油金融交易平台还有很多障碍,如能源市场交易主体多元化,法律保障不到位、缺少先进的信息服务支持、合约交易程序和交割安排不完善、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等。中国目前的资本管制限制石油期货市场的建设。”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说。

 

       管清友认为,当前,需要研究在约束条件下建立石油期货交易所的问题,推动石油市场主体多元化,完善成品油定价体制,开放国内石油市场,推进石油行业与金融行业的产融结合。中国可以与一些重要的石油进口来源国在交易时实行人民币结算,推出石油人民币。

 

       同时,利用外汇储备成立石油企业海外投资基金,降低海外投资风险的建议不断被提出。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赵锡军说:“在操作上,可以设立海外能源投资基金,由海外能源投资公司负责运营,开展国际油气股权投资,以避免国家石油公司直接投资带来的政治障碍等问题。还可以考虑利用海外能源基金,向具有资源潜力和偿贷能力的资源国提供有条件的贷款,支持国企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集团海外能源投资。”

 

(选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晶科能源24年业绩发布
评论(0)  2025年4月30日
国家电网一季度新增新能源并网超5000万千瓦
评论(0)  2025年5月5日
冀北电力优秀动画作品斩获北京国际电影节奖项
评论(0)  2025年5月4日
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储能电站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3日
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分布式光伏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2日
冀北电力申请并网双馈风电场参数整定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1日
创建配电网 高质量发展样板
评论(0)  2025年4月30日
国网冀北电力领导层调整
评论(0)  2025年4月29日
国网冀北张家口风光储输新能源申请专利
评论(0)  2025年4月28日
东方日升推广会广东站圆满落幕!
评论(0)  2025年4月28日
华北电力大学和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专利
评论(0)  2025年4月27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