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能源之父专题】六十年寻油气邱中建
作者:吕荣洁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邱中建今年七十。他说,用两个字总结自己的人生是“找油”,三个字就是“找油气”。

 

       在他自称“简单的”60年里,先后参加了松辽石油勘探、渤海湾盆地、四川盆地、近海海域和塔里木盆地等油气勘探。他是中国陆相生油理论的杰出践行者,他提出了渤海湾复式油气聚集理论等重大科研成果,为中国发现和开发建设一系列重要油气田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也是中国石油工业成功对外合作的早期推动者。

 

       面对采访,他很动情:“我对能从事60年石油地质工作,感到非常幸运,非常充实。如果有来生,我还会选择找油这条路,永不后悔!”

 

发现大庆

 

       可以说,邱中建的勘探年华几乎都与会战有关。

 

       他所经历的第一个大会战就是大庆油田会战。从1957年石油系统首批进入松辽平原开展地质调查综合研究开始,经过井位论证、蹲点射孔试油,到1959年国庆前夕松基三井喜获喷油,邱中建参与了大庆油田发现的全过程。

 

       这件事还得从1957年初开始说起。那时,西安石油地调处组建了松辽平原地质专题研究队,编号为116队,奔赴松辽盆地开展含油气综合研究及远景评价工作。24岁的邱中建被任命为队长兼地质师,并接受石油部勘探司的直接安排,带队去打前站,了解松辽平原油气远景到底如何。邱中建栉风沐雨,白天采集岩石标本,晚上在农家村舍的土炕上点着煤油灯整理资料。

 

       经过一年的努力,邱中建在其执笔的《116地质研究队年度总结报告》中指出,松辽盆地是一个含油远景极有希望的地区,应尽快加大勘探工作,尽早进行基准井钻探,并提出可供选择的基准井井位,其中一个井位就位于大庆油田南部葡萄花构造上。

 

       石油工业部于19586月决定成立松辽石油勘探局,直接由石油部领导,加速了发现大庆油田的进程。

 

       当时,地质部和石油部同时在松辽平原里工作,并有所分工。地质部负责普查,石油部负责勘探和基准井钻探的任务。但地质研究工作双方都在进行。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分工,在工作中,两者在认识上难免有所不同。时任地质室地质师兼综合研究队队长的邱中建回忆说:“特别是打基准井时,尤其是打到第三口井时分歧最大。”

 

       这第三口井就是松基三井。鉴于当时石油部既要探地层又要探油,为了加速找油的过程,石油部松辽石油勘探局地质研究工作者建议将松基三井打在深凹陷里有构造的大同镇,也就是在深凹陷中找含油构造。“因为那是最有希望的地区,是基准井的最佳位置。”邱中建回忆说,“但地质部松辽普查大队一些同志主张把基准井在盆地里分布得均匀一些,将松基三井井位定在松辽平原西南部的吉林省开通县,与松基一井、松基二井大体上呈三角形,均匀分布。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把地层的层序搞明白。”

 

       有了争议,互相之间就有了讨论。经过石油部、地质部两大系统技术人员的反复讨论、协商,最后决定钻在大同镇长垣高台子构造上。

 

       “这个井位是大协作的产物。”邱中建解释说,“因为基准井由石油部负责,由石油部投资,而地质部有基础资料,我们是利用地质部的资料,加上自己的判断,才确定这个井位的。”

 

       当这口井发现油砂以后,得到石油部高度重视。赵声振、邱中建等3人组成工作组被派往松基三井现场蹲点,承担射孔试油工作。在井场工作了四个多月,他与钻井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参与了固井试油的全过程。

 

       926日下午4时,当他们用提捞的方法把井筒里的清水捞干并全部替换成油柱时,松基3井喷油,全场欢腾。“作为找油人能亲自看到油井出油,而且是能自喷的,实在是太高兴了。”邱中建与同事们热泪盈眶,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这是中国石油工业取得的一个重大成就。时值国庆10周年,这个油田因此被命名为“大庆”。

 

海洋石油对外合作

 

       改革开放初期,邱中建开始转战新的领域——海洋石油,而且一干就是8年。

 

       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邱中建如饥似渴地向国外石油公司学习。他首次运用国外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及流程,对珠江口盆地、辽东湾地区进行评价。他在珠江口盆地与国外公司合作,相继发现了流花、惠州等一批大中型油田。在辽东湾进行自营勘探,也发现了绥中、锦州等一批大中型油田。《辽东湾海域油气资源评价及含油气区的重大发现》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他是获奖者之一。

 

       对外合作的事实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一些人在思想上有很多障碍。邱中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爱国主义和卖国主义之争,争论得非常厉害。”国家能源委员会组织的一次讨论会上,还有一些人提出这种“卖资源的行为就是卖国主义”。

 

       事实证明当时处于缺技术、缺人才、缺资金“三缺”状态下的海洋石油对外合作是明智的。“和他们接触、合作后,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主要是勘探理念、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邱中建说,“海洋石油的合作勘探开发是很成功的,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

 

       1984年,中国海上石油出现了对外合作勘探开发的第一个高潮,9个国家的28家石油公司在中国第一轮海上石油对外合作招标中中标。令邱中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例子是在珠江口,开始打第一轮探井时,外国人的热情高得不得了。邱中建形容说:“就好像珠江口可以变成第二个中东似的。”

 

       世事难料,一打下来,结果几乎都是失败。珠江口由第一个勘探高潮进入了第一个勘探低潮。究其原因,邱中建说:“没有研究当时的生油层的状况,生油层的油到不了边缘的那些好构造中。只顾构造大、构造好,而不管和生油层的关系,结果自然都失败了。”

 

       作为东道主,邱中建等建议外国石油公司还得进洼子去打井。

 

       总结经验教训后,外国石油公司在第二轮勘探时就在洼子里打井,结果都出油了。惠州26-121-1、西江24-3等油田都是从洼子里打出来的。

 

征战塔里木

 

       塔里木石油会战,是邱中建参加的最后一次会战。他在塔里木一待就是10年。虽然已经身经百战,邱中建仍感觉到:“这是我一生中最具有挑战性的经历,从来没有感受到那样的复杂。”

 

       邱中建清晰地记得,沙漠腹地的塔中1井光开钻就准备了很长时间。这归结于道路的坎坷。当时要进塔中地区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靠沙漠车翻沙海到井场,一是沿盆地的四周从东或西绕,然后再从南向北走才能到井场。这条道路已年久失修,重载装备根本就过不去。

 

       19891018日,突然,一股强大的油气流从3582米的地层深处呼啸而出。顷刻间,油气化作火龙,染红了天际。塔中1井出油了,而且还是个高产井!不仅如此,地震做出的构造图显示构造面积有8000平方公里。

 

       这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第一口成功的预探井。它使会战的人群异常兴奋。

 

     但这种兴奋状态并未持续太久。他们随后在离塔中1井不远的地方打出的塔中3井、塔中5井全是干井,让人不知所措。邱中建说:“它是一个很复杂的地质体,有着非常不寻常的油气聚集规律,一时半会儿还不能完全认识它,只能说它是丰富的、复杂的。”

 

       也正由于这样特殊的地质情况,现在塔中油田群仍在兴奋和困惑的交替中不断发现和扩大。

 

       是坚持还是放弃,当时众说纷纭。邱中建这个决策者内心也起伏得厉害。幸好在那个时候,石油部的领导让他放手去干。作为一个地质学家,他认识到油气潜力很大,关键是井位必须定准。井要打得下去,综合研究要跟得上,必须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科技攻关。皇天不负有心人。在邱中建和同事们的努力下,科技攻关取得重大成果,盐下构造图更接近实际了,钻井钻复杂地层有了新办法,综合研究对构造形成模式有了新认识,克拉2井顺利钻下去了。

 

       1998 9 17 日,克拉2井(发现井)测试最后一层气,获得日产80 万立方米的高产气流。邱中建赶往现场祝贺。在夜色降临的时候,克拉2井呼啸喷涌的天然气,像天上的彩虹一般,令人热血沸腾。他忍不住作了一首诗:“彩虹呼啸映长空,克拉飞舞耀苍穹。弹指十年无觅处,西气东送迎春风!

 

心系可持续发展

 

       退出一线的邱中建并没有停止找油气的步伐,他从勘探开发前线转入了后方决策支持研究。

 

       2003526日,对于邱中建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温家宝总理指示,中国工程院组织开展“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邱中建等院士作为课题组副组长协助侯祥麟院士组织相关单位的120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的论证工作。

 

       历时一年的辛勤劳动,他们终于形成了综合研究报告《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

 

       因为中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中国石油工业始终处在供应不够的压力之下。邱中建等石油人的找油工作也始终处在压力之下。随着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攀升,2011年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56%,接近了原来课题组提出的60%的“天花板”。邱中建非常担心。“这决定我们要对能源供应和消费两侧加强管理,不能只管供应不管消费,一定要节约优先。这是共识。”邱中建认为,“关键是要落实,提高效率、降低消耗。”

 

       邱中建最近又有了新想法,如果把煤炭等能源加在一起,事实上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并不高,仅11%左右。其中,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需要大量进口,其余都能自给自足。如果能加大煤炭清洁化利用的程度和原油储备的力度,让石油对外依存度更高一些也未尝不可。

 

       此外,中国有三种能源是亟待发展的:核能、天然气、水能。邱中建称之为“三驾马车”。他认为这3种能源必须成为3个支柱性行业,都可以分别占到总能源结构的10%以上。“这样我国的能源结构必然发生变化,就会好得多。”

 

       2011620日,中国工程院2011年重大咨询项目“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战略”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召开。邱中建任分课题“我国页岩气和致密气资源潜力与开发利用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邱中建表示,中国天然气发展大体滞后石油工业30年。他形象地称之为:“今天天然气的发展状态相当于当年发现大庆油田的阶段,有巨大的潜力,而且从常规和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来看,天然气的产量今后一定会超过石油。”

 

       就页岩气而言,邱中建认为本身要大力进行技术攻关,要多做具体的工作,要开辟一些大的试验区、示范区进行示范,尽量做踏实的工作,生产指标可以适当压低一点。

 

       从油气勘探角度来看,邱中建感慨:“很惭愧,我们和美国石油人比,创新精神有差距。”他认为,美国勘探开发了多年,常规油气产量一直往下掉,但他们实现了页岩气革命,使石油工业又焕发了青春。

 

(选自《新能源经贸观察》7月刊)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晶科能源24年业绩发布
评论(0)  2025年4月30日
国家电网一季度新增新能源并网超5000万千瓦
评论(0)  2025年5月5日
冀北电力优秀动画作品斩获北京国际电影节奖项
评论(0)  2025年5月4日
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储能电站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3日
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分布式光伏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2日
冀北电力申请并网双馈风电场参数整定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1日
创建配电网 高质量发展样板
评论(0)  2025年4月30日
国网冀北电力领导层调整
评论(0)  2025年4月29日
国网冀北张家口风光储输新能源申请专利
评论(0)  2025年4月28日
东方日升推广会广东站圆满落幕!
评论(0)  2025年4月28日
华北电力大学和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专利
评论(0)  2025年4月27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