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第五届中国太阳能热发大会在杭州召开
作者: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为促进太阳能热发电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合作,分享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及成果,探寻中国光热产业发展的“成长基因”,2019年8月20日-22日,第五届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召开。太阳能光热相关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企业家以及行业代表300余人不远千里而来,聚首杭州,围绕国内外太阳能光热关键技术、产业发展挑战等问题,探讨光热技术与各产业的融合创新,共论以科技创新促光热产业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向社会各界传递发展太阳能光热的核心理念,凝聚更广泛的共识,共同助推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健康发展。

大会现场

本届大会由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下文简称光热联盟)、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共同主办,光热联盟、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热发电专委会协办,得到了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海西华汇化工机械有限公司以及常州龙腾光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岑可法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光热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何雅玲,国务院原参事石定寰,浙江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倪明江,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国家光热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锐,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热发电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伟胜,甘肃省敦煌市发改局局长史进举,光热联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电工所研究员王志峰博士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由大会主席王志峰博士主持。岑可法院士、石定寰参事以及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金建祥进行了开幕致辞。

大会主席王志峰博士主持开幕式

岑可法院士致辞

岑可法院士现年84岁高龄,是我国著名的能源专家。岑院士在致辞中说:太阳能是一个多学科、多方向的组合能源系统,包括光学、控制、材料学、发电系统等,所有这些系统要集成为一个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这意味着它的复杂性更高,但太阳能热发电作为清洁发电行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我们大家应该共同努力,要做到“分步走”:第一步,把太阳能布置在太阳光资源好的地方,形成大数据,使太阳能和其它能源都能互补,延长发电时间。第二,太阳能是由多个学科组成,所以它必须有各种学科本身的物理模型,运行模型,把这些模型综合考虑,进行优化,使得我们能全生命周期使用太阳能。第三,太阳能热发电的参数可以提高。因此,希望我们不仅仅是局部进行一个研究,而是研究多学科发展的太阳能发电集成能源系统,研究全生命周期的发电系统。

石定寰先生致辞

作为太阳能发电技术不断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长的见证人,原国务院参事石定寰说,近年来,在创新驱动战略指引下,我国目前自主掌握了太阳能热发电从研究设计、装备制造、运行维护等方面的一些核心技术,促进了我国光热技术的发展。尽管当前来讲,光热发电的规模还不是很大,成本还有待于进一步突破;但这些成绩的取得奠定了我国光热发电进一步大规模发展的技术和产业基础,包括研究、设计的队伍,建设队伍,运营队伍,整个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他表示应该通过光热联盟加强产学研合作,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我们现在有了一批示范电站,这是非常好的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已经有的这些示范电站,通过它的示范运行进一步探索它的规律,进一步找到新的突破口,充分利用现有示范工程不断去创新,不断去改进,不断去摸索新的规律。应该把实验室的工作与现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展国际合作,通过战略手段使我国热发电技术不断提高突破,找到它的战略定位。我们现在正在制定“十四五”规划,如何在“十四五”规划当中把太阳能热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在国际能源推进上找到应有位置,做出具体规划和进一步项目安排,这是对促进发展非常重要;同时,需要进一步扩展各种技术,以及在能源各个领域应用,扩展应用市场范围,扩大产业规模。希望与会代表能够充分利用本次技术论坛,深入充分的开展交流讨论,带动未来产业发展!

金建祥董事长致辞

金建祥董事长在致辞中:光热发电技术是能源技术变革中重要的角色。由于具备大规模储热系统,光热发电可实现连续、稳定、可调度的高品质电力输出,是一种电网友好型电源,发展前景广阔。在下阶段的技术发展中,可再生能源多能优势互补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方向和趋势。光热发电可作为一种理想的灵活调节电源,缓解光伏和风电的出力波动,减少弃风弃光,解决西北地区“消纳难”、“外送难”、“调峰难”等问题。同时,“可再生能源+储能”也是未来新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其他储能方式相比,光热电站的储热系统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寿命更长,而且绿色环保、安全可靠。因此带储热系统的光热电站将是一种理想的储能电站。由于光热电站在调峰深度、响应速度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而且随着成本的逐步下降,光热电站也将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因此,在未来的技术设想中,光热发电将有望承担基础负荷、调峰负荷的作用,从而逐步降低电力系统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他说:过去的一年中,中国光热发电行业取得了一定的收获。第一批示范项目先后建成,我国迈入拥有大型光热电站的国家之列,同时光热发电设备材料生产也具备了相当的产能,产业链规模逐渐扩大,光热发电产业化进程全面提速。虽然还有一些问题亟待突破,但光热发电的高速发展之势已不可阻挡。更加成熟、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新技术,必将推进中国光热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光热行业的发展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准备,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我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全体光热同仁的努力下,光热行业必将蓬勃发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以清洁和绿色的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促进全球电力结构转型升级。

作为本次大会的承办方和东道主,金建祥代表中控太阳能公司,对远道而来的各位新老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期待与来自全球各地的光热同仁一道,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勾画未来发展蓝图,为光热行业的产业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何雅玲院士作主旨报告

开幕式致辞结束后,何雅玲院士作了题为“光热高效存储及应用的探索研究”的主旨报告。她在报告中介绍了光热发电过程的中高温储热技术,新型储热材料开发,高效储热结构设计,储热性能调控研究,储热应用探索和工程实践。深入浅出的讲解,大量翔实的数据,富有开创性的实验,以及取得的成果,为参会代表带来一场“遇见储热”的技术盛宴。随后,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部副主任、国家光热联盟副理事长王霁雪,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新能源并网与运行专委会主任委员王伟胜分别进行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和“太阳能热发电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中的作用”的主旨报告。

本届大会为期3天,期间共分享了58个口头报告,展示了13个墙报以及13家参展企业的技术能力和产品。此外,大会上也颁发了优秀论文奖。光热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孙锐为上海交通大学戴恩乾同学以及西安交通大学张智同学颁发了大会优秀论文奖证书和奖金。

2019年8月22日中午光热联盟副理事长、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董事长邵继新的主持下,大会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闭幕仪式闭幕式上,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王志峰博士大会报告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以科学家的角度概括了本届大会报告的创新之处和技术成果

8月22日下午,120余名与会代表顶着骄阳,在浙江大学肖刚教授的带领下,实地参观了浙江大学青山湖校区太阳能热发电综合试验基地,并品尝了太阳能烧烤的自然美味。该平台占地10000平方米定日镜面积 2000平方米,塔高40米,最大热功率可达1MW,可用于太阳能高温集热、热化学储热、布雷顿循环系统、斯特林循环、PETE等先进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可为下一代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与试验指导。

 

科技创新引蝶变,光热发展谱华章。目前,我国首批太阳热发电示范项目中,中广核德哈50MW槽式电站、首航节能敦煌100MW塔式电站和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塔式电站已经投入运行,运行状况良好;今年还将有中电哈密50MW电站、青海共和50MW电站、兰州大成敦煌50MW电站、乌拉特中旗100MW电站、鲁能海西州50MW电站等项目投入运行;太阳能供热、太阳能光热+多能互补等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也处于蓬勃发展之际。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业界精英共聚杭州,聚力凝智讨论光热技术,分享技术成果,展示科技创新实力,不断点燃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火种,无疑是太阳能热发电行业的技术盛会必将收获满满。期待明年再相聚!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冀北地区首个构网型储能电站接入方案批复
评论(0)  2025年11月8日
国网冀北电力荣获央企“产品品牌”优秀成果
评论(0)  2025年11月7日
我国规模最大的蓄热电锅炉型虚拟电厂启用
评论(0)  2025年11月6日
“十四五”国网冀北电力发展成效·优质服务篇
评论(0)  2025年11月5日
重阳好“丰”景 电助粮归仓
评论(0)  2025年11月4日
织密防火安全网 守护绿色紫塞
评论(0)  2025年11月3日
新能源柔直孤岛系统低穿抑制专利
评论(0)  2025年11月2日
“十四五”国网冀北电力发展成效·乡村振兴篇
评论(0)  2025年11月1日
“移动方舟”守护万家灯火
评论(0)  2025年10月31日
“20年光伏环节见证者” 征集活动隆重开启!
评论(0)  2025年11月10日
晶科能源2025年三季度财报发布
评论(0)  2025年10月31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