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链接之内 视界之外” 跨界融合推动未来能源转型升级
作者: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2019年6月5~6日,以“链接之内视界之外”为主题的未来能源大会(FEC2019)暨第十五届中国能源战略投资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国际能源署(IEA)指导,中国能源网、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能源link、未来协同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未来能源大会通过研究探讨“传统能源”向“未来能源”转型融合的趋势,旨在促进能源行业协调、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建立智能化与开放共享的现代能源生态体系。

\

未来能源大会上,国家能源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玉清,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张凤,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李勇莅临出席并为大会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BP集团首席技术官、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大卫•艾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原副总经理曹耀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邹才能等专家参加会议,并先后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思想五周年。目前,传统能源的过度使用所造成的全球环境压力下,能源转型已经刻不容缓。能源革命、能源转型、能源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关键词。

国家能源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玉清表示:“中国能源转型的大趋势可以概括为能源消费结构的低碳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智能化、能源供应的多元化、多能互补一体化、分布式能源引领发展。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推进,智能化等新兴技术让供应侧、需求侧、储能、智能响应等前所未有的联系在一起,革命性的改变了能源了传统框架。”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张凤提到:“我们在全球政治经济持续大变局的背景下,我国能源安全形势日趋严重,能源安全严峻形势要求我们要加快能源技术革命中的技术转型,在新一轮能源革命中,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定力,面对能源安全、气侯变化这样的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战略的定力,力争通过努力做到能源基本自给。”

BP集团首席技术官、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大卫•艾顿表示:“提升能源的供应,降低排放,是能源行业,也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挑战,因此能源技术和能源转型更加重要。作为能源行业的一个技术专家,我非常的乐观,特别是每次来到中国,我都能够对能源变革的速度产生新的认识。所以我们非常期待和中国加深联系,支持中国以及整个世界来应对这样一个双重的挑战。”

在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要改革完善相关制度,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党的十九大将污染防治纳入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中。提出要通过推动水电以及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提升。在环保与新能源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也要求,2019年要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壮大绿色环保产业。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加快解决风、光、水电消纳问题。

因此,能源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优化能源结构,实现清洁低碳发展是推动能源革命的本质要求。近年来我国能源结构逐步优化,传统能源领域去产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展以及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新能源发电将成为未来能源领域的主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邹才能表示:“新能源革命将开启中国能源自主之路。新能源消费是能源转型的必然趋势,也是必然的选择。目前,煤炭发展进入了转型期,石油迈入了稳定发展时期,天然气步入了一个鼎盛期,而新能源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原副总经理曹耀峰表示:“北方地区清洁供暖全面推进为地热产业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2018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这不仅是宜电则电,宜气则气,提出了要宜热则热,宜煤则煤。地热能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未来将取得更大规模的推广。”

2019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了一系列文件鼓励和推进风电、光伏项目平价上网。由于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广泛接入改变了传统能源系统的单一集中模式,种类繁多的能源供应给能源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产业模式。在这种发展趋势下,需要能源企业跨界发展多种能源,融合新能源和新技术,由传统的单向型能源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从能源的角度来看,电动汽车具有出行工具和能源装置的双重属性。我们要从能源智能出行革命和新能源革命双重角度来看待网联化和共享化。网联化除了车联信息互联网,还有移动能源互联网,这就是移动能源互联网,电动车是核心,分布式光伏,智能电网,电池储能……新能源的大规模使用,将会带动能源行业的巨大革命。”

在服务方面,未来能源企业将从单一的能源生产者和销售者向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变,这要求能源企业既要扩大产品种类,又要提高服务水平。以多能互补为主的未来能源系统加强了能源与信息通信技术的联系,在这种模式下所产生的大量数据要求能源企业要跨界和融合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

能源与信息技术的跨界和融合,让智慧能源的时代扑面而来。能源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的深度融合,让多能互补、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成为能源行业新的方向,能源企业将面向产业园区、工业企业、公共建筑、居民用户等服务对象,开展能效诊断、用能监测、节能改造、电能替代、分布式发电等多元业务。

在这种趋势下,很多能源企业已经开始了跨界和融合发展,2019年初,国家电网提出了“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在国家电网的跨界发展中,泛在电力物联网将成为其中的一个重点。

泛在电力物联网可以通过对能源系统和电力系统的全面感知,用数据驱动和人工智能的方法改变电网传统的运行模式,把电网打造成源网荷储全程在线、设备和装置全程在线、产业与生态全程在线的平等互联的平台。使电网成为能源输送和转换的枢纽,社会经济和民众需求的共享平台。

与此同时,为了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快速发展新能源已经不仅仅是某个国家的认识,能源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不同国家之间的国际合作越来越普遍。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李勇强调:“2018年,我国联合相关国家共同发表《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部长联合宣言》,明确未来将在新能源、智能电网及煤炭清洁利用等方面开展更多的国际合作。展示了我国融入国际能源治理体系,坚定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因此,各行业、各地区应该更多的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不断增加可再生能源占比,探索利用未来能源的全新模式,为在世界范围内即将到来的绿色低碳能源变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可以预见,在智慧能源为主的未来能源中,能源企业将跨界发展多种能源,而互联网、芯片、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都已成为能源行业重点跨界和融合的对象。未来,能源技术创新将打破能源价格壁垒,用户将成为能源市场的核心资源。未来的能源系统将满足不同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形成不同的“定制化套餐”。未来能源的创新也可以在最细微的地方,只要存在需求。

为了持续关注未来能源的发展趋势,未来能源大会将携手政府、企业,致力于探索未来能源发展,共筑能源“博鳌”。未来能源大会将深入探讨我们所处新时代下对未来能源的重新认知和探索,鼓励大胆创新的思维和实践,极具前瞻的思潮将在这里迸发,探索我们未来的生活、未来的城市新面貌、未来能源的实现路径。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冀北地区首个构网型储能电站接入方案批复
评论(0)  2025年11月8日
国网冀北电力荣获央企“产品品牌”优秀成果
评论(0)  2025年11月7日
我国规模最大的蓄热电锅炉型虚拟电厂启用
评论(0)  2025年11月6日
“十四五”国网冀北电力发展成效·优质服务篇
评论(0)  2025年11月5日
重阳好“丰”景 电助粮归仓
评论(0)  2025年11月4日
织密防火安全网 守护绿色紫塞
评论(0)  2025年11月3日
新能源柔直孤岛系统低穿抑制专利
评论(0)  2025年11月2日
“十四五”国网冀北电力发展成效·乡村振兴篇
评论(0)  2025年11月1日
“移动方舟”守护万家灯火
评论(0)  2025年10月31日
“20年光伏环节见证者” 征集活动隆重开启!
评论(0)  2025年11月10日
晶科能源2025年三季度财报发布
评论(0)  2025年10月31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