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生物质能产业促进会:以全新身份开创产业新发展新格局
作者: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6月10日,初入孟夏却骄阳似火,在复兴门外大街19号,一群特别的人,正在改写着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历史。

11

这一天,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联盟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在会上,联盟宣布正式更名为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简称“生物质能产业促进会”),并宣读了新一届领导人员名单。至此,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联盟变换新身份,迈入协会新纪元。

新身份,生物质能产业好管家

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联盟(China Biomass Energy Association)成立于2017年5月,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的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光大绿色环保有限公司、凯迪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广东长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中从事生物质发电、生物质供热、生物质燃气、生物质液体燃料、生物质成型燃料等生物质能各领域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技术研发、设备制造、燃料生产、学术研究、行业服务等单位自愿组成的联合组织。联盟归国家发改委下属的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领导。

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联盟从成立开始,便坚决贯彻中央“四个全面”和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国家能源、环境保护、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组织生物质能源行业落实国家新能源和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加强生物质能行业自我管理,提升行业发展水平,维护行业整体利益和成员单位合法权益,实现生物质能可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国家能源结构调整、防治大气污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在刚刚度过一岁生日之时,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联盟从归属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领导,变成了直接下属分会,有了新身份——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根据协会决议,生物质能产业促进会由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前行政总裁陈小平担任会长,中国环保集团公司董事长郑朝晖担任执行副会长,中国光大绿色环保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钱晓东、凯迪生态董事长李林芝、广东长青集团董事长何启强担任副会长。

生物质能产业促进会新名称的发布和新一届领导的当选,掀开了协会发展的新篇章,是中国生物质能源行业的一件大事。生物质能产业促进会以崭新的形象和面貌,站在了中国生物质能行业的大舞台上,努力为行业争取更多的权益、谋求更好的发展环境,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新发展,环保大咖带领协会齐向前 

图片1

生物质能产业促进会第一任会长陈小平,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和受人尊敬的环保人士。他是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原“CEO”,光大环保创始人;高级经济师,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环境学院特邀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管理创新研究所学术委员;现任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联合国PPP固废变能源标准全球专家组组长,亚太固废能源化利用协会(WTERT)主席;

曾获“2011~2012中国十大绿色人物",2014至2017连续四年获“亚洲最佳CEO",2017年度“中国科学管理卓越人物"等称谓;2017美国《哈佛商业评价》评选的100名最佳CE0中、位列第14位。

十年前,陈小平从一名金融家,毅然转型从事环保事业。他是一位低调务实、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始终秉持“企业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还应是环境与责任的承担者”理念。他用八年时间将公司发展成为中国环境保护行业中的领军企业,投资、建设、运营60余个环保与新能源项目,投资总额约200亿元人民币。其中,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项目日处理规模超过1万吨,每年生产绿色电力约8亿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9万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日处理规模180万吨,每年减少COD排放量达18万吨。这些环保与新能源项目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所在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成为当地城市环保科技示范和环保教育基地,成为民众接触和建立绿色环保理念的一个个生动宣传场所。

他为中国环保事业做出的成绩和贡献,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2011年,光大国际被香港媒体评为“杰出环境保护企业”;他本人被香港媒体评选为“绿色中国——杰出环保领军人物”。

陈小平会长在就职时表示:“承蒙大家厚爱,本届联盟理事会推荐我出任会长,深感荣幸,也有压力。作为一个企业家、一名环保工作者,虽已退休,但我愿意与大家一道,为我们难以割舍的生态、环保情缘建言献策,集智助力。”

陈小平认为,置身于波澜壮阔的新时代,生物质联盟不单只讲生物质,更要讲时代使命、讲高质量增长、讲技术创新、讲社会责任、讲企业自律,协会各位同仁要抓住机遇,借势借力,在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中勇立潮头,为美丽中国和绿水青山的建设中集聚众力,互促互进,相映生辉,砥砺前行! 

图片1

在陈小平会长的带领下,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已经完成了全新公开亮相,与丹麦驻华大使馆联合成功举办了“2018中丹可再生能源清洁供热高峰论坛”。生物质能产业促进会代表中国生物质能行业向全世界进行了发声和交流。其专业、权威、负责任的满满公信力形象,受到了中外政府、行业专家、企业等的高度认可。

新格局,生物质能引领能源革命

生物质能(biomass energy ),就是太阳能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虽然不同国家单位面积生物质的产量差异很大,但地球上每个国家都有某种形式的生物质,生物质能是热能的来源,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燃料。

中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中国理论生物质能资源50亿吨左右。现阶段可供利用开发的资源主要为生物质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禽畜粪便、工业有机废弃物和城市固体有机垃圾等。

近年来,中国加速能源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燃气、生物质液体燃料等重点领域蓬勃发展。我国陆续突破了厌氧发酵过程微生物调控、沼气工业化利用、秸秆类资源高效生物降解、高值化转化为液体燃料等关键技术,建立了兆瓦级沼气发电、万吨级生物柴油、千吨级纤维素乙醇及气化合成燃料示范工程。

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其中生物质发电与生物质燃料乙醇产业都已有一定的产业政策支持,至于生物天然气以及生物质固体燃料等领域,尚待更明确的政策支持,发展潜力也非常大。2012年3月我国出台了利于生物质能发展的政策《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其明确指出对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发电)进行一定的电价补贴。

2016年底,国家能源局下发《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规划目标,到2020年,生物质能基本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利用。生物质能年利用量约5800万吨标准煤。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500万千瓦,年发电量900亿千瓦时,其中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700万千瓦,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750万千瓦,沼气发电50万千瓦;生物天然气年利用量80亿立方米;生物液体燃料年利用量600万吨;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3000万吨。

在中国能源结构转型,严格环保政策、治理大气污染的时代背景下,生物质能产业面临着发展的良机。在不断进步的技术和政府政策的大力加持下,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将走向发展快车道。生物质能产业促进会的成立,将起到火车头的作用,指导和引领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健康、有序、有力的发展,开创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新高度!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冀北地区首个构网型储能电站接入方案批复
评论(0)  2025年11月8日
国网冀北电力荣获央企“产品品牌”优秀成果
评论(0)  2025年11月7日
我国规模最大的蓄热电锅炉型虚拟电厂启用
评论(0)  2025年11月6日
“十四五”国网冀北电力发展成效·优质服务篇
评论(0)  2025年11月5日
重阳好“丰”景 电助粮归仓
评论(0)  2025年11月4日
织密防火安全网 守护绿色紫塞
评论(0)  2025年11月3日
新能源柔直孤岛系统低穿抑制专利
评论(0)  2025年11月2日
“十四五”国网冀北电力发展成效·乡村振兴篇
评论(0)  2025年11月1日
“移动方舟”守护万家灯火
评论(0)  2025年10月31日
“20年光伏环节见证者” 征集活动隆重开启!
评论(0)  2025年11月10日
晶科能源2025年三季度财报发布
评论(0)  2025年10月31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