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裹挟着参加了一些小圈子。我发现,健康是这些圈中朋友们的永恒话题。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食品安全早已经成了人人关心的大事,现在,全国范围内又加上了一个“霾”。人可以少吃少喝,但总不能不吃不喝,更何况,你一刻都无法不呼吸。残酷的现实,都严重地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谈到健康问题,就会涉及到生死。中国人并不是很喜欢谈论死——死是晦气的。在信仰普遍缺失的国人中,死更是恐怖的——我们不知道死后去哪里。未来的不确定性,着实让人焦虑、不安,直至恐惧。
但死亡的消息,却不时充斥在耳边。这个不幸的人,即便是与我们只有过几面之缘者,他的辞世,也会更令人唏嘘。
在我所认识的能源圈中的人,孙波的死,不仅令人唏嘘,更令人扼腕。
孙波是中石油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的掌门人。2012年底,中亚管道A、B线建设完工,并实现每年向中国输送3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为了纪念建设者,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决定出版一本画册。在画册的定位、内容选择过程中,我见到、认识了孙波。
第一个印象:业务了然于胸,各种数据、时间、节点,脱口而出;第二个印象:事情想得周全妥帖。
针对画册的讨论,孙波参加了两次。事后我对同事说,作为公司一把手,孙波有点事无巨细了,真累。
实际上,孙波有更累的事:刚刚运行的管道,是在28个月内完成3600公里、跨越四国的项目,史无前例。建设这样一条国际管线,按照国外经验,一般需要6年。
据报载,在修建管道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周末,每天睡眠的时间只有三五个小时。他的秘书武冠军粗略统计,那两年,他们每年有100多天是在四国间的飞行途中度过的。为了节约时间,孙波把航班都安排在晚上,创下了几百万公里的夜间飞行纪录。
2012年11月20日,孙波连续参加三个会议,回到家后继续工作。笔记本电脑显示,他修改的最后一份工作文件的时间是21日凌晨1点。五个小时后,他被家人发现已经昏迷不醒。脑CT显示,他脑干的血管瘤超过4厘米,而且已经破裂导致颅内大出血。
为中国石油海外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孙波,于12月8日与世长辞。追悼会上,他的一位老同事留言说:孙波,你是累死的。
高强度的工作对孙波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一点是肯定的,毋庸置疑。
忘我工作,是孙波个性使然。这对于职场人士,应该不难理解。在工作中,很多人有一种不须扬鞭自奋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他发自内心去把工作做好,甚至不计个人得失。以我粗浅的经验,可以断定孙波属于这种人。
个性绝不是孙波拼命至死的唯一原因。孙波52年的人生,大半浸淫在一个以祖国利益至上的国有企业中,铁人精神早已经深入他的灵魂。在他主掌的公司中,“拼命”,也是司训之一。
一项调查显示,能源人由于身处的行业特性,导致工作环境特殊,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说珍惜生命也许老套,但爱护自己、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却最现实。
最近,一位因乳腺癌去世的复旦大学的老师在生前的日记中写道: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都是浮云。
由此我也想到,任何倡导员工牺牲生命的公司文化,都是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反动。爱工作,爱生命。真心希望孙波的离去,也为我们留下这样一笔宝贵遗产。
(选自《新能源经贸观察》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