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曹仁贤:可再生能源资金“开源”“节流”一样重要
作者: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阳光电源董事长 曹仁贤

    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的竞价招标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一轮轮令人大跌眼镜的超低电价一次次刷爆了业内人士的底线,这类似于“拍卖”的招标运动,其结果必然是大家深恶痛绝但又无可奈何的低价中标。显然产业成本没有如此大幅度的下降,产业技术没有颠覆式的进步,目前的价格已经严重背离了成本。有些官员责备行业不自律、企业不团结,这样的要求太不现实了,在产能远大于需求的中国,企业失去理性,赌一把,是完全不足为奇的!

  对于这个看似无解的题目,我认为只有通过开源节流才能找到出路。开源,是尽快调高可再生能源附加费用,扩大征收范围;节流,是进一步降低行业成本,扩大规模,提高可靠性,延长电站使用寿命,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降低电价,二者缺一不可。

  如何尽快扩大可再生能源资金来源,这是一个敏感但不得不说的话题,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哪里来的理由上调可再生能源附加费?在这里我还是想试图来论证一下我的观点:近日,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对3000名能源消费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7%的受访者愿意购买绿色电力,超过40%愿意每月增加10元钱购买清洁电力,我国民众清洁消费的意愿甚至高于欧洲民众,但目前我们的政策是不对居民用电征收附加费的,我们的自备电厂、农业用电也是不征收的。我们的老百姓为什么这么高尚?因为他们对雾霾、对恶劣的生态环境已经深恶痛绝!大家愿意出钱出力,但这是需要引导的,是需要一个民主、透明的机制去实现的,只要让老百姓相信这些钱用于了清洁能源,用于了环境改善,而不是被挪为他用,大家一定会愿意支付一些钱,积少成多,我相信没有咱们中国人办不成的事情。

  目前可再生能源电力附加费是工商业用户收取每千瓦时1分9厘,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为5.5万亿千瓦时,如果全部征收,每年就超过1000亿元,如果能加倍征收,就有2000亿了,这还没有包括资源税和碳税,这2个税种至少还能再增加2000亿的资金。目前对化石能源的补贴资金,数目巨大,就拿居民用电交叉补贴这一项来说,估计都在2000亿以上,对石油煤炭等行业的补贴,数字更是惊人。这些导向错误的补贴,不仅破坏了能源消费价值观,更产生了清洁能源成本高于化石能源成本的误识。所以资金不是问题,现在很多人认为可再生能源补贴来自于财政收入,其实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这个钱广大居民一分未交,工业企业交的也是专款专用,这不是财政收入,这仅仅是委托相关机构转移支付而已,而对化石能源的巨大补贴,才是我们纳税人的真金白银。

  我们的官员一直担心在目前经济形势下增加可再生能源附加费会严重影响企业生存,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中国企业靠能源价格低廉来获取竞争优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企业要靠创新,靠管理,靠人才才能有竞争力。实际上,给经济带来巨大破坏的正是低廉的化石能源价格!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暖,疾病肆虐等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了,如果我们再拖延治理,到时候几万亿、几十万亿都是不够的!所以,我们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我们需要能源改革者,我们应该建立民主、透明的能源决策体系,对巴黎气候大会目标进行深度分解,尽快扩大可再生能源资金来源和强度。在刚刚结束的G20会议中,明确要求各国拿出有理有据的清洁能源补贴原理,要尽快取消对化石能源的补贴。补贴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至关重要,所以现阶段万万不可只着眼于眼前,我们要认识到今天的补贴是为了明天的少补贴或者不补贴!

  行业进步的成果也是显而易见的,2006年光伏组件的每瓦价格是30元,现在是3元,当年逆变器价格是每瓦3元,现在是0.3元,10年成本下降了10倍! 这些都是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带来的巨大收益,所以我们更要加快技术进步步伐,加大研发投入,努力降低成本,这就是“开源节流”的“节流”。

  如何加快成本降低的步伐?市场化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头等大事。最近有的官员要求去产能,要求各地产业兼并整合,殊不知,政府主导下的重组,几乎没有成功的案列,市场经济就是过剩经济,优胜劣汰无可厚非,只要政府不搞地方保护,手不要闲不住,新能源就会是真正的市场经济的受益者。坚持创新发展是可再生能源行业的根本出路,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还是对知识产权的不尊重,违法成本低,要让创新有回报,除了加大创新投入,还要把山寨行为当成耻辱,更要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的处罚力度,大力引导微创新、细分创新。当前光伏企业要在电池效率、系统优化、智慧能源等方面加大投入,培育细分市场,杜绝同质化。最后,坚持规模化发展是光伏产业降低成本的制胜法宝,只有规模化才能提高质量,只有规模化才能薄利多销,也只有规模化才能遵循摩尔定律,快速降低成本,走向良性循环。

  总之,可再生能源电价的降低需要理性、逐步地推进!技术和商业的变革,有自己的客观规律,我们真的不希望一个红头文件把中国光伏产业再次带入寒冬甚至彻底死亡!

  希望相关机构能够深入基层,更多的了解行业,毕竟中国的光伏产业在引领全球的同时,也给世界清洁能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希望有关部门给予我们更多的包容,给行业再多一点的时间,一起努力,创造更多的资源和方法,为可再生能源价格尽快达到各方满意的水平而努力!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阳光电源曹仁贤:“逆变”未来者的新使命
评论(0)  2021年3月17日
碳中和:储能产业的历史性机遇
评论(0)  2021年3月12日
中煤协:“十四五”末国内煤炭产量控制在41亿吨左右
评论(0)  2021年3月9日
从三个组件看如何以CbM方法解决风轮机设备维护难题
评论(0)  2021年3月4日
早于国家目标37年实现碳中和 ,通威集团底气何在?
评论(0)  2021年2月19日
乐叶光伏王英歌:未来成本和价格的下降还得靠提高效率
隆基股份旗下成员企业乐叶光伏董事长助理王英歌则主要倡导了光伏效率提升带来的发展空间。
评论(0)  2016年12月29日
曹仁贤:可再生能源资金“开源”“节流”一样重要
可再生能源电价的降低需要理性、逐步地推进!
评论(0)  2016年10月12日
电力物联网进入2.0时代 助力全球能源互联
华为全新的电力物联网2.0解决方案瞄准智能电表的全联接痛点,助力传统电网转型。
评论(0)  2016年10月12日
燃料电池商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氢能的储存
标准规范成为燃料电池产业化发展路上至关重要的一环。
评论(0)  2016年9月20日
垃圾焚烧知与行 为垃圾的出路讲“实话”
不少专业、负责任的环保企业正在为中国的“垃圾围城”默默地伸出手臂,顶着压力,寻找出路,砥砺前行。
评论(0)  2016年8月2日
LNG:亚洲能源发展的“巨大失误”
对亚洲而言,天然气管网是比LNG更具未来发展优势的投资方向。现在,需要对亚洲一直青睐的LNG做进一步的理性思考。
评论(0)  2014年8月5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