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张国宝:能源结构调整 新能源须迈向市场竞争
作者:张国宝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2020年煤炭占比降到60%以下很难”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能源结构调整,那么您认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比较合理的能源结构应该是什么样子?

张国宝:这个问题也是能源界很长时间以来讨论的问题。中国有一句在能源领域广为流传的话 “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很难改变”,因为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确实非常突出。就拿电来说,原来78%的装机都是燃煤机组,发电量的83%都是燃煤发电,比例非常高。现在降低了一点,仍有70%是燃煤机组。这个比例和西方发达国家来相比正好是倒过来的,发达国家煤炭占比大概是30~40%。

虽然最近几年新能源的比重在上升,但是去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仍高达65.7%,这还是在上一年减少了0.9%的基础上。我国计划2020年非化石能源的比重达到15%,但实现这个比例并不是很轻松的事情。我曾经是“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起草组成员,那时候对于到“十二五”末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到底占多少,有过很多争论,后来我提了11.4%的目标,定这个目标的目的是让各年度均衡完成总体目标。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9.8%,距离11.4%还有1.6个百分点,两年时间内每年都得完成0.8%,这个任务并不轻松,所以对我们来讲调整能源结构并不是一个非常轻松的任务。

记者:前些年非化石能源比重还曾不升反降。

张国宝:现在是在提高了。我国非化石能源除了水能,其他占比还太小。即便是核电,在整个发电量里也就占1.97%,连2%都不到。风力发电这几年上来了一些,去年发了1340亿千瓦时,达到了2%。真正挑大头的还是水能,水能做了最大的贡献。

记者:您认为,到“十二五”末或者说2020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到什么水平是比较合适的?

张国宝:我认为煤炭比重可能降不到60%以下。现在是65.7%。如果能够做到63%,我认为就很不错了,这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们原来做过一些方案,在福岛核事故发生以前,我们试图想把核电搞到8000万千瓦,即便达到这个数字,在电力里面占比也只有4%~5%,在一次能源里面比例就更小了,即便8000万千瓦这么一点,现在都没有实现。

自备电厂和燃煤小锅炉的压减有很大空间”

记者:在煤炭比重下降的速度比较慢的情况下,煤炭的清洁利用这篇文章就非常重要了。这篇文章您觉得应该怎么来做?

张国宝:对于这一点大家倒是有比较多的共识,就是在强调发展新能源的同时,提高煤炭的清洁利用程度。因为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很高,尽管这些年比例在降低,但煤炭还是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中国不大容易甩开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那怎么办呢,我们要看到煤炭一半以上是用来发电,所以发电如何更清洁就成了一条路径。要降低煤耗、提高发电效率(现在是321克/千瓦时),有没有进一步降低的可能?我想还是有的。还有就是进一步淘汰落后的小机组,虽然平均煤耗已经降到321克/千瓦时,但是400克/千瓦时以上的机组还存在。

特别是自备电厂这一块儿小机组还不少,因为前几年淘汰小机组主要是淘汰公共小机组,不怎么涉及自备电厂,所以现在保留的自备电厂还是有很多。自备电厂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得已,厂里生产需要蒸汽,是工业流程的需要,所以必须要有自备电厂,再比如造纸厂,它有很多废渣废液,需要烧掉它,可能就要有自备电厂,这是两种不得已的情况。另外一种情况是税制造成的,工厂从电网买电,1度电可能要5、6毛钱,而自发自用可能3毛钱就够了,因为厂内消耗不用上税,这样的财税制度实际上在鼓励工厂自己搞小电厂,尽管自备电厂单位能耗高,但是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却是好的,所以关掉这部分自备电厂,让企业从大电网买电,还需要在财税制度上进一步设计。

记者:目前我国火电机组上大压小的空间越来越小了,您认为除了用大机组替代小机组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降低燃煤污染物的排放?

张国宝:现在10万千瓦以下的公共机组已经不多了,剩下的是一些为了供热暂时淘汰不了的,但这部分机组也要慢慢淘汰。火电减排最重要的就是除尘、脱硫和脱硝。除尘装置现在已经非常普遍,但是除尘也还要分高效和低效,比如布袋除尘比电除尘要好一些,还有一些改进型的电除尘技术也不错,这方面有些电厂做的很好,但是还有很多老电厂没有改造。脱硫现在也很普遍了,而且现在推出了脱硫电价,你不脱硫就是另外一个电价。脱硝现在还没有普遍,这方面我们还有努力的潜力。

还有一个就是分散小锅炉和家庭燃煤,这部分污染更严重。所以我们在大城市还应该进一步推广集中供热。现在很多城市的学校、企事业单位和一些工厂还在烧锅炉。这部分燃煤我认为不一定用天然气来替代,可以继续燃煤,但要采用集中供热机组。

说到供热机组,它在北方非常普遍,而且很多是老旧机组。现在我正帮清华大学推广他们的热泵技术,就是把电厂冷却水的热量提出来,作为城市供热用。这些技术的节能效益是非常好的,原来电厂的冷却水是从冷凝塔蒸发冷却了,这部分热量就白白流失了,这个技术在中国还有很大的推广余地。

“看好煤制油气,不看好IGCC和天然气发电”

记者:提到技术问题,现在IGCC是比较清洁的燃煤发电技术,您怎么看待这个技术的前景?

张国宝:清洁燃烧目前还有很多争议,大家的看法还不一致,有很多人都推崇这个IGCC,我本人是不大欣赏这个IGCC的,因为把煤气化再来发电,其实全生命周期中它并没有完成多少减排,另外它的造价、发电成本很高。推广起来还是相当困难,除非国家给高电价,否则这样的电厂很难存活下去。

煤炭的利用还有一个思路。就是现在煤炭的价格已经比前两年低了很多,一吨要低300块钱左右,主要原因是供大于求,前几年价格太高刺激了煤炭产能释放。现在说要压减燃煤,那么煤炭行业的人就苦得很,所以我提出把一部分煤不再用作燃料,而是作为原料,用煤来制油、制烯烃,既不直接烧掉它,又找到了新的出路。

记者:煤制油气也是存在一些争议的技术。您曾提到能源变革的一个关键就是技术创新。请问近年在能源领域发生的技术变革,哪些是您印象比较深刻的?

张国宝:这个有很多,比如我对煤炭转化技术印象就比较深刻。我曾经提出过煤炭可以变燃料为原料的观点,可能有些国家不认同这条路,但是我认为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下还是非常适合的,为什么呢?一方面中国还有这么多煤炭资源,要寻找出路,另外一方面就是能源安全,现在谈论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本质问题实际上是石油安全,我算过一笔账,我们国家能源对外依存度实际上并不是很高,拿去年的数字来说,去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是37.6亿吨标准煤,能源生产总量是33.88亿标准煤,能源自给率仍然高达90%,对外依存度也就是10%,总体自给率还是很高的。

美国的自给率都没有我们国家高,2012年美国的能源自给率只有81%,他的对外依存度比我们还高,虽然这两年美国页岩气、页岩油的产量有所提高,但是它的能源自给率仍然达不到90%。所以我国90%的能源自给率是并不低的,那核心问题就是在油上,油的自给率已经降到42%了,就是对外依存度达到58%,去年我们进口了2.8亿吨石油,自己才产了2亿吨。

所以能源安全的核心问题,在能源的持续供应。最担心的问题是石油供应中断。那么怎么办呢?我觉得可以用煤来制油,但是要适当的发展,不是要遍地开花。适当做一些对我们的石油来说是非常有益的补充。而这个技术,我国做得非常好。还有煤制烯烃,我们也是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工业化。因为我们中国有8000多万吨油不是用来做燃料,而是用来做化工原料,现在这部分我们可以用煤替代一部分。

记者:接下来我想问一下天然气的问题。刚才聊到能源清洁利用的时候,您特别强调用清洁利用的煤炭来替代不清洁利用的煤炭,而不是用天然气。您认为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它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您看好天然气发电的前景吗?

张国宝:去年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上升了0.4个百分点,已经达到了5.8%,但是和发达国家的30%来比,我们还是个小数字。但是达到这个数字也不容易,我们进口气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31.6%了,我们去年天然气消费增长了25%,增长率特别高,整个能源是增加了3.9%,所以大家对天然气的需求是比较旺盛的。

现在大家认识到天然气一个是清洁,一个是使用方便。我们去年进口是530亿立方米,大概管道气和LNG各一半,进口管道气主要是中亚来的,LNG去年进口1700万吨,下一步天然气的进口还会增加。

天然气最大的制约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气量不足,二是价格过高。去年进行了价格改革,改革成存量气和增量气,如果用增量气来发电,一度电的成本大概要1块钱,和煤电差距比较大,跟太阳能差不多,所以目前天然气发电还只能作为调峰来用,或者作为分布式能源的动力来用,或者冷热电三联供,但是对于三联供价我也开过座谈会,包括北京市燃气公司都认为三联供这个气价也做不下来。除非国家价格政策能够放开,否则限制在这个价格范围内,没有价格疏导机制,连天然气的分布式能源恐怕都很难做得下来。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阳光电源曹仁贤:“逆变”未来者的新使命
评论(0)  2021年3月17日
碳中和:储能产业的历史性机遇
评论(0)  2021年3月12日
中煤协:“十四五”末国内煤炭产量控制在41亿吨左右
评论(0)  2021年3月9日
从三个组件看如何以CbM方法解决风轮机设备维护难题
评论(0)  2021年3月4日
早于国家目标37年实现碳中和 ,通威集团底气何在?
评论(0)  2021年2月19日
乐叶光伏王英歌:未来成本和价格的下降还得靠提高效率
隆基股份旗下成员企业乐叶光伏董事长助理王英歌则主要倡导了光伏效率提升带来的发展空间。
评论(0)  2016年12月29日
曹仁贤:可再生能源资金“开源”“节流”一样重要
可再生能源电价的降低需要理性、逐步地推进!
评论(0)  2016年10月12日
电力物联网进入2.0时代 助力全球能源互联
华为全新的电力物联网2.0解决方案瞄准智能电表的全联接痛点,助力传统电网转型。
评论(0)  2016年10月12日
燃料电池商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氢能的储存
标准规范成为燃料电池产业化发展路上至关重要的一环。
评论(0)  2016年9月20日
垃圾焚烧知与行 为垃圾的出路讲“实话”
不少专业、负责任的环保企业正在为中国的“垃圾围城”默默地伸出手臂,顶着压力,寻找出路,砥砺前行。
评论(0)  2016年8月2日
LNG:亚洲能源发展的“巨大失误”
对亚洲而言,天然气管网是比LNG更具未来发展优势的投资方向。现在,需要对亚洲一直青睐的LNG做进一步的理性思考。
评论(0)  2014年8月5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