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代为了生存的需要,围绕着粮食这一依附于土地的产物,发生过数以万计的战争,国家间、民族间、部落间。从20世纪开始,对粮食的争夺焦点发生在缺粮地区,更多体现在争夺市场、价格。化石类资源的争夺,发端在工业革命开始。19世纪末煤炭成为蒸汽机的主要原料,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石油在世界燃料结构中的比例迅速上升,从而取代了煤炭成为第一大能源,争夺也进入了日益持久的阶段。未来一百年,它们仍然是争夺的焦点之一。
19世纪末以来,化石资源控制在英法德等殖民国家手中,对石油的利用和控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之一,并以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为标志,形成了殖民时期全球石油格局。1914年,丘吉尔促成英国政府向BP石油公司注入250万英镑,获得51%的股权,而BP公司必须在20年内以优惠价格向英国海军供应4000万桶燃料油。这标志着BP公司成为国有性质的战略企业,英国也成为世界能源的主要控制国家。
殖民时期的石油格局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而宣告终结,美国成为世界格局的控制者。1947年,一半的西欧石油是由五家美国石油公司供给的。到20世纪50年代,美英(美国五家、英国两家)石油公司控制了中东石油供应,控制了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北美的市场。
20世纪60年代开始,第三世界各国要求经济主权呼声的崛起,应运而生了OPEC,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和20世纪70年代的冷战格局、中东局势的恶化,引发了第一次和第二次能源危机,美国已不是化石能源的绝对霸主。这种多方博弈有一个显著特点,即石油消费国和石油供应国之间的权利控制和转移。在世界格局中,不断演化的跨国公司控制着地球上绝大多数的资源。全球排名前十位的跨国公司,占有全球铁、铜、铝、锌50%以上的储量和产量,巴西、澳大利亚、印度三国铁矿石产量占世界产量的60%,占世界贸易量的90%。
未来五十年,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用手中的矿产资源必然会成为一个阵营与发达国家抗衡,与石油国家竞争财富分配。
(选自《新能源经贸观察》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