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夺命石油
作者:张哲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内容提要:中东自古被称为“流奶与蜜之地”,石油给这里带来财富,也带来了传统与现代工业社会的冲突。

 

            造物主即便有知,恐怕也难以逆料到今天的局面:当世界发展到这样的地步,石油这种貌不惊人的黑色物质会和阴谋、暴力、腐败、霸权这样不光彩的词语染上干系。更因为着它攸关着全世界的命运,无论美国、中东、中国还是管你什么国家,都把石油放在极重要的位置。在21世纪以来的电影里,好莱坞的《辛瑞那》和多国联合制片的《黑金》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两部关于石油的作品。

 

理想主义屡战屡败

 

            好莱坞演员马特·达蒙对能源题材似乎有偏好,去年自编自演的《应许之地》聚焦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发生的插曲,而其实早在2005年,他就在《辛瑞那》中插了一脚。只是不同于《应许之地》中的独挑大梁,《辛瑞那》的多线程让达蒙的风头被乔治·克鲁尼盖过——它不但获得第78届奥斯卡原创剧本提名,更帮助克鲁尼捧走最佳男配的奖杯。当然克鲁尼也是狠下了血本,为演好这个特工角色非但疯狂增肥,更不惜搏命出演,在片场把脑袋摔出重伤,留下后患。

 

            《辛瑞那》乍看上去线索太多,时常跳跃,让故事显得复杂。同样是多线叙事的电影,《撞车》格局较小,讲述了仅仅是发生在洛杉矶的一桩偶然事件;《通天塔》则把线索平均分配给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几组人物,刻意凸显全球化。《辛瑞那》的妙处在于,它既有揭露西方的石油阴谋这样宏大的格局,又不着痕迹地串联起了经济顾问、特工、律师、石油巨头、阿拉伯王室、巴勒斯坦平民少年等繁多的人物。

 

            乱是有点乱,好在乱中取胜。四组线索平行推进,各有交会。影片虚构了一个盛产石油的中东国家,老国王行将就木,两个王子为争王位而蠢蠢欲动。其中有意思的是,大王子纳西尔受过西方教育,是个心怀理想的改革家,立志将祖国建设成政教分离、司法独立、妇女拥有选举权的现代国家。按理说这样的理念接近西方,应该会得到美国的支持,事实却恰好相反,美国视其为眼中钉,宣称其为恐怖分子。因为纳西尔在石油贸易上不愿被美国左右,在他看来,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一样重要,美国的石油公司以合作为名来到中东国家,无非是来最大限度地榨取这里的石油资源。反倒是才智平庸的二王子,因为甘愿和美国合作并接受美国驻军,被看成是美国在中东地区利益的有力维护者,因而在争位事件上得到美国的全力支持。最后中央情报局出面,一颗精确制导导弹断送了纳西尔的性命,二王子也得以上位。

 

            这样的故事格局,是好莱坞典型的美国左派思维,把批评的目标直指政府霸权和财团阴谋。左派影星马特·达蒙饰演的能源金融分析师因为理念和纳西尔一拍即合,而成为后者的经济顾问。这个角色是个理想主义者,甚至曾经为了理想把家人摆在次要的位置,但是在唯利是图的政治现实面前,理想破碎,最终回归家庭。和多年后他在《应许之地》中塑造的男主角在为天然气公司服务中发现良知而放弃不义的工作相比,恰好穿越时空,形成有趣的对照。

 

            倒是乔治·克鲁尼塑造的特工,心路更接近于《应许之地》男主角。这个特工在中东执行任务中发现蹊跷,如实向上级报告后反遭猜疑,遂成一颗弃子。较真的个性让他选择听从良知,从刺杀纳西尔王子变成向纳西尔通风报信,可惜最终和纳西尔一同葬身于飞来的导弹。这可以说是个从头到尾都透着倒霉的角色,外形也由于化妆而遮盖了克鲁尼的英俊,只以臃肿的胡子大叔面目示人,但是因为对真和善的信守,他仍然是美式价值观里不输于别人的英雄形象。

 

            而另一方面,一些极端人士也从未放弃他们的价值观,不断向年轻人灌输“通过自由贸易来跨越人性本身和现代生活的隔阂是不可能的”、“现代社会的痛苦自由社会是不能解决的,自由社会已经失败了”。即使纳西尔能够活下来并得到王位,他所推行的改革将受到何种程度的抵制,也可想而知。

 

            在影片的最后,装载着石油的邮轮被人体炸弹毁于一旦,无论是机关算尽的美国石油巨头,还是那个虚拟的石油之国,没有人是赢家。黑压压的大海何曾干净,真是个悲伤的结局。

 

以旧换新此路不通

 

            美国人拍的关于石油的电影,恐怕总免不了往经济利益、国家矛盾、文化冲突、宗教分歧上靠。即使《辛瑞那》是站在批判美国政府及巨型公司的立场,也不代表它就在为中东说话。事实上,以西方目光去审视东方问题的做法,总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很难搔中靴子里的痒。

 

            饶有意思的是,《黑金》则完全是另一种面貌。这部电影由法国、意大利、卡塔尔、突尼斯共同制片,主要演员则分别来自法国、英国、西班牙、印度、埃塞俄比亚、美国,阵容活脱脱一个小型联合国。可是他们在片中却被要求统一说英语——明明一个发生在阿拉伯世界的故事,角色们说着南腔北调的英格里希,怎么看都有点超现实。

 

            《辛瑞那》的故事中心是石油国家的一个父亲两个儿子,《黑金》则是倒过来,一个儿子两个爹。奥达从小被寄养在纳萨比门下,成年后与其女联姻。老牌帅哥安东尼奥·班德拉斯饰演的纳萨比因为石油资源而变得富有,并与美国公司合作。这在奥达的生父看来是不可容忍的,他迅速向纳萨比宣战,并鼓动奥达加入己方。

 

            养父和生父不但代表了两个阵营,也代表了中东世界的新旧两种理念。当奥达刚回到生父身边时,曾经有过一番精彩的舌战群儒戏码:

 

            “所以你们拒绝所有的石油?”

            “是的。石油有什么用,让汽车到处跑?骆驼才我们的汽车。”

            “那如果真主不想我们使用石油,他为什么把石油埋在我们的土地下?”

            “真主是将它埋在那儿了,但如果他想要我们使用它,他会在可兰经里说到这点。”

            “但他也没有在可兰经里说禁止使用石油。我认为他把石油埋在地下,很可能是希望让我们更加富足,使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生命是永恒的,俗世的生活不需要改善!那不过是一时之乐而已。”

            “那你鼻子上的眼镜也是一时之乐吗?眼镜难道没有改善你的生活?”

            “殿下,眼镜的作用只是为了让可兰经上的字更清楚。”

 

         争论到这里,一向反对战争、主张知识推动进步的奥达恐怕也心灰意冷,他恐怕也才意识到,对于坚定的原教旨主义者来说,理性的说辞完全起不了作用。而这些人的背后正是奥达的生父,他相信一旦开了同意开采石油的先河,美国人就会像老鼠一样越来越多,占领这片土地,而部落的人们也会逐渐变得唯利是图,迷失了信仰。这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形象,正直、廉洁,以保卫家园、民族、宗教为使命。

 

            问题是,被称为黑金的石油终有第一次从地底喷涌而出的一日,传统的价值观也终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相对而言,养父纳萨比同意和美国人合作,虽然初衷只是为了让自己“比英国国王更富有”,在客观上却也推动这片地区的现代化,比如建设学校、医院、图书馆,还给城市通了电。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战争的结果也是对阿拉伯世界命运的一种暗喻:传统的英雄死了,奥达所代表的新秩序建立,而不择手段的纳萨比则被派去美国石油公司董事会,来代表奥达他们的利益。这个看起来各得其所、皆大欢喜的结局,与其说是对实际的反映,不如看成是导演一厢情愿的理想。现实永远不会如我们所愿。

 

(选自《新能源经贸观察》10月刊)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晶科能源24年业绩发布
评论(0)  2025年4月30日
国家电网一季度新增新能源并网超5000万千瓦
评论(0)  2025年5月5日
冀北电力优秀动画作品斩获北京国际电影节奖项
评论(0)  2025年5月4日
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储能电站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3日
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分布式光伏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2日
冀北电力申请并网双馈风电场参数整定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1日
创建配电网 高质量发展样板
评论(0)  2025年4月30日
国网冀北电力领导层调整
评论(0)  2025年4月29日
国网冀北张家口风光储输新能源申请专利
评论(0)  2025年4月28日
东方日升推广会广东站圆满落幕!
评论(0)  2025年4月28日
华北电力大学和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专利
评论(0)  2025年4月27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