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中国能源国际合作论坛》纪要
作者:新能源经贸观察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金秋9月。由《新能源经贸观察》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2012/2013》发布会暨中国能源国际合作二十年研讨会在京召开。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国际能源合作之路走到今天,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来自官方的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顾骏等人,来自学界的国务院参事吴宗鑫、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石泽等,来自塔吉克斯坦的驻华大使拉希德· 阿利莫夫、伊拉克驻华使馆馆长拉曼· 穆辛等外国友人均赶来参加了此次论坛,为中外能源合作出谋划策。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国家电网、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道达尔(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能源公司均派专人参加了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每年推出一本《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如今已是第四个年头。在报告主编许勤华看来,2013年是个特别的年份,恰逢中国能源国际合作从1993年进口成品油至今二十年整,是继往开来的一年,也是回顾并展望的时机。


论坛上,各方嘉宾围绕“能源国际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国际能源合作的模式探讨”以及“国际能源治理的再构建”三个议题,展开了精彩激烈的思想交锋。


能源现实正在变化

许勤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今天,中国的能源现实已发生变化,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能源自给自足走向能源国际合作,从“十一五”计划开始的能源供给安全观向多种能源综合发展转向。

 

其一,树立了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在从学习者、追随者逐渐转变为主动参与者、规则制定者的过程中,这反映了中国在能源发展理念上的创新,协商机制上的融合,国际能源问题解决影响力的增强。

 

其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缘政治,通过能源合作加强与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合作组织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联系,促进了相互理解,缓解了不少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南海和东海有一些紧张,其实这种双边的能源合作正在迅猛发展,所以我一点都不担心这个地方会发生地缘热冲突。

 

三是重塑了国家关系,世界国家关系秩序变得更为丰富、稳固和富有弹性。

 

我们仍缺乏话语权

李鑫炜(中共中央外事领导小组办公室政策研究局副局长)

在国际能源领域,中国确实是一个新手,尽管已经是世界油气市场最大的国际买家,但缺乏相应的话语权。

 

同样,尽管我们现在已经是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领域最主要的生产者,但同样也缺乏话语权。世界分工体系的发展,现在已经把世界工厂的接力棒交到了中国的手上,但是能源的接力棒并没有同时交给中国,也就是说中国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能源问题,完成世界交给我们的生产任务,同样,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和能源消费现在已经与发达国家平分秋色了,但是在经济和能源领域的权利还远没有达到这样一个水平,我觉得这种状况需要改变。

 

传统的外交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所以必须靠新型的国际合作,靠公平合理开放的国际能源合作体系,才能够实现这些目标。

  

核电不足气来补

吴宗鑫(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教授、国务院参事)

日本福岛核事故对我们国家核电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原来我们预计2020年中国的核能源总装机量达到7千万-8千万千瓦,福岛事故的发生,让我们2020年的发展目标下调到5800万千瓦。

 

这一段时期怎么改善我们的空气质量,很重要就要靠提高天然气的消费量,现在天然气占国内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不到5%,大概总消费量也就是1300亿立方米,计划到2020年增加到2600亿立方米,所以天然气消费量是近期改善中国能源清洁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勘探技术我们有优势

车长波(国土资源部勘探司副司长)

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合作中有勘探优势,这种优势包括对复杂地表、地下条件的勘探,在老油田寻找新资源等等。工程技术上,我们的物探是世界上第二名,陆地第一名,陆海加起来第二名,我们的钻探、测井、工程建设在世界上是一流的队伍。还有管道,我们刚刚研发的X80钢管是世界上最好的钢管,承压力最强,今年已经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甚至是特等奖。除此之外还有开发优势和人才优势。

 

抱团走出去

杨晓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贸易推广交流中心主任)

中国企业这几年来为走出去做了许多探索,但是有一个问题,基本上每家企业都是在单兵作战,孤掌难鸣。

 

中国企业应该集成共同的优势资源打组合拳,应该抱团走出去。比如去拉美投资,首先金融资本要跟得上去,同时跟进相关产业链的东西,比如保险、基础设施。我觉得这是一个以能源为主的综合体、综合项目,希望政府部门、商学会、院校、专家共同努力,充分利用国际能源大发展的机会,采取市场化的综合贸易平台,提升我们能源国际合作的能力。

 

中国获取能源的4种办法

詹国枢(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艾丰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顾问)

作为能源的消费大国能源不够怎么办呢?简单说有四个办法可以搞到能源。

 

第一是抢过来;殖民时代有一些国家利用手中的强权可以把殖民国家的能源抢过来;现在有一些国家因为掌握了其他国家政治、经济的命脉也在抢资源。但中国是不应该这么做,所以这一条行不通。

 

第二是买过来,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任何一个国家要和其他国家做一些资源的交换,最好的方式就是用钱买过来。

 

第三个办法就是不用人民币、不用外汇换回来,用我们自己的资源,用我们有的、我们用不完的东西去换。

 

第四个办法是变过来,习主席到中亚各国去,提出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这种方法非常好,大家是一个共同体都身在其中,虽然方式依然是换过来、买过来,但成立一个共同经济体,我们的能源就更有保证、更安全。

 

用好天然气

王震(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我们应该从战略性的高度重视、认识天然气的作用和地位。在天然气的利用开发方面,我们长期以来的观念还是我有什么用什么,其实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想到什么样的东西好用,我们就用什么样的。

 

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面临着这样一个环境的压力,天然气应该是比较好用的,而全球包括我们国家潜在的天然气资源,我们怎么样用好,需要通过政策激励开发天然气,这个很重要。

 

从全球的角度来讲,从北边南下的俄气,从西边过来的加拿大气,从南面上来的澳大利亚气,东非的气,还有来自中亚的气都可为我所用,应该说东西南北的气加上国内的巨大的潜力,为实现我们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型提供了可能。

  

再建丝绸之路

拉希德·阿利莫夫(塔吉克斯坦驻华大使)

塔吉克斯坦自古以来和中国通过伟大的丝绸之路相连,我们也特别地欢迎习主席最近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当然,这个概念绝不是机械地对古代的丝绸之路的重复,它一定是基于现代的需求,是面向21世纪的、能够更加增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增强商品的交流和技术的交流,以及在各个方面的成果的交流。

 

我们一步一步地在准备中亚和南亚的关于电力资源的传输和贸易的项目,我们简称叫做CASA1000。这个项目的参与者有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预计未来中国也会加入这个项目。塔吉克斯坦有志于与中国在电力资源、新能源以及电力资源的开发方面进行更广泛的合作,利用塔吉克斯坦丰富的水电资源,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国和中亚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知道新疆喀什,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该地区的发展也是着眼于和周边国家,比如说塔吉克斯坦,还有其他的国家共同发展的思路。我们确信在不久的将来,来自于塔吉克斯坦的清洁能源将会输送到新疆地区。

 

页岩气绝不是伪概念

何志成(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首席经济学家)

伟大领袖毛主席有一句非常浪漫的诗,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60年代初期写的,当时是一个梦,但是今天已经实现了。因为有互联网,因为有经济的全球化。

 

今年下半年以后,国际上包括中国国内出现了一股逆流,说中国的页岩气革命根本不可能发生,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也是大忽悠。所以我从前年开始,跟单位请假,自费几万公里考察中国的页岩气。我在《新能源经贸观察》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可以看到川南地区页岩气井的裂压情况。这口井我跟踪了三年,仅仅设备投资就是6个亿,如果是忽悠怎么可能下这么大的本钱呢?中国页岩气未来要走的路径,就是所谓中外合作,怎么合作?就是中国出资源出土地,国外的大公司如壳牌公司出钱、出技术,各占50%的股份。在川南地区就是这种合作模式,他们去年年底打的井,100%的成功率。

  

文化对接很重要

石泽(中国驻俄罗斯前政务参赞、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能源合作进入到一个更高层次的时候,文化差异问题就会显现。我们中国企业在对外合作中,包括产权准入、领事签证以及在处理一些贸易纠纷中文化间的差异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了。由于对所在国的法律、法规以及它的文化、习俗、宗教等问题了解得不够透彻,我们在这方面受到的损失是很多的。

 

我记得我在哈萨克工作的时候,当时中国的企业在阿克纠宾(音)展开合作,哈萨克的媒体对此进行了炒作,当时就鼓吹中国威胁论,而我们的企业当时只是蒙头干活,缺乏同媒体打交道的经验。但从2000年之后,中石油改变了这种策略,通过对媒体进行发布、报纸发表文章和记者问答来宣传中国的经济合作政策、能源政策,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我们是可靠的石油供应国

拉曼·穆辛(伊拉克驻华使馆馆长)

伊拉克总统在2007年对中国进行了访问,在此之后,中国的石油企业在伊拉克的参与就越来越活跃,首先是对阿赫德油田的参与。同时,伊拉克石油部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像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及下属子公司等大企业都在伊拉克进行了投资,它们在伊拉克和其他的国际企业进行同台竞争,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价格上都展开了竞争。实际上,很多的中国国有企业都推动了伊拉克的石油生产和出口,这在过去几年中特别地明显。

 

伊拉克的石油生产在2013年的夏天达到了一个新高,也就是自1979年以来的新高。作为回报,中国的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在过去几年中也达到了历史新高。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计,现在中国对煤的需求占到了增长的50%。中国的需求在2040年会翻一番。从这些数据和特点当中,我想说,虽然有着能源方面的挑战、政治方面的挑战,还有一些中东地区的不确定因素,但伊拉克还是能够给市场提供足够的能源供给。通过发展新的技术、发展我们的市场,我认为伊拉克依然会是世界顶级的石油生产国,至少在未来几年中,这个趋势不会改变。这会让伊拉克成为很有潜力、很可靠的中国的石油供应国。

 

中石化很吃亏

谢尔盖·冈察洛夫(俄罗斯石油公司前驻京代表)

中国的石油工业和俄罗斯不一样,俄罗斯的石油工业是国家的核心,中国的石油工业是服务于其他行业。所以我的看法,在中国很难做到燃油行业都是能赚钱的,比如像中石化下游炼化企业的亏损问题,这是客观的现实。以前都是比较容易通过上游采油的利润来弥补下游炼化的亏损,从战略角度看,原油价格将要下降,新原油的生产成本也会越来越高,这样就很难再靠上游利润来填补下游亏损。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和中国能源合作要有一个新思维,在俄罗斯境内,离中国比较近的地方,我们要建成一系列非常大的燃油厂,把最高品质的汽油、柴油提供给中国。

 

中国需加强能源外交能力

尼尔·赫斯特(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格雷森气候变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能源是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很多世界上影响能源的机构不是只做能源的。中国已经是很多这些机构的成员了,所以现在中国有很多的机会可以更加充分地参与到现有的国际建制当中去。现阶段人才不足,中国没有足够的经验也没有足够的经历来发展能源外交,中国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建设。

 

中国现在有很多的机会能够增加自己的参与度和贡献率,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机制贡献于国际的能源产业,而且还要加强自己能源外交的能力,充分抓住现有的机会,中国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国际能源署相关的各项提议。

 

对外合作也要坚持科技创新

孙贤胜(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

多年来充分发挥中石油整体技术优势,参考借鉴国外公司的研发体系,构建了一套相对集中、层次分明、因地制宜的海外技术支持体系,并完善了技术系列优势。

 

依靠自身的技术优势,在外国石油公司十年,勘探的基础上,我们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在苏丹探明了一个油田有50亿桶的储量,当时,我有幸正好在那儿当总经理,我们就在马路底下把大油田找出来了。

 

过去十年当中,中国人用自己的技术发现了世界级大油田。形成了在油田、炼化和管道建设运营上的中国标准。

 

能源是敏感行业

何曼青(商务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

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能源企业的合作模式会受到东道国和母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对外开放战略、能源外交战略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形势已经进入了爬坡攻坚的关键阶段,有人说已经面临着中等收入的陷井,这是一个国际说法,人均GDP达到3-1万美元的时候,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增长战略就要进行调整,包括两极分化、社会矛盾等等,这样可能会导致经济的滑坡。拉美和东南亚国家有的长期三五十年都停在中等收入,并没有快速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这对能源的需求状况,对未来合作机遇都是有影响的。

 

能源是一个战略敏感性行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能源合作要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它采取什么样的合作模式,实际上受到政策制约,我把2011年中国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关于能源方面的都摘录出来了,大家在网上也能找到,分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跨国公司采取什么样的合作模式都有规定动作,不是你能选择的,特别是在上游领域是有规定的。

 

气候变化改变能源格局

刘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研究部主任)

气候变化对能源的国际秩序会有一个比较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大家也知道现在气候变化有一个比较安全的界限是450PPM,实际上在今年已经突破了400PPM。我们的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变得非常严重了,而且气候变化的问题是全球的问题,跟传统的污染物不一样,跟传统的环境问题不一样,所以这样的全球问题意味着它对能源秩序的影响也是一个全球性的。

 

对中国来说,可能气候变化的影响更为迫切和激烈,因为中国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气候变化问题和能源是最密切相关的。对中国的影响反过来又会刺激对全球的影响。而且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单是对常规的化石能源的影响,很多的非化石能源,包括现在谈的页岩气革命在很大的程度上也会打上气候变化的烙印。这也是美国推动页岩气革命背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必强调能源危机

王广辉(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

要重塑全球能源的信心。能源危机并不反映能源的利用、现实和未来。我们18世纪就担忧木材的枯竭,结果19世纪人类用上了煤炭;当我们担心煤炭的时候,20世纪中叶石油兴起,人类享用了更为廉价的能源。毫无疑问常规天然气等的出现又继续着这样的故事,所以信心非常重要。中国有一句老话,天无绝人之路,就是这样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能源的乐观主义很关键,既符合历史也关乎未来,如果能源危机论讲多了,甚至讲过了,能源合作就不会大气和坦荡诚恳,有时候为了说明某种情势的紧迫性说说危机和忧患可以,但不能作为全部的事实,以及成为能源合作大氛围的主流。

 

重建全球能源伦理,地球上所有的能源都来自于太阳,当我们开始理解地球村,理解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也要从同一个太阳来理解能源,看到能源不可分割的整体性,我们把这个简单地概括为一个太阳、一个地球、一个能源。

 

上合组织的突破口

王海运(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俱乐部这个倡议是2006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普京总统提出的。到现在已经7年了,仍然停留在议论阶段,没有付诸行动。那么障碍在哪里?

 

共同战略利益是存在的,但缺少战略认知也就不能转化为战略决策,这是很明显的。现在共同的问题是对共同战略利益缺少战略认知。这是因为相互的沟通不够,对话不够坦诚。

 

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俱乐部的建立,需要坚持一些必要的原则,例如,坚持平等、互信、互利、共赢的上海精神,贯彻自愿参与、开放新合作、多领域能源合作并举的方向,致力于不同类型国家间的优势互补利益平衡,既积极又稳妥地推进。第一步是建成论坛,不要急于搞成紧密型的合作组织,从论坛条件成熟后,再升格为能源合作组织也未尝不可。相信只要各成员国真诚地践行互利共赢的理念,并采取积极稳妥的合作方针,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俱乐部,或者说上海合作组织大多边能源合作机制就一定能够建成,一定能造福于各个成员国,推动全球能源共同安全。

 

(选自 《新能源经贸观察》10月刊)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东方日升高强度合金钢边框引领降本新趋势
评论(0)  2024年5月7日
晶科能源李仙德随习近平主席出访法国
评论(0)  2024年5月7日
晶科能源一季报解读:现金流强劲,资产负债率下降
评论(0)  2024年4月29日
探秘晶科能源的光储平价上网大计
评论(0)  2024年4月26日
晶科能源:光储合一,勇穿行业周期!
评论(0)  2024年4月24日
东方日升出席中东非国际光伏储能大会
评论(0)  2024年4月23日
中国高效异质结俱乐部第二次圆桌会圆满落幕
评论(0)  2024年4月23日
东方日升亮相世界未来能源峰会
评论(0)  2024年4月19日
晶科能源获评彭博BNEF Tier1全球一级储能厂商!
评论(0)  2024年4月19日
东方日升伏曦组件斩获PV Magazine五星评价
评论(0)  2024年4月17日
华为智能微模块助力印尼数字化转型
评论(0)  2023年10月27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