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国网冀北电力10千伏变压器、电力电缆等首批15类电网物资在碳足迹智能核算平台完成核算,同步生成50家供应商的产品碳足迹报告,相关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水平完成定量分析。同时,围绕该平台孵化的碳足迹系列标准完成报批,标志着公司电网物资碳足迹管理体系水平已达国网领先水平。
什么是碳足迹?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是用来衡量个体、组织、产品或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指标。它涵盖了从生产、运输、使用到废弃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推动供应链的绿色低碳转型,促进绿色消费,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为落实电网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国网冀北电力在国家电网系统内率先开展绿色采购,引入绿色低碳评审,要求投标商开展企业碳核查和产品碳足迹评价,积极引导电力设备供应链低碳发展。
今年以来,为提升绿色采购评审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推动评审由定性评估向定量评价的优化提升,国网冀北物资部组织国网冀北电科院,联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等单位,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成功构建了电力设备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智能核算平台,并建立了行业级电力设备碳足迹背景因子数据库。这一创新平台不仅为核心电力设备提供了高颗粒度、区域分辨率的本地化碳足迹因子数据,也实现了对低碳电力设备的有效识别,助力全链降低供应链碳排放水平。

在应用碳足迹智能核算平台前,绿色低碳评审主要侧重定性评价,关注点主要在投标商是否开展碳核查与碳足迹评价,未能有效量化和比较不同供应商的碳足迹水平。“由于各投标商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范围和选用因子存在差异,造成不同供应商提供的同类产品的碳足迹结果无法直接对比,难以定量评估电力设备低碳水平。”国网冀北电科院化环所副所长李朋说。
该碳足迹智能核算平台以电力设备本地化碳足迹核算背景因子数据库为基础,具备活动水平数据收集模板下载、活动水平数据一键式导入、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生命周期阶段排放贡献解析、碳足迹报告一键生成等功能。目前,可解决同品类电力设备碳足迹不可比、低碳程度难定量的难题,实现低碳电力设备的识别与选取。

“以架空绝缘导线为例,采购低碳产品可使供应链相应碳排放降低63.8%。碳足迹智能核算平台实用化为公司绿色采购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电力设备绿色转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成果。”国网冀北物资管理部计划督察处副处长李笑怡介绍。下一步,国网冀北电力将进一步拓展核算品类,深化碳足迹核算因子研究,优化电力设备碳足迹核算,为全社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作出冀北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