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一位受李克强总理热捧的美国学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能源发展献计献策,他究竟会做出怎样的预言?
2013年伊始,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开始笼罩在了雾霾的阴影之下,于是人们开始越来越怀念过去的蓝天白云,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有一个美国学者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他表示他提出的方案可以解决城市的污染以及能源短缺的问题。他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
里夫金先生是美国的经济和社会理论学家。他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系。在网上很少能搜到关于他的信息,但他却频繁出现在各种重要的国际会议上,甚至成为众多国际政要的座上宾。一直以来,里夫金都被誉为预言大师,他是最早提出气候变化问题的学者之一,也是分布式能源最有力的支持者。
2011年,里夫金出版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次年,它的中文译本与中国读者见面。
在这本书中,里夫金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宏伟的蓝图: 数亿计的人们将在自己家里、办公室里、工厂里生产出自己的绿色能源,并在“能源互联网”上与大家分享,这就好像现在我们在网上发布、分享消息一样。
这本书在欧洲政坛产生了一定影响力,德国总理默克尔是这本书的粉丝,包括施耐德电气、西门子等众多欧洲能源巨头也对书中的一些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法国某地方政府甚至邀请里夫金为其设计一份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哈萨克斯坦政府更是主动联系里夫金,请他为该国的绿色经济战略献计献策,并以“能源世博”为主题帮助其申办2017年世博会。
同样,在相隔甚远的中国,《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引起了很大关注,但里夫金可能也没有料到,自己的书在中国会受到如此追捧,这要感谢李克强总理的推荐,让这本书在政界学界迅速流传开来。
中国之行
前不久,里夫金终于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此行是收到中国新能源企业新奥集团的邀请而来,目的在于宣传自己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理论,同时近距离地观察中国的能源现状,并为政府和企业出谋划策。
这位年过68岁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铄,听里夫金演讲,你会有一种回到大学听课的感觉,这也许是他曾在大学执教的原因。实际上,你最终会发现,里夫金是一位非常善用演讲技巧的大师。他喜欢在演讲开头发表诸如:“人类的时间不多了”,“我们正面临抉择。”之类的论调。如果你听过希特勒的演讲就会明白,他大多会诅咒如果一意孤行的话将会落入如何悲惨的境地,再承诺,如果你按我说的去做的话将拥有多么美好的世界。这是典型的群众煽动术。
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年轻时的里夫金曾参与了大量民间环保和政治运动,这为他积累了丰富的演说经验和技巧。
“里夫金的演讲,信息量很大,对中国的官员来说听起来可能有点费劲。”一位参会的嘉宾在私下交谈时说。
有时候,一个议题谈完,很多嘉宾还没有回过神来。
第一次来中国,里夫金非常兴奋,他说北京的现代化水平远超他的预期,但同时,道路的拥堵程度也让他吃惊不小。
里夫金的太太一路随行,她会叮嘱他按时吃药,晚上回到下榻酒店后会督促丈夫早早休息,以保证十几个小时的时差不会给他的行程带来负担。
除了照顾起居,里夫金的太太也是他工作上的秘书和助理。每次演讲完毕,里夫金总会被拿着书要签名的读者和记者围个水泄不通,而他的太太总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他身旁,像保镖一样,却又不失礼节为他解围,“不好意思,我的太太在叫我呢。”里夫金就这样成功脱身。
精明的老人
虽然是第一次造访中国,里夫金却处处展现着自己的老到和圆滑。他说自己不太了解中国的历史,但却相信孔子的儒家哲学会使中国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他把中国比作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沙特阿拉伯,对中国清洁能源的发展夸赞有佳,却对奥巴马的能源政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这些都不禁让人感叹这位美国老头的老到与圆滑。
里夫金非常清楚,作为远道而来的客人,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即便问题显而易见。但当媒体在现场提出尖锐的问题时,他那躲在镜片后的眼睛,也能偶尔露出狡猾和老到的目光。“不回避,只是和你打太极,最终巧妙脱身,里夫金绝对是个高手。”一位在场的记者说。
此次中国之行,里夫金会见了河北、湖南和山东一些地方政府的高官,在能源问题上提供了自己的见意和看法。几乎每到一地,接待服务都是外国政要的规格,这足见地方政府对里夫金的重视。
中国领导人希望里夫金能为他们指明一条能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一位理论经济学家来说,这份预测和前瞻既艰巨又充满挑战。但里夫金相信,中国现在拥有很多的可再生资源,又有着持之以恒的耐心和长期的眼光,加上丰富的文化宝藏,文化财富,和以和为贵的人文精神,所有这三大财富加在一起,将会给世界带来无尽的宝藏。
里夫金说:“如果中国能够向整个世界展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可能性的话,我们就会有足够的时间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选自《新能源经贸观察》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