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阿布扎比:驾驭太阳
作者:朱行远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阿布扎比酋长国是阿联酋石油业的中心,阿联酋90%的石油储藏量(世界第七)位于该地区。因此,国内95%的能源依赖于天然气和石油的火力发电。能源结构的单一促使这里的人们开始认识到低碳和可再生能源行业投资及革新的必要。为了满足国内急剧增长的能源需求,阿布扎比设定了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7%的目标。于是,在首都郊区的一片沙漠中,世界上最大的聚光式太阳能发电厂“沙姆斯1(Shams 1)”诞生了。

 

驾驭太阳

 

       按照计划,沙姆斯1号采用槽式抛物面聚光技术,共有超过25.8万个反射镜,安装在768个追踪式槽式抛物面收集器上,总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相当于285个足球场。

 

       该项目始于20107月,耗时近3年时间完工,总投资达6亿美元,由阿联酋可再生能源公司马斯达尔(Masdar)(占60%股份)、法国道达尔(Total)(占20%股份)、西班牙Abengoa太阳能公司(占20%股份)三家公司共同投资建设运营。装机容量100兆瓦,年发电量210GWH

 

       现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已经正式投入运营。它提供的电力可供阿布扎比的2万个家庭使用,相当于每年降低了17.5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用电高峰时间,沙姆斯1号还会大幅降低当地对调峰发电机的需求。

 

       作为沙姆斯1号项目的总负责人,艾·霍萨尼(AI-Hosany)博士向本刊记者介绍:“沙姆斯1号使用聚焦式太阳能技术从太阳汲取能源,它从原理上区别于光伏电厂。聚焦式太阳能技术使用反射镜对油性液体施加强热,所产生的热蒸汽将为推动发电单元转子设备的电机涡轮提供动力。此外,这个太阳能电场还利用加热器加热进入涡轮的蒸汽,提高发电效率。”

 

       使用聚焦式太阳能技术的发电厂通常需要大量的水作为热蒸汽的冷却机制,但是在阿布扎比——这个世界上最炎热最干旱的地区之一,水资源是一种奢侈品,因此,霍萨尼博士的团队必须抛开传统的水冷却系统而另辟蹊径。为此,他们开发整合了一种新的干旱式冷却系统,它能够降低97%的用水量。尽管整个运营过程会更昂贵,但从长远角度看,整个发电厂会更具可持续发展性。

 

       对于使用聚焦式太阳能技术的发电厂,当天空阴云密布时,燃气将被投入使用,来维持热蒸汽以保证稳定的电能输出。在电厂发电设备的启动阶段,燃气的燃烧通常也被用来帮助整套设备尽快过渡到高负荷运转。但是,在沙姆斯1号,只有少量的燃气被用来将热蒸汽温度长期保持在380℃至540℃。简而言之,燃气提供的热量将进一步对热蒸汽额外加热,整个发电单元也将更有效率。

 

       沙姆斯1号的落成,对中东的可再生能源领域来说是一个巨大突破。与世界上其他地区一样,这一地区的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同时也需要减少碳足迹。

 

       霍萨尼认为,阿布扎比正在投资和孵化一个新能源工业,不仅仅是在国内,在国际上也是如此。她说:“中东的可再生能源拥有巨大发展前景,总量占到全球的近一半。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当地的一个莫大机遇,用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的清洁能源,确保能源安全和遏制气候变化。这一地区需要更多类似沙姆斯1号这样的项目,我们希望推进未来能源的边界。”

 

不止是太阳

 

       实际上,沙姆斯1号项目只是马斯达尔公司和霍萨尼博士宏伟蓝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真正的计划是建造世界上最大的零碳城市:马斯达尔城(Masdar City)。

 

       马斯达尔在阿拉伯语中是“来源”的意思,它坐落于离沙姆斯1号发电站不远处的沙漠中。在这座新型环保城市中,化石燃料完全被弃用,城市利用太阳能、风能以及由有机废料组成的生物燃料等,实现能源自给自足。这也将是世界上首个达到零碳、零废物标准的城市,可谓“沙漠中的绿色乌托邦”。这一计划已酝酿多年,于20081月动工,预计2020年完工,英国著名建筑师诺曼·福斯特(作品有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苹果总部等)担任总设计师。

 

       由于马斯达尔城是一块自由经济区,它提供了各式优惠政策及项目来帮助企业在该地区建立运营机制。就像迪拜成为了世界建筑界的创新试验田一样,建成之后的马斯达尔城也将成为全球尖端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实验平台。

 

       除了作为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科技之窗,马斯达尔城也会和其他居民城区一样拥有学校、银行、超市及各式娱乐设施,最终将成为一个拥有40000居民的繁荣社区。今天,西门子、通用电气等大型跨国公司已经在马斯达尔安营扎寨。

 

       通过马斯达尔公司,阿联酋正在重新定义其在为世界提供能源方面扮演的角色。现在,阿联酋是欧佩克唯一一个同时向国际市场出口碳氢化合物和可再生能源的成员国。“从碳氢化合物出口到先进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我们正在平衡能源结构,让我们的能源经济具有多样性,朝着更具有可持续性的未来迈进。”霍萨尼说。

 

(选自《新能源经贸观察》7月刊)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寒潮降雨来临 国网冀北电力筑牢电网安全防线
评论(0)  2025年10月19日
国网冀北电力又一项移相变压器专利获授权
评论(0)  2025年10月18日
崇礼论坛启幕,国网冀北展电力系统成效
评论(0)  2025年10月17日
2025新型电力系统数智发展论坛举办
评论(0)  2025年10月16日
紧盯“双节”关键节点 打好廉洁监督“组合拳”
评论(0)  2025年10月15日
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评论(0)  2025年10月14日
电靓和美乡村之电商助农新生态行动
评论(0)  2025年10月13日
河北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评论(0)  2025年10月12日
塞罕坝下,“仙草”生金
评论(0)  2025年10月11日
抢抓长假“黄金期” 特高压工程筑就能源“新动脉”
评论(0)  2025年10月10日
国庆中秋假期绿电奔涌守护万家灯火
评论(0)  2025年10月9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