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能源之父专题】实用主义孟宪淦
作者:王燕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除了互联网,恐怕找不出第二个可以和太阳能发展路径相似的产业。在短短的十年间,太阳能从生僻冷门的高端技术,走入大众视野,并快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今,太阳能热水器已成为普及电器进入寻常百姓家。

 

    孟宪淦从事太阳能研究,初衷就是为了解决百姓的洗澡难问题。但他没有想到的是,40年前的一个决定,却成为他终身为之付出的事业。尽管近十年以来,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发展飞速,太阳能发电也快速发展,在这个领域能人辈出,而财富榜上来来去去的财富明星们,却没人能像孟宪淦一样,沿着中国太阳能发展的轨迹一步步踏实走过。

 

    像孟宪淦这样至今活跃的元老人物更为寥寥。当太阳能热水器市场争夺战激烈展开,太阳能发电市场因国际贸易摩擦而损失惨重,财富榜上的财富明星如走马灯一样变幻着,孟宪淦还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在他的办公室接见媒体和企业家,为中国太阳能发展遇到的各种问题出谋划策。他在那个不算宽敞、稍显陈旧的办公室接受了本刊的专访,沉浸在数十年的太阳能发展回忆中,将之娓娓道来。

 

初衷:帮农村人洗上热水澡

 

    北京海淀区花园路,太阳能研究所的旧楼已经被周围拔地而起的大厦掩盖,鲜有人了解这座式样陈旧黄色小楼曾经的辉煌。孟宪淦的办公室位于这座小楼的一隅,和这小楼一样,在现代摩登的建筑中,它们尽显繁华过后的落寞。带着浓厚的感情,已经年近80的孟宪淦,保持着每天到办公室工作的习惯,并在这里接待客人,指导《太阳能》学报的办刊事宜等等。

 

    他还经常在中国一些可再生能源会议上露面,与媒体、企业保持着经常性的联系。至今,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仍常看见他的观点,其代表了中国太阳能的权威与主流意识。

 

    “太阳能在中国的发展,就是因实际需要而产生的。”回顾从事太阳能的历程,孟宪淦平静地回忆道。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全国上下搞革命斗争,极少有人会静下心来去做研究。而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启发孟宪淦做太阳能研究的只是一件农村中的小事。

 

    文革动荡期间,孟宪淦正在北京南郊大兴的农村工作。他亲眼目睹了因为缺乏燃料,农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他说:“那时候中国的农村没有商品煤,农民做饭洗澡都是很大的问题,洗澡就像过年一样的大事,而且那还是只限于男性,妇女和儿童一年可能也没有机会洗一次热水澡。”

 

    这事深深地触动了孟宪淦。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觉得解决农村能源短缺的问题是他理所当然的责任。在煤炭极度短缺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是太阳能:为什么不能利用太阳能烧热水呢?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经常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北京城和大兴之间,寻求政府和技术力量支持。“那个时候虽然大家都去闹革命了,但我一说要使用太阳能帮助农民洗澡,立即就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辉煌:成立中国太阳能研究所

 

    从事太阳能热水器工程研究的孟宪淦,得到了当时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他和他的研发小组,成功研发出太阳能灶,将米饭煮熟,并研发出适合农村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这在当时的中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他们的热水器,是第一个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并成为普通老百姓用得起的设备。

 

    1977年,受北京市政府的委托,孟宪淦开始筹备中国第一个专业太阳能研究所。最先的地址选在西直门,1979年以后改在北京花园路建设并正式挂牌。研究所受到北京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其提出了“三个60”的要求,即要求研究所要赶紧研发出“售价不能高于60元钱,水温不低于60度,每天供水不低于60升”的太阳能热水器。

 

    这个要求对于不足20人,设备简陋的研究团队来说,挑战极大。但是几个月过后,研究所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他们研发出的双桶太阳能热水器虽然简陋,但十分实用。孟宪淦自己家的房顶上,使用这种热水器装置将近20年,除了冬天不能使用,其余季节使用都很方便。

 

    双桶太阳能热水器开始在北京及周边农村推广,这让许多农民再也不需要为了洗一次热水澡而坐车到城里了。随着科研转换成果的日益扩大,北京太阳能研究所的名气也如日中天。孟宪淦说:“在1995年到1996年间,在全国的科研院所评比中,北京太阳能研究所都得了第一,从这里走出过全国人大代表和党代表。”

 

    最为辉煌的时候,北京太阳能研究所的小楼经常被围得水泄不通,朱镕基出任总理后,也曾亲自到访。经常接受其他国家科研单位和人员的交流和访问,也让中国的太阳能热水器工程在国际上也大放异彩。这段时期的辉煌,为日后中国的太阳能热水器走向全中国和世界打下良好的基础。

 

回首:只有实际应用,才有未来

 

    中国太阳能真正发展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30多年来,孟宪淦经历了中国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全过程。他亲眼见证太阳能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也亲自参与推动了这个发展过程。在接受本刊采访之时,这位老人若有所思的说:“太阳能的发展,就是为了满足老百姓实际生活的需要,它只有应用在生活中,才能有未来。”

 

    谈及和太阳能热水器发展路线不一样的光伏发电,孟宪淦说:“中国人研究光伏只比美国人晚了4年,中国目前缺乏的是实际应用起来的市场。”从太阳能发展路径来看,只有当光伏发电像太阳能热水器一样,变得便宜实用,才有可能在中国真正的大规模发展起来。但和太阳能热水器相比,太阳能发电的技术含量要求高很多。

 

    在孟宪淦看来,区别于太阳能热水器完全依靠中国市场发展起来的情形,光伏市场是完全由海外市场带动起来的,这就让中国的光伏发电面临和热水器不一样的现实问题。技术上,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太阳能研究所实验室研究的晶硅太阳电池转换率接近20%,但由于生产设备和工艺落后,这个数据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里。市场和技术,是中国光伏发电突围的两个关键因素。“未来人们的生活肯定离不开光伏发电,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人们的生活方式、能源供应方式都会发生改变。”孟宪淦预言。

 

(选自《新能源经贸观察》7月刊)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晶科能源24年业绩发布
评论(0)  2025年4月30日
国家电网一季度新增新能源并网超5000万千瓦
评论(0)  2025年5月5日
冀北电力优秀动画作品斩获北京国际电影节奖项
评论(0)  2025年5月4日
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储能电站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3日
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分布式光伏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2日
冀北电力申请并网双馈风电场参数整定专利
评论(0)  2025年5月1日
创建配电网 高质量发展样板
评论(0)  2025年4月30日
国网冀北电力领导层调整
评论(0)  2025年4月29日
国网冀北张家口风光储输新能源申请专利
评论(0)  2025年4月28日
东方日升推广会广东站圆满落幕!
评论(0)  2025年4月28日
华北电力大学和国网冀北电力申请一项专利
评论(0)  2025年4月27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