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的5月,一年一度的SNEC光伏展览会正在召开。这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博览会,盛会前夕,昱能公司(以下简称“昱能”)邀请了全球用户和几十家媒体,举办它的第二届用户体验大会,并推出2013年“微逆”新品。在台上致祝酒词的昱能创始人凌志敏稍显紧张,和众多挣扎在破产边缘的光伏企业相比,昱能此时此刻显得生机勃发。现在昱能在“微逆”行业已经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Enphase公司。
不过第一和第二之间差距很大。Enphase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微逆”制造商,至今累计近200万台销量,昱能从2009年成立至今,只销售了10万台。因为,美国“微逆”制造领域属于全球领先,占据了欧美市场。紧随其后的专业制造商,在世界上屈指可数。但昱能如今正在面临一个发展的大机遇:中国十八大以后,发展城镇化和分布式能源的路线开始明确,“微逆”是这个过程中必然使用的核心产品之一。不少与会的客户认为:“昱能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一匹黑马。”昱能果然能担当重任吗?
诞生硅谷
太阳能产业由半导体发展而来,美国硅谷是世界太阳能前沿技术的诞生之地,也是诞生世界传奇公司的摇篮。“微逆”正是从这里走出来的。昱能也是在硅谷诞生的。
在过去,为了精确提高太阳能发电的可靠性和发电量,美国国家半导体首先将微型优化器的专业知识引入到太阳能领域,开发出光电板芯片组,适合分布式太阳能发电专用。由此,“微逆”首先在美国开始了市场化进程,美国公司长期垄断该项技术,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和众多的硅谷创业故事相似,创始人凌志敏和罗宇浩,在硅谷长期从事半导体和太阳能低倍聚光芯片研究工作。凌志敏在美国硅谷生活工作了20多年,在比利时鲁汶大学读博士、美国加大伯克莱分校读博士后,在美国硅谷从事半导体和太阳能的研发,从一般工程师,做到史普500强公司资深总监,资深副总裁,有着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1961年出生的他,过了头脑发热的年龄。
2009年9月,凌志敏和罗志浩在美国硅谷成立了昱能。当时,世界上太阳能正在经历一个高速发展期。作为资深人士,凌志敏判断太阳能将是未来最有效的替代能源之一,但从事太阳能晶硅电池生产,已经被中国企业不断复制,他果断认为进入晶硅电池板的加工性质生产将会失去发展后劲。核心技术才是竞争王道,走差异化道路,才有发展空间,他和创业伙伴选择了当时并不为人所熟知的“微逆”。凌志敏介绍说:“当时发现,在美国的分布式发电中‘微逆’的应用已经很普遍了,而且它是和智能微电网结合的最好选择,这都是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
立足中国
要想获得发展,立足中国是必然的。中国的城镇化和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为“微逆”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北京第一个人住宅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任凯的3KW屋顶项目上,已经在运行着昱能提供的“微逆”装置。
“微逆”的发展基石是分布式电源,不管是太阳能、风能还是其他可再生能源,应用于分布式发展过程中必然使用到的核心部件,将直流发电转换交流电,并连接电网,进行智能检测,也是配合未来智能微电网的关键部件之一。经过多年发展,不少专家认为分布式发电和智能微电网是解决未来城镇化能源供应的重要形式之一。
虽然,世界最大的“微逆”制造商Enphase公司遥遥领先,但极少数几家领先的公司不足以填补市场的空白,昱能自成立至今不到五年时间,但犹如入无人之地,在世界各地开始了迅速的攻城略地。“但是,昱能想获得实质性的突破和发展,必须立足中国。”凌志敏告诉本刊。昱能从硅谷走向浙江嘉兴,其长远的战略规划已经押注在中国市场了。
在全球用户大会之后,昱能和北京科诺伟业公司签署了6MW“微逆”采购协议。该项目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微逆”光伏系统项目,预计2013年6月份施工完毕。浙江省太阳能行业秘书长沈福鑫认为:此项目的成功实施将对“微逆”在分布式项目中的成功应用带来划时代的意义。
中国具备快速发展的土壤,昱能现在发布的产品是第三代和第四代技术,关注住宅用户的同时,瞄准未来的商业楼宇用户,而国内同行的产品还停留在第一代和第二代技术水准上。一项新技术,只要很好的把握住时代发展的需求,迅速崛起只是时间问题。“昱能选对了领域。”参会的汉能项目经理董立臣对记者如是说。“虽然,有关城镇化进程规划,有关分布式能源的支持政策尚未彻底明晰,但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任何人也无法改变。昱能走得并不十分遥远,只是在为未来做好了充分准备。”凌志敏满怀希望。
(选自《新能源经贸观察》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