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X项目是世界石化产业中重要的一环,目前全球PX的产能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产能约占世界总量的80%。由于下游产业需求旺盛,以日韩为首的PX主要生产国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都已将PX项目作为本国的支柱产业,并不断加大开发力度。
化工产业的核心
韩国是亚洲最大的PX生产国,年产能为584万吨左右,出口量近150万吨。“SK能源、S-OIL、三星道达尔”是最主要的三家石化企业。韩国S-OIL公司年产PX170万吨,出口量大约占到60%,其中70%出口到中国,其次是印度。去年该公司在蔚山建设的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PX装置已正式投产,产量相当于每年提供32亿套服装。
日本作为另一个PX生产大国,11家炼化厂中有4家炼化厂生产PX,每年的产能在413万吨左右。日本还是PX纯出口国、PX出口量全球第一,一年出口200余万吨。JX能源公司和出光株式会社是日本最大的两家生产PX的企业。JX能源公司是日本最大的石油公司。该公司在日本共有14家炼化厂生产PX,PX年产量260万吨,位居亚洲第一位。去年11月,日本JX能源公司与韩国SK合作,在蔚山建立大规模PX生产工厂,预计投产后该工厂年产量将达100万吨,使JX能源公司的PX总生产能力达到310万吨以上。
即使是国土面积只有647平方公里的新加坡,支柱产业竟然也是化工产业。化工产业占到该国制造业总产值的36%,并且全部集中在裕廊岛工业区。靠填海造陆形成的新加坡裕廊化工区,是亚洲目前最大的石化生产和物流基地,也是全球第三大的石油炼制基地。去年它又引进了一个年产80万吨的PX项目。
信息公开的安全管理
虽然韩国、日本等国在大力发展化工产业的过程中,把PX项目当作重中之重,但是在安全管理的问题上,并没有把PX“特殊对待”。日本冈山县的水岛工业区是日本重要的化工产业区,其中就包括很多PX项目。当地环保部门对15种有害物质进行浓度测定和记录保存,但其中并未明确界定PX。“我们没有把PX项目当成很危险的东西。”日本JX能源公司社会环境安全部副部长石井俊昭表示,PX 的安全管理相对于石化产业链的其他产品来说,并没有什么特殊性。
为了在安全上做到万无一失,JX能源公司经常邀请安全生产专家对他们的安全管理提出指正意见。由于日本JX能源公司8家炼化厂大都与民宅很近,他们认为必须和当地民众搞好关系。每年,JX公司都会和当地百姓搞开放日活动,加深百姓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理解。他们重视与社会共生共荣,比如参与一些学校的体育活动、儿童活动和环保活动,设立一些奖学金项目,每年至少搞两次防灾训练等。
日本的化工企业不惜投入重金,以确保最大可能地消除负面影响,让附近居民在内心予以接纳,可谓不予余力。相比之下,韩国企业也豪不逊色。
通常印象中,化工厂通常都是污染严重,一到附近就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而在韩国蔚山的S-OIL工业园区,油罐星罗棋布的厂区被打造成了绿意盎然的花园,这里闻不到一点特殊的异味。经过处理后的工业污水,甚至到达了饮用的标准。
韩国的民众可以随时通过公司的主页查看安全生产信息。公司环保和安全部部长安均基表示:“我们的安全生产信息不单单是提供给公司管理高层,而是与社会完全共享的。同时,公司每个季度会进行一次安全生产评价,它在公司业绩评价中的比例达到30%,远远高于一般企业。”
韩国另一家石化巨头三星道达尔公司,更是制定了高于政府规定6倍的安全管理标准:在电路、水路上均采用双重冗余设置;对有害气体采取强化10倍的处理方式;请第三方公司检测公司排放的有害气体,使数据更具有公信力;对新员工一年进行8次安全培训,老员工每年都有1-2次安全演练;每个厂区内都有自己的消防队伍;对于雷击、海啸等自然灾害都有预案。
在新加坡,裕廊工业园距离市中心仅十几公里,但百姓却不担心,因为政府和企业对可能发生的所有风险都有预案,政府还担当起与社区和居民沟通的重任,一切信息公开透明。如果发生事故,法律的实施也将非常严格。
由此看来,国外PX项目之所以可以顺利上马,关键在于化工企业努力做到信息公开,且不惜重金投入环保、社区公益等。而当下的中国,在环境政策、项目立案方面仍极不透明,并不真正对公众开放,这才是问题根源所在。
(选自《新能源经贸观察》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