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能源网
注册 登录
追“铟”溯源:薄膜电池的瓶颈在这个小金属?
作者: 评论(0) 标签:
分享到:

 

近几年来,随着发展薄膜太阳能列入国家战略,铜铟镓硒(CIGS)这一细分技术路线引起了行业的极大关注,其中不乏有实力搅动中国光伏产业格局的“大玩家”进入。 

据不完全统计,除领先者汉能外,2015年以来国家能源集团(原神华集团)、中建材等大型国有企业及锦江集团等大型民营企业,先后在薄膜太阳能市场投入资金超过470亿元,铜铟镓硒电池产能出现规模化增长。 

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生产铜铟镓硒电池所需的小金属“铟”,储能和产量均不太高。这引起了部分行业人士的担忧,铟会不会成为影响薄膜电池大发展的一大“瓶颈”?会不会出现价格暴涨影响薄膜电池降本? 

追“铟”溯源,带您一探究竟! 

薄膜扩产,“铟”将供不应求? 

铟(Indium),原子序数49,于1863年由德国化学家赖希(H.Richter)在锌精矿中发现,属稀散金属。铟呈银白色并略带淡蓝色,质地非常软,能用指甲刻痕。 

金属铟主要用于制造低熔合金、轴承合金、半导体、电光源等的原料。其中,作为透明电极涂层的ITO靶材用量,约占铟用量的70%,年需求量为200吨左右。随着中国ITO靶材生产全面占领国内市场并走向世界,预计未来中国ITO靶材领域对铟的需求将会超过700吨/年。 

铟本身是一个小金属,靶材用量总体来看也并不太大,所以无论是市场交易还是行业企业,均不太受人关注。但是,随着最近几年薄膜太阳能尤其是铜铟镓硒电池的大发展,铟开始逐步走热。 

据统计,自2015年以来市场对铜铟镓硒电池的投入超过470亿元,主要的项目包括: 

2017年12月,中国建材集团旗下凯盛集团宣布其位于安徽蚌埠的300MW的铜铟镓硒薄膜组件产线正式投产。 

2017年12月,同煤集团、大同市经济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和汉能集团宣布其共同投资的第一条50MW产线开始投产。 

2018年1月,神华集团、上海电气、德国光伏设备制造商Manz AG共同出资建设的重庆神华薄膜太阳能项目宣布正式开工,据称该项目设计年产能为306MW。 

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铟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业界由此出现了一些声音,担心铟的供需不平衡将成为影响薄膜太阳能发展的“瓶颈”。在2018年年初,精铟价格出现了一波上涨,价格接近两年新高。 

1/10量即可产180吉瓦电池 

在自然界中,铟矿物均以微量的形式分散伴生于其它矿物中。铟在地壳中的分布量比较小,是黄金的1/8,白银的1/50,迄今为止,未发现单一的或以铟为主要成分的天然铟矿床。 

铟资源稀缺、不易开采,这些先天不足印象下,人们担忧其供应短缺、价格不稳也算事出有因。但如果细究其中,就会发现这些过分担心实属杞人忧天,铟的供需已经进入到相对稳定时期。 

据统计,全球铟探明储量预估为5万吨,其中可开采的占50%。工业通过提纯废锌、废锡的方法生产金属铟,回收率约为60-70%。由此计算,在探明储量、可开采量不增长以及铟回收率不提升的基础上,目前可使用的铟大约有1.5万吨-1.8万吨。 

“倘若将这1.8万吨可使用的铟,全部生产铜铟镓硒电池,能生产1800吉瓦,即使只有十分之一的量用到生产铜铟镓硒也能生产180吉瓦,就目前的铜铟镓硒产能而言,铟资源还是十分丰富的。现阶段看,铟尚不构成对铜铟镓硒应用的影响。”国家能源集团方面相关研发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简单算了这样一笔账。 

据了解,中国铟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73%以上,保有储量13000吨左右,分布于全国15个省区,是全球第一大铟储量国。中国还具备株冶集团(600961)、中金岭南(000060)、锌业股份(000751)等多家全球领先的铟生产商,能够为持续增长的需求量提供强有力的供给。 

纵观金属铟近10年的价格走势,除了2014年泛亚炒作导致铟一度狂飙至5000元/千克,近几年基本都一直徘徊在成本价附近,大概在1400-1580元/千克之间。在偶发因素刺激下,价格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是正常现象,综合存储量和产能等各方面看,铟价波动不会偏离正常价格区间太多。 

技术进步,减“铟”空间巨大 

实际上,随着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平价上网的倒逼,降低发电成本是一个持续性的目标。在这一大背景下,通过技术路线来降低稀有元素铟的用量,是很多企业正在积极探索的降本方法。 

目前,已经有企业研发出较为可靠的降低铜铟镓硒组件生产铟用量的方案:通过新型等离子喷涂靶材技术的开发、靶材喷涂中损耗及残靶上的铟回收、RC镀膜产生固废铟回收、芯片切割及Web边缘的铟回收等手段,可以大幅降低对铟的市场需求。此外,在铜铟镓硒电池中适当增加镓的成分、减薄电池膜层等方式,也可以有效减少铟的用量。 

“随着铜铟镓硒研发技术水平的提升,生产良率提高以及回收技术的充分利用,1吉瓦的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的铟净用量将降低到10吨以下,而未来中期目标则为5吨/吉瓦—6吨/吉瓦,薄膜电池对铟的需求量会进一步降低。”相关光伏技术人员向媒体记者透露说。 

经测算,靶材喷涂中损耗及残靶上的铟回收率为98%,RC镀膜产生固废及无效Web上的铟回收率为95%,铜铟镓硒芯片转换效率以及生产良率的持续稳步提升,也能够降低约15%左右的铟用量需求。 

与此同时,随着开采技术、钻探技术、提纯技术以及回收利用技术的提高,可以使用的铟资源和可探明的铟储量也会逐渐增多。由此可见,即使未来几年铜铟镓硒产业爆发式增长,综合当前行业现状和市场供需产能,铟的供给和价格根本不会有问题。 

未来,随着铜铟镓硒薄膜产业进入更低成本的高速发展期,万亿级薄膜太阳能市场将全面开启。预计未来四年,铜铟镓硒光伏组件价格有望压缩至2.2元/瓦,铟作为一份子,还将从中受益,在稳步发展中迎来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
 
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冀北地区首个构网型储能电站接入方案批复
评论(0)  2025年11月8日
国网冀北电力荣获央企“产品品牌”优秀成果
评论(0)  2025年11月7日
我国规模最大的蓄热电锅炉型虚拟电厂启用
评论(0)  2025年11月6日
“十四五”国网冀北电力发展成效·优质服务篇
评论(0)  2025年11月5日
重阳好“丰”景 电助粮归仓
评论(0)  2025年11月4日
织密防火安全网 守护绿色紫塞
评论(0)  2025年11月3日
新能源柔直孤岛系统低穿抑制专利
评论(0)  2025年11月2日
“十四五”国网冀北电力发展成效·乡村振兴篇
评论(0)  2025年11月1日
“移动方舟”守护万家灯火
评论(0)  2025年10月31日
“20年光伏环节见证者” 征集活动隆重开启!
评论(0)  2025年11月10日
晶科能源2025年三季度财报发布
评论(0)  2025年10月31日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中石油 能源界 中石化 科士达 中海油 国家电网 华能
华电 国电 贸促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能源化工学会 国家煤炭工业协会 国家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走出去 人民能源 新华能源 中国能源网 中新网能源 中国网能源频道
新浪 搜狐      
版权所有© 新能源经贸观察 《新能源经贸观察》杂志 国内统一刊号 / CN10-1125/F
地址 / 北京市东三环中路乙10号 艾维克大厦24层2418 邮编 / 100022 电话 / 010-65667120-8181